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科生已不如陸理科生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25 01:31聯合報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
高中國文課綱可能刪減文言文篇數,引發熱議。(本報資料照片)
高中國文課綱可能刪減文言文篇數,引發熱議。(本報資料照片)
高中新課綱有意大幅刪減高中國文文言文為十篇,主張減少文言文者認為那是過時語言,是八股,是封建、保守的產物,不符合現代社會所需。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點。
我們以中華文化傳承者自居,以此做為立足世界的優勢。然這十多年來,因政治上的「恐中」、「拒中」,主政者刻意淡化與中國大陸的聯繫,在教育或思想上都實行本土化,成為一種「文化台獨」。

除在歷史、地理科目上刻意「尊台、去中」,對國語文教育更是「棄文、留白」。然而語文能力培養是競爭力的基礎,學習文言文,對於提升文字的質地及密度有極大幫助。

相較台灣在國語文教材上趨簡趨易,近幾年對岸反而增加中小學古文詩詞的比重,增加學子語文表達及思辨能力。相反地,台灣學生接觸文言文越來越少,無怪乎有大學教授感嘆,台灣文科生的語文程度不及大陸理科生,未來新世代的競爭力堪憂。

除了語文能力,文言文也是與古典文學與文化思想直接連結,其重要性不是「日常生活有沒有用」這種短視淺薄的價值評斷可以衡量。就像莎士比亞作品雖為四百多年前的古英文,但卻是英語世界,甚至是全人類偉大文化資產。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一生成就與涵養都是受益於古典文學,又有多少人的格局與視野均提升自經史典籍,這就是文化的重要。如果有一天年輕世代,讀不懂諸子百家,看不了三國紅樓,自然與中華文化越行越遠,對於中華民族的歸屬感也越來越薄弱。

文化是一種集體意識形態,中華文化精髓在儒家思想。儒家講求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先重視內在修養,提升自己的道德層次,後再來推己及人。一旦揚棄中華文化,這些以「至誠為本體」,以「仁愛為中心」,以「禮義為規範」的思想,就會從社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現實與功利。

當道德修養不再是國家的普世價值;當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道義、仁心越來越薄弱時,整體社會都會為之動搖。在人心不穩定的社會,經濟又如何強勢發展?

文化是個加法,越累積越豐富,但「文化台獨」卻是減法,只會造成人民的失落失根,及社會的失態失序。中華文化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連韓、日、新加坡等國家都將之視為重要資產,我們卻將之視如敝屣,平白喪失可立足於世界的利基。

我們應該重新檢示傳統價值,復興中華文化精髓,從教化人心、安定社會出發,找回台灣固有的倫理與美德。繼而用豐富的文化寶庫,來蓄積軟實力,做為立足世界的利基。

台獨﹒莎士比亞﹒文化資產﹒課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