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化解金融危機 美中應帶頭合作
2015-08-25 01:40: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8月中因人民幣貶值引發的國際金融動盪,終於推倒美國這張最後的骨牌,20、21日兩天美股共劇跌6%,造成24日亞股全倒,市場已陷入「恐慌模式」,而美股開盤一度暴跌千點,於是「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是否重演,又成為國際間最大憂慮。對此我們認為,當前情勢已與1998及2008年大異其趣,金融風暴未必爆發,但市場信心重挫,未來兩、三年全球經濟將再陷入疲軟的逆境。因應之道,各國須加強合作,尤其是美國應暫緩升息,中國經濟轉型更週延,並協力推動基礎建設投資。

全球股市為何重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指出,根本肇因是太多金錢追逐太少的投資機會,即「儲蓄過剩」;但這些「熱錢」並未被導向實體投資,而是流向房市、股市、債市,形成一個接一個泡沫,而泡沫破滅後相繼引發金融動盪、歐債危機,及當前的新興市場危機;現在資金回流美國,使美元升值而壓抑經濟成長。美股經過六年的多頭,席勒教授等金融專家早已認為股價過高,回檔只是早晚。現在終於在「必然通過偶然」下發生。

但要形成「金融風暴」,先決條件是發生「倒債」。現在美國的公共及民間負債已明顯改善,歐洲在厲行撙節後只剩下希臘等少數國家的債務仍糾結難解;亞洲新興市場則因為泡沫不算可觀,各國的美元債務不如1998年時嚴重,同時外匯存底也比20年前高,且多已實施浮動匯率。因此市場動盪雖不可免,但不致演成系統性風暴。

不過全球確已形成景氣循環性的衰退模式,亦即產品市場出現供給過剩。美國、非洲及中東石油增產,巴西等國農產品擴大栽種,澳洲、印尼鐵砂增產,乃至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都使供給能量擴張;但全球人口減少及貧富差距擴大,成為抑制需求的結構性因素。要緩解供過於求,只能依靠時間來消化庫存及產能,全球經濟當然須經歷一段成長低迷期。

至於如何減輕當前的金融衝擊,加強國際合作仍是不二法門。第一,美國聯準會的升息之議必須打消。經濟學家桑默斯便警告,聯準會在未來短期內如果升息,將是一項嚴重的錯誤,足以威脅到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及金融穩定三大目標。美國升息既對就業不利,也會造成美元升值而使美國損失競爭力,更會壓縮全球的經濟及造成金融動盪。尤其是目前經濟走軟,新興市場幾陷衰退,美國股市重挫回檔,金融市場一片恐慌,Fed不需要、也不應該再雪上加霜。

第二,中國必須放慢經濟轉型的步伐。中國領導人試圖畢諸多改革之功於一役,但各項改革卻相互矛盾。既要使經濟從投資帶動轉為消費帶動,又不能使經濟成長率下降太多;要約束房市及股市投機,又不能損及經濟;要重視市場力量,卻又不能太過動盪;要擴張金融部門,又不願放任熱錢進出以破壞穩定。以當前中國經濟規模之大,影響之遠,無論實施任何經濟及金融改革,都必然對金融市場傳達出紛亂的信號,從而產生意料之外的衝擊。例如人民幣迄今僅貶值約3%,卻引燃了各國貨幣競貶、全球股市崩跌的引信。為重建中國及人民幣在國際間的聲譽,中國的任何舉措都應謀定而後動。

第三,各國應在擴大公共投資上加強合作。從美、日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的經驗,已證明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效果有其極限,有必要改採擴張性財政政策。桑默斯、克魯曼等經濟學家都主張美國應擴大基礎建設投資,歐盟內部要求德國等財政良好的國家增加基建支出,亞洲的基礎建設資金需求更達數十兆美元。為創造更多投資機會,引導多餘的資金流入實體投資,無論是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及亞投行都能夠使得上力,而各國之間的合作則為必要之條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