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盛治仁/創新與分配的矛盾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1-04 01:28聯合報 盛治仁


最近張忠謀董事長在和林全院長對談的會議上,指出「創新與分配有矛盾,創新其實是分配問題的罪魁禍首」。這個發言跟現在高舉創新的主流不同調,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創新、新創、創意和創業等元素對社會的整體影響。

創新需要資源的投入、時間的消耗、以及對失敗的承受度。在定義上,創新成功的比例一定是相對少數。台灣社會的現狀,傾向強調平等價值,房價要平等、學費要平等、稅制要平等、退休所得替代率要平等、放假天數要平等、財富分配要平等,在這麼多的平等要求下,有時忽略了每個人的聰明才智和努力程度並不平等,回到了結果的平等,而非起跑點與競爭機會的平等。

歷史上多數重大創新,都來自於少數人的驅動,而創新結果,往往帶動巨大的經濟結構變遷和財富重新分配。蓋茲、賈伯斯、祖克柏和佩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創新成功案例。他們每一位的個人財富和公司價值,都是天文數字。

創新的結果,不會是財富的更平均分配,而是更大的貧富差距,這還是創造正面價值的結果。負面的創新,例如各種金融性衍生商品,造成的金融風暴,更是惡化了貧富差距,並打擊中產階級。

創新的過程,也不可能在完全的公平環境下產生。一個不完全貼切但可參考的例子,就是新上任的科技政委唐鳳。她一周有兩天不用進辦公室上班,就是大家為了創新所需而接受的特殊待遇安排。這時如果高舉平等價值而反對,可能就請不到這位人才進入公務體系了。台灣要追求創新,還是要訴求平等,必須重新思考有本質矛盾的兩個價值觀。

我們大多數人,作不到真正改變結構的創新,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加進創意,不用重複的方法作相同的事,自我挑戰熟悉的習慣,盡力讓每一天比前一天進步一點,改善一點。

除了創新和分配問題外,還要提醒年輕朋友們創新的風險。先說一個故事。剛剛退休的賈奈特是第一個高中畢業就進入NBA的球員,有廿一年的輝煌成績。正因為他的成功故事太吸引人了,後續激發了許多高中畢業就進入NBA打球的年輕球員,包括最頂尖的球星如布萊恩和詹姆士。故事的重點不是有多少高中畢業生因為被這個成功的故事激勵而如願打進了NBA(從一九六二年起,共有四十四位),而是在這股氣氛的號召下,多少人沒能進入職籃,卻又因此放棄學業,造成日後專長與學歷的缺乏與生活的困難。每一個成功故事的後面,可能都有一百個失敗個案的堆疊,這也是我在兩周前在大學校園演講時,回答同學提問時所給的提醒。

富比士雜誌曾有文章指出,九十%的新創事業最後是失敗收場,就算這個數字是真的,也不應該嚇阻希望創新的熱情。在現在這個強調小確幸的社會氛圍裡,我十分贊成要鼓勵年輕人走出舒適圈,勇於投身新的挑戰。但希望提醒年輕朋友在勇敢跨出去之際,要審慎做好風險評估和應變計畫,有勇有謀。即使不幸成為九十%的失敗者,也要把此學習經驗,轉化為未來成功的養分。(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創意﹒所得替代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