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死背古詩文 文化難傳承
2018-01-17 23:56聯合報 陳復/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宜縣冬山)
幫孩子上國一的國文課時,孩子問:「為什麼國文課本要放這麼多淺白的白話文,難道這些不能當作課外閱讀的教材,非要當作課文來學習嗎?」我只能誠實回答:「因為這廿年來有關人文社會領域的教育改革,基本上都抱著去中國化思維,並且儘量不要給學生有負擔的學習,因此內容儘量編得淺顯易懂。」

孩子再問:「難道過去的教學不去中國化,學生就會很喜歡國文嗎?」我回答:「如果過去人文社會領域的課教得很有效果,這些孩子長大後,還會主張或附和去中國化的浪潮嗎?任何東西只要逼你死記硬背,不從生活裡展開解釋與討論,就會產生負面的學習經驗,等到成年後就引發反彈。」

當看見大陸教育部公布新版高中課程修訂重點在「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從十四篇大幅增加到七十二篇,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就是自己課文背不下來要被打手的痛苦記憶。

然而,學習古詩文,難道除背誦外再沒有其他辦法嗎?或者,在背誦前,完全不需要經過師生的對話甚或辯論,讓同學對於這些內容究竟是否具有歷久彌新的價值,獲得開放討論的機會?

不過,大陸的中文系並不像台灣,其課程常只是從事純文學相關研究,大陸各級學校的國文教師多半只能教文學,而不具有廣博的文化素養,在師資配套嚴重不足的情況裡,真要落實這項政策而不流於讓學生死記硬背,其前景同樣令人疑慮。

台灣社會的困境,莫過於長年由政治人物未經嚴謹的學術辯論,獲得社會相對的共識,就開始主導文化發展問題,使得深耕本土化直接變成去中國化浪潮,這種惡性循環固然能讓政治人物藉由選舉獲利,傷害最大的是青年學子的未來。如果願意承認這種作法失當,就應該從教育著手,對教育政策展開理性辯論,提出真正有益於學生的教學策略。

筆者並不會羨慕大陸教育部要求學生背誦七十二篇古詩文,但我想問:「十二年國教課綱大幅調降文言文比率,我們準備怎麼帶給學生對傳統文化更深刻的體認呢?」國文課如果要教得令學生難忘,就應該抱持開放的態度,來跟學生討論裡面反映的價值信念是否適合於你這個真實活著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