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大陸降息難解經濟長短期困境
2015-10-25 02:45:4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人民銀行自昨天起調降存放款利率1碼及存款準備金率2碼,估計釋放人民幣7,000億元流動性,這是人行今年第五度降息,第四度全面降準,也是6月下旬陸股大跌後第三度祭出「雙降」。人行頻密降息降準,料是為減緩大陸經濟持續下滑的壓力,也顯示北京正加強政策力道以應對超乎預期的嚴峻經濟情勢。

上周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率為6.9%,正式跌破7%的官方增長目標及「穩就業紅線」,也是全球金融海嘯後、2009年第2季以來最低水準。各項經濟指標包括出口、投資、工業生產全面下滑,由於上半年GDP增長勉強達標,第4季展望亦不佳,故全年GDP增長率很可能跌破7%的警戒線。

事實上,大陸第1季及第2季GDP增長率「剛好」達7%目標,已引發各方質疑數據造假,這次官方數據終於「破7」,顯示形勢比預期更為嚴峻。本月上旬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估計今年大陸GDP增速為6.8%,明年將進一步下滑至6.3%。至於部分經濟專家和外商金融機構對大陸經濟預測更為悲觀,甚至認為短期內會有「硬著陸」風險。

若從大陸官方統計分析,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及民間消費是帶動經濟增長主力,其中金融業因股市泡沫假象異常增長,貢獻率高達20%,創下歷史新高,但6月下旬後陸股暴跌,金融業及民間消費均不免受到衝擊,迄9月止,尚未明顯反映在官方相關統計上。對照「財新」公布9月大陸服務業PMI指數降至50.5,創下去2014年7月以來新低;包括製造業及服務業的綜合PMI降至48,創下2009年1月以來新低,顯示大陸實際經濟情況比官方公布的增長數據嚴峻很多,研判人行在不到四個月內三次祭出同時降息降準的「雙降」,最大原因就是在防止大陸經濟「硬著陸」風險。

問題在於大陸貨幣政策邊際效果正迅速遞減,溯自去年11月以來,人行已陸續實施六次降息、五次全面或局部降準,大量挹注市場流動性,以刺激信用擴張及經濟增長,但近一年來,寬鬆貨幣政策除一度刺激股市泡沫外,對實體經濟刺激效果十分有限,反而因為降息及人民幣匯率反轉走貶,導致資金加速外流,抵消寬鬆貨幣政策的效果。

為防止經濟下滑,北京亦不斷增強擴張性的積極財政政策,據陸媒報導,為今年全年GDP增長率能夠「保7」,在距年底不到百日情況下,大陸發改委正密集下鄉調研,並加速審批交通基礎建設專案;各省區也密集召開經濟會議,甚至啟動投資專案「百日大會戰」。另亦大力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公共建設模式,自2014年11月以來,已發布項目1,043個,總投資人民幣1.97兆元。然而,大陸投資及產能過剩、基建浮濫根本問題未解,擴張性財政政策亦有很大侷限。

從中長期來看,大陸出口動能趨緩及內需擴張不足的兩頭不到位情況,導致經濟結構調整遲緩及深化改革的困境,更非貨幣及財政政策可以解決。根本之計,須寄望於大陸經濟體制的根本改革,從以國家資本為主的經濟,全面轉向以民間資本為主的經濟,才能引導大陸經濟真正轉換為由消費和服務業帶動的新增長模式。

中共自明天起將召開第18屆五中全會,並將通過「十三五規劃」,新的五年規劃能否貫徹18大三中全會揭櫫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路線,加快市場開放的腳步,激發民間活力,並大刀闊斧推動政府體制內機制及國企的改革,將是未來大陸經濟能否走出困境的關鍵影響因素。習近平一再強調「改革沒有回頭路」,「十三五規劃」是檢驗北京改革決心和治理能力的標竿,希望可以讓各方耳目一新,掃去籠罩大陸經濟的陰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