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改善政府財政 全民總動員
2015-05-23 01:35:3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長照服務法上周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在藍綠立委加碼放送,原本政府打算用來改善偏鄉地區醫療水準的五年90億元經費,一下子暴增到五年120億元。政治人物慷全民之慨,讓財政部長張盛和忍不住直言,台灣超低的租稅負擔率,撐不起社會福利國家般的開支。財長的逆耳善言,亟需具體行動創造改變。

租稅負擔率的計算是以全國賦稅收入除以同期國內生產毛額(GDP),一般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租稅負擔率都在25%以上。反觀台灣,不包含勞健保等社會安全捐在內的租稅負擔率僅12.6%,是全球最低,亞洲次低的新加坡尚有13.5%,北歐洲國家普遍超過30%,丹麥甚至接近50%。

歐洲社會主義國家提供每位國民從搖籃到墳墓,最無微不至的照顧。不過,民眾每天辛苦工作所得,有一大部分會變成稅收,此外,還要負擔較高的消費稅率,若以俗諺「羊毛出在羊身上」來理解這份社會契約,可說合情合理。

在台灣,政府稅收有限,但是大多數的民眾卻對政府充滿期待,偏偏政治人物為了討好各類選民,不時即興亂開支票,忽而又提倡減稅討好企業,讓台灣的稅基一再流失。一手要,卻不知另一手也要給,福利大放送的同時,與開源節流相關的軍公教年金改革方案及稅改,卻是無人聞問者居多。

這幾年,政府籌編預算困難,主因是各種社會保險提撥率、負擔率,及教育經費、人事費等政府承諾買單的法定義務支出逐年攀升,來到今年,占歲出比重已高達七成。剩下的三成餅,除了用來「拚經濟」外,還得應付各種新型態的政策伸手要錢,例如討論中的公務人員加薪方案及預訂2019年上路的長照保險法,都是大筆支出。若依張盛和推算,未來政府的法定義務支出比重,每年還會以增加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往上爬,20年後,政府法定義務支出比重將占歲出九成,屆時台灣還有餘裕大興公共建設、拚經濟嗎?若要避免窘境成真,有三件事非常重要,亟需國人扭轉觀念,並展開行動。

首先是,把餅做大,以通俗的話說,就是要想辦法賺錢。這當中最為關鍵者就是,政府要創造「生利」的環境,而不是鎮日擺出「仇商反富」的臉孔,讓民間充沛的資金,不敢參與公共建設。

其二是,有拿就有給,政治人物切莫即興式亂開支票,要開支票前,應先想想錢從哪裡來。目前單是政府提撥的勞工保險、公務人員退休撫卹、軍公教舊制人員退休金、農保給付等各種年金支出,每年就高達上千億元,未來再加上長照保險上路,政府每年還要再支付300多億元維持運作,財政負擔更形沉重。

反觀送入立法院多時的軍公教、勞保年金制度改革方案,迄今沒消沒息,不僅加深各個基金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破產的疑慮,也讓政府原應與時俱進,動態調整支出的合理作法,成為空談。目前還積壓在立法院的勞保、軍公教年金改革方案如是,近期送入立院審查、被視為是未來政府開辦長照服務法、長照保險重要財源的房地合一稅制改革方案,未來命運如何,都值得關切。

第三是,政府支出應對準大政方針而來,而不是樣樣都要有,每年忙著東挪西移。近期包括職司分配公共建設預算與科技預算的國發會及行政院科技會報,均提出了預算分配制度變革。國發會從公建預算大餅中,預提5%,鼓勵各部會提出創新計畫案;科技會報則打算建立預算回收制度,搭配嚴謹的績效考評制度,讓績效不彰的計畫案提早退場。

這些改革有助民脂民膏花在刀口上,甚至讓一塊錢發揮三塊錢的效益,值得嘉許推廣,並應盡快落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