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適度升值 產業升級契機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1-12 02:38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過去一年來,新台幣匯率遭遇到兩次亂流,第一次是去年1月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前後,台幣對美元匯率由1月初的32元以上,一路升值到5月初的30元,之後穩定徘徊在30.5元到30元之間。第二次亂流是從去年12月下旬,台幣在短短兩周內,從29.9元的價位,一口氣突破29.5元關卡,1月8日之後升值氣勢稍緩,目前處於盤整狀態。
去年美國聯準會升息三次,而台灣央行沒有升息,就國際金融基本原理而言,美元的升息幅度超過台幣,應會提升美元的相對價值,促成美元升值、台幣貶值。然而過去一年主導台幣升值的背景因素,不是國際金融原理,而是政治經濟學。
川普從總統大選開始就確定經貿政策主軸是,反對貿易逆差,創造國內製造業就業機會,並且明確點名台灣是搶走美國工人就業機會的國家之一。去年川普就任後,我國央行擔心成為川普政權貿易報復對象,對於台幣升值的介入較為收斂,讓台幣有了快速升值的空間。
然而,去年4月,台灣依舊與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德國、瑞士,同被美國列為貨幣操縱的觀察名單。雖然後來在10月美國財政部的匯率報告,台灣被排除在觀察名單之外,但是一度入列的壓力,讓央行在匯率處理上更為小心。今年4月美國會再公布新一波的貨幣操縱觀察名單,為了避免讓台灣再度入列名單,去年年底開始的台幣升值波動,央行習慣性的尾盤介入較不明顯,讓台幣走了兩周的急升值。
展望今年的台幣匯率,來自美國的壓力,應該還是影響匯率的最重要因素。除了美國財政部公布觀察名單的壓力之外,11月美國期中選舉將改選參議員三分之一、眾議院所有席次,這是川普就任後第一次全國性政績檢驗,為了準備此次國會大選,川普保護製造業工人飯碗的口號只會喊得更大聲,在匯率上的態度只會更硬。
在川普政權反對貿易逆差的政治態度下,未來數年台幣都可能處在比較高的價位。我們產業界與政府要如何應對呢?
2011年5月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在經濟日報發表文章,說明台幣對美元每升值1個百分點,台積電的營業利益率就會降低0.4個百分點。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台積電,其收益都深受台幣升值影響,其他與中國崛起供應鏈競爭的中小企業,所承受的台幣升值壓力自然是更大。
然而危機也是轉機。雖然台幣升值對於出口不利,卻是有利於購買海外先進設備以及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因此未來數年的台幣高價位,是台灣企業吸納海外資源,進行產業升級的好機會。鴻海2016年成功併購日本夏普,一口氣獲得全球性品牌與先進面板技術,就是最好的例子。
對於政府而言,是省思低匯率政策的好契機。台灣匯率偏低的具體例子,就是台灣的名目GDP只有23,047美元,但是若以購買力評價(PPP)計算則高達48,179美元。
落差過大,不僅使台灣民眾承受低匯率的副作用,例如較高的進口物價;勞工薪資放到國際比較結果就是很悲情;年輕人寧可去澳洲當外勞也不願留在台灣賺低薪等;同時也讓台灣蒙上操縱匯率的嫌疑。
去年4月,台灣被美國列為觀察名單後,在華盛頓的國會聽證會上,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級官員就質問一位台灣旅美經濟學者,台灣名目GDP與PPP計算GDP的落差,相較於德國與日本都相當大,這難道不是台灣操作匯率,故意低估台幣的結果嗎?因為同場次的聽證會除了台灣,也討論印度、泰國與韓國的外匯政策,美國財政部官員沒有繼續逼問,但是他的發言已經說明美國財政部的態度。
名目GDP與PPP計算GDP的落差過大,是犧牲國民福祉來成就出口表現,長期而言絕對不是一個正常國家該有的狀態,短期而言,美國財政部今年4月若以此理由,指責台灣人為低估匯率,再列入觀察名單,恐怕我國政府也難找出有說服力的說帖解釋吧!
公告版位
- Jan 12 Fri 2018 05:11
經濟日報/台幣適度升值 產業升級契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