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台灣的電商大夢不能再龜步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9 01:55 經濟日報 社論

同樣面對出口衰退,台、韓政府不約而同推出購物節來激勵內需買氣。韓國選在10月1日至14日,推出韓國版「黑色星期五」,號稱史上最大瘋狂促銷;台灣除了推出規模40.8億元的刺激消費方案外,從12月1日起,還將聯合35家平台業者舉辦台灣網購節,目標是25天內,合力挑戰150億元營收。

過去在經濟部協助下,台灣已辦過好幾次網購節,但是這張招牌並未在多數國人心中留下鮮明印象──提到網購,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會是大陸淘寶辦了一年比一年更具噱頭的1111網路光棍節,或是美國業者在感恩節後推出「網購星期一」。如今韓國也加緊運用網購與電子商務來激勵經濟成長,同樣披上官方色彩的台灣網購節,是該揚棄「雞肋」心態,紮實展現台灣的電商企圖心了。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65家無店面零售業者,如雅虎、PChome等大型購物平台業者,今年累計前十月銷售額是1,771億元。在政策不刻意作多下,台灣的無店面零售額,單月已可站上170億元,但是經濟部還是把官方加持的網購節銷售目標訂在150億元,若非保守心態作祟,就是小看了台灣的網購業者。

同樣一份統計也顯示,台灣的無店面零售業者前十月銷售額年增率是5.5%,比起全體3,600多家批發零售業者年增率不過0.1%,足以說明台灣網購市場深具成長性。若再看看,這些大型網購業者從2012年10月至今年10月,都維持月月正成長,更說明了,在不景氣中,網購業者較其他零售業者穩定、抗跌。

台灣的無店面零售銷售額,一年不過2,000多億元,與全年上兆元的零售額相比,或許是小巫見大巫。不過,隨著網路虛擬世界大興,數位化與行動化不斷加深,台灣若不加緊擴張電商版圖,協助業者做大做強,那麼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國內網購族轉往美國、日本、大陸下單。反之,台灣若能在無國界的網路電商世界打出名號,那麼在海外訂單支撐下,台灣電商市場將無形倍增。

台灣要在全球打出電商名號,除了靠業者打拚之外,還有兩件事,必須政府全力以赴。

首先是,重新定位台灣網購節。從行銷的角度來看,政府與其開辦一個平庸、在網路世界辨識度不高的購物節,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借助購物節來展現台灣的創意與特色,例如,台灣有哪些優質的農產品、資通訊產品或文創產品,是台灣必買必看的?而這兩年政府力推電子商務,還艱辛地通過第三方支付條例,要協助金融與非金融業者快步趕上海外競爭對手,台灣網購節何嘗不是一個展示台灣推動電子商務階段性成果的最佳平台?

相信熱愛網購的國人,可以體諒政府不需如大陸業者辦光棍節一般,重金找來現役007演員丹尼爾克雷格創造話題,但是卻也無法忍受一個沒有特色,無聊又無趣的網路購物節。

第二,政府要加快法規鬆綁步伐,全力發展境外電商市場。韓國為了彌補5月間「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重創觀光收益,在購物節期間,幾乎不分虛擬、實體業者,一同開打銷售戰,為了激勵陸客買氣,韓國還先一步簡化外國人網購認證程序,提高海外陸客下單率。

台灣的網購、電商市場勢必也要決戰海外,這當中也牽涉到物流、金流是否暢通。前者牽涉政府必須與目標市場,如大陸、東南亞或美國,談好通關便捷化,後者也包括政府如何鼓勵支付業者發揮創意,帶來集客效應。全球電商市場商機迷人,政府唯有興利除弊功夫齊下,才能協助具潛力產業更上一層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