close
聯合/期待馬習會為兩岸撐出更開闊的空間
2015-11-07 02:29: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馬習會」今天登場,兩岸領導人在兩岸分裂六十六年後首度會面,受到全球矚目。這次會面,主要是馬、習二人都具有足夠的氣度與自信,因深恐兩岸和平交流發生倒退,因而願意攜手鞏固此一形勢。也因此,兩人除了握手言歡釋放善意,會中若能達成若干實質進展,將更能為兩岸撐出穩定、開闊的空間。

無可置疑,外界對於「馬習會」的看法,多數抱持著樂觀期待的態度。即使是民進黨,在最初聽聞消息的錯愕中,因為覺得「被突襲」而發表了連篇制式反應的謾罵、質疑和陰謀論;但隨著情勢明朗,民進黨的態度隨即修正轉趨收斂,提出審慎看待的觀點,聲稱「不會上街抗議」。包括蔡英文都發表了對「蔡習會」的三前提,表示不排斥與習近平會面,這是值得欣喜的變化。

這些變化,顯示「馬習會」雖尚未召開,已發揮了連串的良性作用。例如:其一,民進黨已意識到其「逢中必反」的模式必須修正,動輒譴責執政黨「賣台」的操作必須轉彎,否則只會自曝其短;其二,台灣民眾則充分認知「馬習會」是國家層次的作為,而非政黨的片面操作,更不是選舉策略;其三,馬總統說明此會緣由時,強調這是以兩岸領導人會晤的「常態化」為宗旨,除了開創先例,也要供後任沿用;為台灣搭建和平之橋、創建制度的善意,讓民進黨無從反駁或抹黑。

有人質疑,為什麼「馬習會」早不開、晚不開,非要選在距離明年大選僅剩兩個多月之際舉行?這樣的問題,恐怕是「唯選舉至上論」的台式民主才會有的疑問。兩岸討論「馬習會」將近三年,卻一直未能如我方所願在APEC的場合進行;直至上月十四日的「夏張會」,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重提此議,雙方緊鑼密鼓經廿多日磋商,敲定在新加坡會面,這顯示兩岸協商聯繫積極有效且充滿善意。

試問,上月中才重新發動的「馬習會」,如果此刻不舉行,其後越來越接近選舉,還有什麼適當時機?何況,如果明年元月果真政黨輪替,馬總統雖尚有四個月任期,但屆時新總統已經產生,「兩岸領導人」要由誰與誰會面勢必更加糾葛。因此,從「影響選舉」的角度去質疑馬習會時程,根本難以成立。何況,民進黨不斷要求政府施政不應有「空窗期」,此刻卻又質疑馬習會時機不佳,顯然自相矛盾。

事實上,僅僅兩岸領導人在分裂六十六年後首次會晤一事,即已充滿象徵意義,是向兩岸十幾億人民作出和平承諾的宣示。但我們認為,「馬習會」的企圖當不止於如此;雙方除了握手、排排坐之類的儀式之外,應該還有更重要的訊息向兩岸人民傳達。例如,雙方領導人代表兩岸民眾互釋善意,幾句語重心長的呼籲,不需長篇大論,也能打動人。再如,對於台灣正在爭取參與的RCEP和亞投行,習近平若親口表示歡迎,也將有極大助益。甚至,未來兩岸領導人的會晤可不再局限於「第三地」,而可在兩岸或其他國際場合舉行,或者重申九二共識及一中各表之延伸,也都有助於撐開兩岸和平交流的空間,避免兩岸既有的交流協商成果倒退。

值得注意的是,剛剛在南海與中國炫武角力的美國,此次對於「馬習會」卻抱持力挺的態度,表示樂觀其成。美方一方面擔心台灣向大陸傾斜,另方面也知道習近平的國際戰略布局需要爭取台灣的支持,而華府仍然歡迎「馬習會」之召開,這並不是歐巴馬向習近平屈膝或厚愛馬英九,而是認為馬習會有助兩岸和平的鞏固,更有利於「後馬英九時代」台海現狀的維持。說透澈些,就是有助於蔡英文一旦當選後的台海穩定,這是大局著眼。

換言之,只要「馬習會」能夯實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道路,即使蔡英文坐天,台灣何愁地動山搖。進一步言,只要綠營不刻意去挖掉兩岸和平現狀所繫的政治基礎,蔡英文還可以善用馬習會所搭建的兩岸高層對話平台,進行其兩岸協商。連獨派大老林濁水也認為,馬習會撐出的兩岸相對寬鬆空間,不論未來蔡習會不會,都使蔡英文面對比較緩和的兩岸關係,這並非壞事。

調整角度,轉換思維,就能產生不同的視野與高度,就能創造新的機會;「馬習會」的作用正是如此。在歷史翻頁之前,兩岸關係走到了重要的轉捩點;此刻,更不應囿於一時一人一黨的利益思考,而影響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我們期待馬習會能為兩岸開創更廣闊的天空,也呼籲蔡英文不要畫地自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