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球氣候變遷 城市合作遏制碳排放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01:55 聯合報 約翰.柯瑞/美國國務卿、麥克.彭博/聯合國秘書長的城市與氣候變遷特使


十二月,當世界各地領袖聚集巴黎就氣候變遷全球協議進行談判時,他們將有一個強而有力的同盟作為後盾,並督促他們前進,那就是全球各地的市長。事實上,市長們透過建立為談判奠定堅實基礎的合作模式,已經幫助搭建了在巴黎取得成功的舞台。

透過像「C40城市氣候變遷領導小組」和「市長聯盟」這樣的國際同盟,世界各地城市一直以來致力於大幅削減碳排放量,同時採用通用的測量系統和公開的報告程序,來確保能夠進行究責。換句話說,許多城市已經在做聯合國敦促各國政府做的事。

市長們有充分理由在這項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如今全球有一半人口住在市中心,並且製造了每年大約七十%的溫室氣體排放。城市不僅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一大主因,它們也將會首當其衝。百分之九十的城市都是沿著河流和沿岸平原而建,它們特別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的影響,這兩者都是氣候變遷的副產品。

需要是發明之母,但也有其他強而有力的誘因,讓市長們立即採取遏制碳排放的行動。節能措施節省納稅人的錢,讓無辜的人免於呼吸道及其他疾病。「清潔空氣工作小組」二○一四年的研究發現,五年前,美國的煤炭汙染與每年一點三萬人的死亡有關。如今,這個數字下降至七千五百人,部分要歸功於歐巴馬總統所發揮的領導力,關閉了汙染嚴重的老舊燃煤電廠(這也是彭博慈善基金會長期以來所推動的工作)。

經濟誘因也讓市長們採取行動,因為人們希望生活在有清新空氣的城市。人們想住的地方,企業就會想投資。城市越能吸引有才華和勤奮的人,經濟就越能成長。

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展示,對抗氣候變遷和促進經濟成長可以並行。舉個例子,在全球衰退之後的數年裡,紐約市在美國的就業市場成長方面發揮了帶頭作用,同時也減少了十九%的碳足跡。

除了有衛生、財政和經濟因素來激勵行動,市長們同時也有能力這樣做。城市經常管理其交通網絡和建築存量,這兩者往往是最重要的兩個溫室氣體排放驅動因素。研究已經顯示,透過投資綠能建築、交通和廢棄物管理,城市每年可以減少八十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約占世界年總排放量的廿五%,同時,到本世紀中葉預計節省十七兆美元。

市長們在對抗氣候變遷方面發揮帶頭作用之時,他們還另外採取一項措施,讓影響可以加倍:與其他市長分享他們的經驗和教訓,同時在世界各地傳播最佳理念。例如快捷巴士(BRT)系統從波哥大傳播至雅加達,以及位於中間的很多城市。墨爾本市長羅伯特.道爾將墨爾本的進展歸功於「厚臉皮地偷學」紐約和多倫多的執行計畫。

如今,墨爾本在澳洲擁有密度最高的「綠星」評等建築,而且市中心的植樹量也增加了一倍。

廣泛的國際合作對於抗擊氣候變遷絕對是至關重要的,在各級政府都是。像美國和中國之間所締結的這類空前氣候合作確實令人振奮,但是諸如九月洛杉磯和深圳宣布的永續發展夥伴關係,在實現我們尋求的成果方面也很關鍵。同心協力,我們可以一個城市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循序漸進地應對這項全球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