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民粹」以令天下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14 03:17聯合報 吳怡彥/東南科技大學觀光與生態旅遊系副教授(宜蘭市


《戰國策.秦策一》:「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原指戰國時期,張儀與司馬錯於秦惠王前就討伐韓或蜀進行辯論。而後東漢末年,董卓遷都長安,謀士沮授建議把獻帝從長安迎回洛陽,「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後來獻帝又被曹操搶到,致使諸葛亮向劉備分析形勢時曾說:「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歷史故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斷上演。東洋大將軍以天皇為名、西洋以教皇為因號召天下,舉世皆然。

天子或為唯一,得者以為號令天下,然未得者亦往往另立天子。當代以民為本,然而政治人物挾偽民氣以用之的劇碼也不斷上演。窺各地方百里侯或立委諸公,近日有關爭取重大交通建設的「二等公民論」,不禁莞爾而笑。

近年來諸多爭取地方重大建設之議,包含北宜直鐵、蘇花改改線、國道六號貫穿中央山脈、高鐵延伸至屏東墾丁,乃至重大工業座落高雄的公安問題,皆未能回到法理、財政或科學的公共論述,僅以二等公民的民粹訴求,成為挾民意以號令天下最簡單操作手法。

有識者以為在台灣公共資源分配的討論中,幾乎毫無機會成本的概念,二等公民作為政治口號,鏗鏘有力。政治人物就局部地區特定民意的詮釋,如何代表舉國民意,尤其在公共資源有限下,各地方政治人物都想在選區有所表現。但公共資源之堆累乃須全民挹注,如何獨厚局部地區或特定社群?遠的不說,苗栗縣嚴重的財政缺口即為一例,地方議會或知財政之缺口,卻無意願站在假象民意對面陳述事實。

二等公民的政治口號好用的另外原因,在於其面對的反對者可能是沉默的多數,此乃回應至外部成本分散後個體的無感。對廣大納稅人幾百億的成本除上分母後個體感知不強,連帶產生的政治冷感,讓有智識之政務官必須背負起反對民意的大帽子。

如單純以假象民粹以治天下,失卻拉到相當高度的公共政策論述,則台灣財政之缺口乃至環境負債必將持續擴大,如何夸夸其談跨世代正義?況乎歷史之借鏡,受挾之天子往往沒有太好的下場。這個世代不再需要假象的天子以圖諸侯之利,期待我們能回到真正的公共政策論述以帶給台灣真實光明的未來!

公共政策﹒公安﹒墾丁﹒北宜直鐵﹒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