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星期透視/連戰?反中?台灣的自我傷害文化
2015-09-06 02:21:18 聯合報 趙建民(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所所長)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左)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 圖/中央社
分享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參加北京舉行的紀念抗戰七十周年閱兵大典,藍綠陣營同聲撻伐,馬總統表示「痛心遺憾」,民進黨前副總統呂秀蓮申告連戰觸犯刑法「外患罪」,在野黨立委擬針對連的「傷害國家主權」取消退職酬勞金,看起來連是犯了眾怒!
馬總統從歷史大義的角度批評固然義正詞嚴,但似乎忽略了執政以來所賴以成就的兩岸和平紅利,其實是建立在二○○五年連戰「破冰之旅」所奠定的基礎上的,而今兩岸關係停滯不前,主要協商幾近停擺,唯一可能可以打開僵局的活棋,也只有連戰。在中共高度重視兩岸共同歷史記憶上說重話,在所剩任期中,要想說服對方扭轉頹勢,再造風雲,無異雪上加霜。

泛綠慣稱對岸為中國,不承認中華文化對台灣的影響,當然也不會自認中國人,蔡英文在二○一○年五月民進黨主席任內,公開表明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該黨提出的兩岸協商監督條例草案,也都是以「一邊一國」思路出發。循此邏輯,抗日戰爭基本上與台灣無關 (除了慰安婦和台灣兵外),而前副元首參與對岸慶典,豈不正合國際外交慣例,何來叛國?

更何況,藍綠都將中共承認中華民國,列為大陸政策重要目標,若要達成目標,歷史上的連結乃勢所必然。設若我方自我否定中華民國在大陸的歷史,也不承認中共在抗日戰爭中的角色 (我方認定共軍抗日戰略乃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如何要求對方尊重歷史,再自歷史的正當性連結到當下的中華民國?連戰共同抗日的表述引起軒然大波,假如我方思考大陸政策時,無法容納合作的概念,如何期待兩岸共創永續和平?

在大陸民眾要求改變中共專制治理聲音日譁之際,若兩岸文化斷裂,如何發揮台灣多元文化軟實力,激勵大陸以台為師?

從兩岸和平大戰略看,連戰除閱兵以外的言行,其實表達了台灣總體國家利益的一部分,之所以反彈如此強烈,說明了自太陽花學運到反服貿到反課綱,台灣民意對兩岸關係已發生典範轉移,自「和中」漸向「反中」翻轉,但和阿扁執政時期不同的是,面對中國大陸強勢崛起,台灣不再嗆中,轉為自殘,誤以為自絕於中國大陸之外,便是安全。

面對如此強大對手,台灣難道只有消極的抵制 (如反自貿、反服貿、反課綱)和批評懷疑自己人,而無法開展積極的正面思考能量,匯集有建設性的兩岸戰略?

對泛藍而言,對連戰的批評說明了維護正統歷史定位的無力。筆者任職陸委會期間,鑒於國際媒體經常播放二次大戰中的對德戰史,太平洋戰爭也侷限於美國版本,曾向國安單位建議委託國際媒體拍攝國軍抗日史實,以增國際能見,但卻無疾而終。

在批評陸方閱兵之餘,台灣對抗戰七十周年的紀念如此微小,如何撼動中共的歷史話語權?如何化被動拒絕兩岸合作紀念抗戰,主動創造中華民國價值,或為當政者應多思考之處。

對泛綠而言,為了抵銷馬總統在兩岸關係的成效,成功的挑起了民眾反中情緒,問題是,執政後如何壓抑反中情結,達到蔡英文強調的和平穩定現狀?假如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種種都事不關己,那又如何以國民政府過去在大陸制定的憲法,執行蔡訪美時提出「以現行憲政體制維持兩岸現狀」的目的?

二○○五年連戰開啟和平之旅時,民意開始自「反中」向「和中」集結,成就了連、馬在兩岸的歷史定位;十年後,台灣民意再度翻轉,面對強大對手,台灣適應不良的戲碼持續上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