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先人做田 青農重現土礱碾米
2015-11-07 08:13:15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水林報導
image
農民賴咏華(右)打造「石礱」碾米機,環台讓小朋友體驗。 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寧可不識秦始皇,也要了解台灣歷史。」年輕農民賴咏華頂著交大光電系畢業光環,對台灣土地熱愛,當有機小農宣揚台灣農史,帶著親手打造傳統碾米機「土礱」環島各校,昨天到水林鄉讓學童體驗推礱碾米的樂趣。

image
水林鄉小學師生體驗推動石礱,看著自己親手碾的米,小朋友充滿成就感。 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賴咏華家開工廠,從小衣食無缺,高中參加營隊下鄉就愛上農村,大學畢業到澳洲當1年「台勞」,外國人問他那裡人,家鄉吃什麼,他頓時語塞,說不出米飯怎麼來的。
他說,台灣歷史課偏重中國史,忽略最親近台灣生活史,反觀國外卻是從近代教到古代,他決心當農夫,要從歷史角度翻轉台灣,開闢臉書「從泥土到嘴唇」,環島各校與友善土地農夫合闢台灣農史學堂。

他到苗栗南庄向老農林裕祥拜師習農,學會台灣最古老的「土礱」製作工法,從削竹編織到木作和泥,花不少功夫才學會訣竅,他說,台灣最早碾米機土礱消失,很多人沒見過,連農民早忘了有這東西。

打造1座300公斤土礱約需2個多月,他把笨重土礱搬到燦林國小當教具,從土裡稻介紹到嘴裡飯,教小朋友操作土礱,「要站弓箭步,推起來才不吃力!」孩子合力推礱,看到黃澄澄稻穀變成1顆顆糙米,從石礱縫口滑出,驚奇尖叫。

他說,手工剝稻殼最快1分鐘剝5粒,1碗飯3000粒米,手剝需要11小時,所以古人研究出土礱,轉1圈就能碾出1100粒米,省時省力,土礱不如現代碾米機便利,卻是老祖宗的智慧。當農夫年收入不到20萬元,但他樂在其中,會持續走這條路。

曾文水庫防淤隧道 106年完工啟用
2015-11-07 08:13:20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舉辦「水利工程研討會暨氣候變遷研討會」,昨天現地觀摩「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進行經驗交流。南水局副局長連上堯說,進度超前,預定106年完工啟用。

連上堯指出,曾文水庫自民國62年啟用以來,原設計總容量7億4840萬立方公尺,有效容量6億3,120萬立方公尺。據曾文水庫97年淤積測量成果顯示,總容量尚有5億8,167萬立方公尺,有效容量5億6,842萬立方公尺,但98年莫拉克颱風造成曾文水庫一夕之間增加9,108萬立方公尺的淤積量,水位標高227公尺的有效蓄水量,僅剩下4億7,330萬立方公尺,為原設計庫容之63%,淤積相當嚴重。

連上堯表示,南水局積極籌劃進行各項防淤減淤策略,包括水庫上游以陸挖方式機械清淤、既有水庫水力排砂設施改善、辦理上游集水區保育、新建防淤隧道,並研擬繞庫排砂的可能等。其中屬新建防淤隧道的「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啟用後期能將高濃度渾水排放,減輕曾文水庫日益嚴重的淤積問題,達到水庫蓄清排渾之目標。

曾文水庫防淤隧道進水口處為全球首創象鼻引水鋼管工法,須水下施工並派遣潛水伕確認鋼管安裝位置及螺栓緊度與扭力等,精確度及施工困難度皆相當高;另外隧道內消能池大洞室開挖也增添工程難度及危險性,工程整體進度已達62.89%,較預定進度尚超前8.41%,1年多後完工。

台南弱勢孩子夢工場 缺設備缺人手
2015-11-07 08:13:17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
image
口埤教會牧師娘許素芬(右)與社工員,加緊趕工粉刷牆面。 記者吳淑玲/攝影
分享
台南市新化口埤教會牧師娘許素芬創立「陽光真愛青少年夢工場」,照顧社會邊緣弱勢的孩子,地方人士提供房子做為圓夢基地,將成立餐飲、烘焙教室及開心農場、樂團等;但目前百廢待舉,希望更多志工協助整理房舍,並捐贈設備物資。

image
陽光真愛青少年夢工場除了房子需要修繕,內部設備也缺乏。 記者吳淑玲/攝影
分享許素芬表示,3年前一名資源回收的老人,被過度起鬨的青少年踢到顱內出血,其中一名少女還是她曾照顧過的小女孩,「難道沒有一個小小的窩,提供學習適應不良的孩子,有個做夢的地方、有空間慢慢學習,甚至人格的養成。」就這樣成立了陽光真愛青少年夢工場。
許素芬也曾經為了個案向國中校長喊話,「數學、英文真的很難,請不要再逼他讀書。」她在執行法院安置後續追蹤的個案中,有超過40%不願意回學校。

社工李志聖也遇到輔導個案就業後適應不良,想到仿照澳洲名廚奧利佛指導貧困孩子學廚藝1年,協助他們有一技之長。經過新化區長鄭道立牽線,地方善心人士提供閒置房舍,做為基地,雖是幾十年的老房子,卻是孩子未來安心的窩,圓夢的基地。

許素芬是「阿杰」的「委託監護人」,「阿杰」過動、輕度智障,3年來親人都過世了,無家可歸,少年法庭庭長向許素芬說「難道社會沒有人可以幫他抓住一點幸福!」許素芬接回「阿杰」,也希望夢工場能幫助更多像「阿杰」的孩子。目前需要補土、水電、油漆等修繕志工,並募集床、床墊、桌椅、沙發及二手的烘焙、餐飲設備、鋼琴。請洽06-5908593。

農業輔導5年 沿海種出網紋洋香瓜
2015-11-07 08:13:21 聯合報 記者胡瑋芳/麥寮報導
image
雲林沿海地區「風頭水尾」,加上高溫及土地鹽分重,農作物生長不易,台塑企業敦親睦鄰,委託朝陽科技大學進行農業輔導計畫,近6成農民種植的花生、大蒜等產量高於全縣全年均量,更成功栽培網紋洋香瓜,昨天舉辦成果發表會,深受農友肯定。 圖,胡瑋芳攝
分享
雲林沿海地區「風頭水尾」,加上高溫及土地鹽分重,農作物生長不易,台塑企業敦親睦鄰,委託朝陽科技大學進行農業輔導計畫,近6成農民種植的花生、大蒜等產量高於全縣全年均量,更成功栽培網紋洋香瓜,昨天舉辦成果發表會,深受農友肯定。

朝陽科大邀輔導農戶林秋與林枻松,在麥寮鄉施厝村試驗田,針對露天花生及設施網紋洋香瓜栽培,進行觀摩經驗分享,吸引農友參觀。

「感謝台塑與朝陽科大協助。」林秋說,麥寮風大土地鹽化貧瘠,過去種花生等農作收成率低,不敷成本,經輔導團隊專家指導,除降低肥料及農藥投入成本,提升作物產量、品質及安全性,讓傳統農業再創生機。

朝科大輔導團隊說,5年來執行麥寮、台西、東勢及四湖鄉農業輔導計畫,提供農業技術務實作法,從水土檢測、栽培技術、氣象資訊、藥殘檢測、經濟分析等面向,提供農友全方位輔導。

張簡水紋博士說,5年來成果,農藥檢測百分百合格,在極端氣候下,產量品質不受影響。以去年2期作花生為例,原本種植條件遠不如內陸麥寮、台西農友,在高溫障礙影響下,仍有近6成接受輔導農友產量高於全縣全年均量,其中更有4成農友產量高於均量達1.6倍。

大蒜更有高達87.5%農友產量高於全縣平均產量。相較於同期雲林平均減產3至5成,農業輔導團隊以「科學方法、健康栽培」專業技術輔導農友,成效斐然。

「不再讓你們失望」慈輝孩子回頭 自製短片感恩
2015-11-07 08:13:22 聯合報 記者謝恩得/嘉義報導
image
慈輝分校昨天的年度成果展邀請家長們到學校,參與親師座談,參觀學生水電、美容美髮等技藝課程的成果,欣賞學生們在假日或晚間學電音三太子、踢踏舞等才藝課表演,中午享用學生們在烘焙、中餐等技藝課做出的美味料理(圖)。 圖,謝恩得攝
分享
嘉義縣民和國中慈輝分校昨成果展,電腦教室播放今年畢業的校友黃子恒自製短片,談到他浪子回頭的心路歷程,老師看了都很感動,影片最後他說「人是會改變的…永遠不再讓你們失望」。

慈輝分校昨天的年度成果展邀請家長們到學校,參與親師座談,參觀學生水電、美容美髮等技藝課程的成果,欣賞學生們在假日或晚間學電音三太子、踢踏舞等才藝課表演,中午享用學生們在烘焙、中餐等技藝課做出的美味料理。

電腦教室的成果展上,播放今年畢業學生黃子恒自導自演,自己剪接配樂的4分多鐘短片。

他曾是學校和家人的頭痛人物,常搗蛋,但3年來的成長蛻變,黃感謝那些默默在身旁愛護他的人,包括他曾認為很煩很無聊的家人,還有很礙眼的好兄弟們,「我不再糊塗了,我會認真面對人生」。

老師說,看了相當感動和驚奇,看著他的慢慢改變,不知他的內心有如此衝擊和心路歷程,只看到黃子恒有空就拿吉他自彈自唱,畢業前一直待在電腦教室,原來在製作他的畢業短片,送給老師和學弟妹的畢業禮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