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中斌/戰略防守 多重嚇阻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10 02:53聯合報 林中斌


對峙雙方,各有鷹派。表面互恨,實際互挺。

年來,對岸武力統一台灣聲浪上升,但皆非來自現職官將,亦非最高官方喉舌。為何?

正如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所說,中共十九大將臨,「習近平對內、對美關係追求穩定」。彼岸有人炒作「武統」,企圖激起台灣獨立勢頭,逼習反應,對習不利。

從習打貪以來,共軍少將以上自殺至少十九位。若習十九大人事順利,推動改革,涉嫌文武官員,前景堪虞。但反習不敢明目張膽,只能順了「反獨促統」,推波助瀾,亂習布局。

幸好,我馮國防部長冷靜以對,拒絕美在台部署薩德,「不涉入大國戰爭」,讓對岸鷹派頓失攻台倡議之著力點。

同時,部長揭櫫我國防指導原則,一新耳目。不才野人獻曝,對此拋磚引玉如下:

戰略防守,戰術攻擊,多重嚇阻,聚散自如。

戰略特色是時間長、空間大、面向多(軍事/政治/經濟/社會/外交等)。戰術是時間短、空間小、面向少(軍事而已)。台灣在戰略階層是防守,無意攻擊對岸;而在戰術階層是攻擊。

多重嚇阻包括昂貴的高科技嚇阻、其次中科技嚇阻、以及最經濟的低科技嚇阻。原因是台灣國防經費拮据,而武器來源受限。寄望於性格善變、團隊多事的川普總統大力軍援台灣,實際嗎?解放軍已快速現代化,多核彈頭的東風四十一洲際飛彈可擊全美,專打航母戰鬥群的東風廿一D及廿六,拒馳援美軍於台海之外。國軍既使殲敵數周,也無力固守。嚇阻共軍登台最有效的選項,無法靠軍力,而靠心理。

台灣要展示能力:共軍登台容易,但結束戰事困難。因為化整為零的獨立狙擊手神出鬼沒,除之不盡。下決定攻台的北京領袖便會遭內部政敵奪權的威脅。因而一開始,他便不隨意下令攻台。

台灣獲得昂貴的高科技戰力,操之在人。但培養低科技戰力,操之在我。後者即是不對稱戰爭:台灣以「水泥叢林的游擊戰」對付共軍戰機、軍艦、飛彈的高科技戰爭,達到嚇阻的目的。

一九七○年代,來台參與明德專案的德軍將領Oskar Munzel早已建議:對抗共軍,台灣以寡擊眾、節約物資的方向應為「游擊戰」,而非正規戰。

台灣需要國防,原因有四:●嚇阻共軍犯台;●兩岸政治談判的後盾:否則陷入予取予求之劣勢;●護漁護島;●救災。

但是台灣不能只靠軍事國防。中共軍事手段一向與超軍事手段合併運用。忽略此點是國軍內戰失利的主因。若台灣再度就軍事論軍事,將再度重蹈覆轍。

中共統台手段:●下下策是上述的傳統戰,傷亡慘烈,占領廢墟,可能性趨近於零。●下策是癱瘓式的點穴戰,用內應/網路戰/電磁脈衝,但占領後民怨高,統治難,可能性低。●上策是不戰統台,用超軍事手段如外交圍堵和買台窮台,正在進行,效果未知。●上上策是心靈契合,需要對岸多方進步、領導穩固自信、台灣自願。如果北京改革向前,華府持續內鬥,不無可能。

台灣備好全盤因應嗎?

(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中共﹒北京﹒國防部﹒習近平﹒解放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