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分裂投票」的機巧和風險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2 03: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無論是策略運用,或突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藍綠兩大黨最近都針對「政黨票」展開強力訴求。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呼籲泛藍歸隊,不要便宜了蔡英文;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陳建仁則直言「不要投票給小黨」,以免因過不了門檻而浪費了選票。

兩大黨突然轉攻「政黨票」,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今年大選登記不分區立委的政黨多達十八個,遠多於上屆的十一個,各色小黨皆可能瓜分大黨選票。第二、兩大黨稍早都聚焦於總統選舉,輕忽了政黨票;而今年選情偏冷,在預期投票率下降的情況下,票數東折西損,可能影響政黨不分區立委當選人數。第三、台灣選民具有「分裂投票」或「自動配票」的特質,常將總統、區域立委及不分區三種選票分別投給不同的政黨,造成選票的不易預估。例如,民進黨自認總統和立委票十拿九穩,卻可能在不分區失血;而國民黨不分區提名賣相欠佳,更缺乏吸引力。

從傳統藍綠的概念看,朝野兩大黨這次可能流失政黨票的底蘊各不相同。先談泛綠的變化。民進黨過去的忠實盟友為「台聯」,二○一二大選,台聯靠著一一八萬票的政黨票,取得三席不分區立委;該黨區域立委雖毫無斬獲,卻憑這三席組成黨團,在立法院為民進黨護駕衝刺。但這次,民進黨為了爭取年輕世代的選票,將結盟對象轉向「時代力量」;相形之下,台聯則似被擠至邊緣。

簡單地說,民進黨在總統和區域立委固然信心滿滿,但如果綠營支持者的政黨票太過流向一方,未來的國會結構,很可能就會變成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的結盟,台聯則可能進不了立法院。然而,如果傳統綠營支持者也想把台聯推過五%的得票門檻的話,則這些投給台聯的政黨票勢必要以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縮減為犧牲。如此左擠右推,在在導致席次的變化,影響民進黨能否在國會「單獨過半」,或者必須與側翼結盟才能過半;如果是後者的話,則變成「不穩定多數」。原因不難理解:年輕激進的「時代力量」畢竟不像「台聯」那樣甘於充當跑龍套角色,未必事事配合民進黨的指揮行事;因此,即使蔡英文取得政權,未必能在國會予取予求。

這樣的形勢,其實也是民進黨過度算計所造成。這次大選,民進黨在台北市僅提名兩位候選人,其餘各區皆禮讓並支持其他小黨或無黨籍人士;其目的,主要是在藉跨派系的合縱連橫來分化及裂解國民黨勢力。但也因為缺乏本黨候選人帶頭衝刺,原有基本盤缺乏鞏固,政黨票極可能流失而不自知。

再談泛藍的結構變化。國民黨歷經提名過程怯戰、換柱的波折,嚴重流失支持者的向心,許多人揚言拒投或者將投下廢票,包括一向死忠的黃復興黨部都鬆動。可以預期,「含淚投票」的景象將不復見。也因此,目前國民黨在政黨票的攻守策略,是「切割親民黨、招手新黨」:將親民黨形容為泛綠的同路人,呼籲支持者如果票投不下去,至少可以選擇更忠實的深藍盟友新黨。這項策略能否奏效仍有待觀察,但無論如何,在「分裂投票」的召喚下,至少可以讓一些原本心死拒投的支持者走向票匭,也許朱立倫能因此多收幾票。

在政治上,「分裂投票」是一種機巧的操作,當然也存在特定風險。就政黨而言,它要的是選民走出來投票,而在政黨的忠誠度上則可略為妥協,容忍一些曖昧地帶。就選民而言,分裂投票是一種自我的心理平衡機制,一方面對自己投射的政黨維持某種程度的效忠,另一方面也保留對該黨的不滿,而將票投給另一個自己同意其局部理念的政黨。如此一來,經由這個分裂的跨距,提供了另一小黨的生存空間。

問題在,我們無法預測別人的分裂投票行為,如果小黨分走了選票,卻又達不到法定的門檻,這些選票即形同失去作用。更嚴重的情況是,如果小黨林立,而大黨無論如何聯盟都達不到過半的門檻,政府就會面臨無法動彈的局面。以台灣的情況,或許不至於走到那個境地,但從過去國會屢屢空轉的經驗看,那都是台灣政治動盪不安的風險。

今年台灣大選的「分裂投票」將寫出什麼驚奇,大家且拭目以待。




聯合新聞網粉絲團 隨時上線都有新發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