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筆記/遷都之爭 水靜河飛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10 02:47聯合報 李春


中國歷朝都有的遷都之議,中共改革開放以來持續卅六年的遷都之爭,走到今次北京正召開的人大政協兩會期,雖會前有人挑起,會外有人再提,在兩會中卻變得水靜河飛。

說中國歷朝都有遷都之議,看看中國數千年歷史,濃縮起來就是一本定都遷都史,那是因為改朝換代頻仍,新君不飲舊朝水,不僅要改元年,還要定新都,再加戰火不斷,還有多都並存之事。到民國,因政爭和戰事,定都數變。

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毛澤東決意定都北京,有很多書面和野史上的傳說。書面說法是毛澤東指國民政府最後定都南京,是要跟「官僚資本」住到一起,現在要回到工農之中。野史說法則是有人看到北京龍脈所在,可保江山永固。又說中共成在黃河流域,定都北京,是要回到黃河流域以示正統。

到了改革開放初興的上世紀八十年代,遷都之議再提,其後演變為近年尖銳化的遷都之爭。

據說最早再提遷都的,是一九八○年原經貿大學教授汪平,他首先提出遷都,其理由是打破國家對資源的高度壟斷,由之挑起卅六年的遷都討論和爭議。過去卅多年來,北京遷都之議都因由不同,絕大部分是因北京城之變,而期間中共歷屆領導層,最後都要出手保北京。

早一些是「風沙緊逼北京城」,內蒙古和河北北部沙化,中共為了保北京,推建了「三北工程」,即在東北、華北、西北建起了一條巨大的林帶,同時發動固沙綠化工程。再後來是北京水危機,於是有了前兩年完成的「南水北調」大工程,把長江水調到了北京。還有北京的用電危機、能源危機,於是有「西電東輸」,「北氣南調」,都有保衛北京首都之意。

過去三年來,北京遷都之爭再起,源自五大壓力,一是人口壓力,二千多萬人口的管理難度加大;二是環境壓力,北京的自然生態環境全面惡化,最凶猛的就是大氣汙染,霧霾罩城;三是交通壓力,北京成為中國機動車最多的城市,如果加上每年全中國各地的「進京車輛」,就不止保有量的五百萬之眾,還可能超過東京;四是用水繼續匱乏、房地產高壓等。

當然,最敏感的,還是「龍氣將失」之說。去年兩會,遷都之爭達致新高峰。今年全線收聲,一是北京的副都建設,初見成效,二是中國今上說了,我們留在北京不走了。

北京﹒中共﹒毛澤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