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植樹節與孫中山的建國夢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12 02:19聯合報 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台北市)


植樹節該紀念什麼?全世界有五十多國訂「植樹節」,最早是於一八七二年美國園藝學會推動,因各國地理氣候差異,紀念日期各異,惟其宗旨均認為植樹是國土生態保全之重要政策。

巧合的是,兩岸植樹節在同一日,國民政府時期原訂「清明節」為植樹節,而一九二八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改訂三月十二日。主因在《建國方略》中指出「造林是重要的民生建設」。

今日紀念「植樹節」應有兩大脈絡,一為追溯歷代之「植樹」國政,一為自現代「空間規劃」角度檢視《實業計劃》之影響。

中國自舜開始即重視造林,設林業官(虞官);歷代對於重要街道、運河、農田等之植樹,亦設有「農桑制」,以獎勵、監督造林之落實,清光緒更開始興辦農林教育。顯見植樹對國力之重要性。

儘管中外對孫中山革命建國功過評價不一,共識是其結合有志之士共同撰著之《建國方略》著實具全局思考。攤開「孫總理實業計劃圖」,可以想像在百年前沒有GIS、GPS情形下,孫先生「像個傻瓜,更像個狂人,攤開六英尺見方的大地圖,鋪在地上,以毛筆開始描繪串聯鐵路、公路、港口、運河…」,這是一位澳洲記者在辛亥革命後對他的描述。

就規劃專業來看,宛如今日的國土規劃,包括各項部門計畫。諸多評價認為「實業計劃」不務實、專斷,但梁啟超仍「敬佩他的意志力,善於群眾心理,以及廉潔操守…」。自國土計畫面來評價,可跨世紀反饋出規劃的遠見與格局,正如今日談二○五○、二一○○…等全球變遷議題。孫中山被譏為空想的願景與企圖心,也在其堅定意志下「為達目的而不屈不撓」。

百年前積弱的中國怎能想像有三大國際港、有跨越凍土的青藏鐵路?而今更有連結中亞與南亞之企圖心,似乎中國夢早在百年前就有了伏筆,其南向西進的計劃圖,更成今日「一帶一路」之真藍圖。

而今台灣,無論認不認同三民主義,對於「實業計劃」之擘劃格局,不妨繼承其思惟資產。執政者如有雄心大略,台灣成為亞洲瑞士、荷蘭,沒有不可行的。

以民生建設優先,作為海上明珠之島國,也祈國民對未來有憧憬、有想像,這個想像就像植樹一樣,庇蔭後代,如胡璉將軍在近七十年前推動之金門造林,讓金門之綠敷率高於澎湖。

秉此精神,「植樹節」除響應西方環境保育、生態綠化,提升國有材的自產率外,體現「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之精神,以及學習孫中山大思考、大視野之格局,即便被譏為瘋子、狂人,亦應有此遠見與膽識。

孫中山﹒金門﹒保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