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深層地震衝擊 我們準備好了嗎?
北市北投區17日下午發生規模5.7地震,震央附近紗帽山下的硫磺谷,溫泉池中噴出陣...
北市北投區17日下午發生規模5.7地震,震央附近紗帽山下的硫磺谷,溫泉池中噴出陣陣水花。 記者邱德祥/攝影
昨天台北地區發生一起規模五點七、震源深度一四○公里的地震,可能由於地震發生的地理位置在北投區,且剛巧幾天前媒體誤報七星山冒煙與火山活動有關的新聞,許多媒體及民眾都關心這個地震和大屯火山活動之間的關聯。簡單來說,這起地震和火山活動是沒有因果關係的,首要的重點就在於地震發生的深度。
此地震有一四○公里,這有多深?若轉換用平面的關係來思考,大概在地下深度的距離就如台北到台中的距離。而火山的岩漿庫,以近期的研究來看,約莫是在廿至卅公里深的地方。所以,其相距的距離,在深度幾乎就類似一個在雙北、一個在台中的距離,在空間尺度上是相差甚遠的。而且,因為規模五點七的地震,它的破裂距離大概僅數公里,因此此深度一四○公里的地震,對此超過百公里以上的火山活動,並不會有影響。
但為什麼地震偏偏就發生在北投正下方一百多公里深?那是因為板塊運動的隱沒作用。台灣受到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在中部形成了高聳山脈;而在北部,菲律賓海板塊向北隱沒下沉至地球內部,而隱沒的板塊和其交界都有可能發生地震,這個地震正好反映出了台灣北部深處隱沒帶的特徵,因此這地震的特性和較上方的火山並無直接關聯。
而此地震的上方剛好為火山區域,此乃因為板塊運動造成板塊隱沒,在兩大板塊摩擦之下產生熱熔融效應,形成火山。所以火山的形成與板塊運動有關,但板塊邊界碰撞產生的地震,與火山活動無關。與火山活動有關的地震多發生在淺部構造或是岩漿庫附近的位置,而像這次發生在隱沒帶上的地震則是和板塊長期運動有關。
但從災害風險來看這起地震,我們需要認識的並不是大屯火山,而是這類地震的規模如果很大的話,將會有什麼影響?
台灣歷史以來深層隱沒帶造成的災害性地震為一九○九年規模七點三的台北地震,深度約八十公里,造成台北及基隆相當的災害。此種地震震源較深,因而許多人誤解,以為其震源很深就不會產生重大災害,但因此類型地震會產生較長周期的震動,對現在大樓林立的北部區域大樓會有相當的影響。
近幾周前印尼深度約百公里地震造成雅加達市相當的災害,及幾個月前墨西哥亦發生近百公里深的地震,造成墨西哥市多棟大樓倒塌,皆為此類型的隱沒帶深層地震的災害。此相關地震對於北台灣都會區的衝擊,在地震防災風險評估及災害管理,皆需要有更深入的準備及討論。
在人口稠密的北台灣,認識其災害風險刻不容緩,除了大屯火山、山腳斷層,還有這類在更深處的隱沒帶地震潛勢區,都是我們應該考量防災的災害類型。而這次地震給我們的啟示,或許就是提醒我們,是否做足防災準備了?除了樓房的耐震、地震速報簡訊、政府的防災計畫之外,還有更根本、人人皆可為之的居家防震補強、防災演練等等,希望歷史和小地震給我們的是經驗、是啟示,而不是教訓。
馬國鳳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震識」部落格總編輯
潘昌志/地震科普專欄作家、「震識」部落格副總編輯
北市北投區17日下午發生規模5.7地震,震央附近紗帽山下的硫磺谷,溫泉池中噴出陣...
北市北投區17日下午發生規模5.7地震,震央附近紗帽山下的硫磺谷,溫泉池中噴出陣陣水花。 記者邱德祥/攝影
昨天台北地區發生一起規模五點七、震源深度一四○公里的地震,可能由於地震發生的地理位置在北投區,且剛巧幾天前媒體誤報七星山冒煙與火山活動有關的新聞,許多媒體及民眾都關心這個地震和大屯火山活動之間的關聯。簡單來說,這起地震和火山活動是沒有因果關係的,首要的重點就在於地震發生的深度。
此地震有一四○公里,這有多深?若轉換用平面的關係來思考,大概在地下深度的距離就如台北到台中的距離。而火山的岩漿庫,以近期的研究來看,約莫是在廿至卅公里深的地方。所以,其相距的距離,在深度幾乎就類似一個在雙北、一個在台中的距離,在空間尺度上是相差甚遠的。而且,因為規模五點七的地震,它的破裂距離大概僅數公里,因此此深度一四○公里的地震,對此超過百公里以上的火山活動,並不會有影響。
但為什麼地震偏偏就發生在北投正下方一百多公里深?那是因為板塊運動的隱沒作用。台灣受到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在中部形成了高聳山脈;而在北部,菲律賓海板塊向北隱沒下沉至地球內部,而隱沒的板塊和其交界都有可能發生地震,這個地震正好反映出了台灣北部深處隱沒帶的特徵,因此這地震的特性和較上方的火山並無直接關聯。
而此地震的上方剛好為火山區域,此乃因為板塊運動造成板塊隱沒,在兩大板塊摩擦之下產生熱熔融效應,形成火山。所以火山的形成與板塊運動有關,但板塊邊界碰撞產生的地震,與火山活動無關。與火山活動有關的地震多發生在淺部構造或是岩漿庫附近的位置,而像這次發生在隱沒帶上的地震則是和板塊長期運動有關。
但從災害風險來看這起地震,我們需要認識的並不是大屯火山,而是這類地震的規模如果很大的話,將會有什麼影響?
台灣歷史以來深層隱沒帶造成的災害性地震為一九○九年規模七點三的台北地震,深度約八十公里,造成台北及基隆相當的災害。此種地震震源較深,因而許多人誤解,以為其震源很深就不會產生重大災害,但因此類型地震會產生較長周期的震動,對現在大樓林立的北部區域大樓會有相當的影響。
近幾周前印尼深度約百公里地震造成雅加達市相當的災害,及幾個月前墨西哥亦發生近百公里深的地震,造成墨西哥市多棟大樓倒塌,皆為此類型的隱沒帶深層地震的災害。此相關地震對於北台灣都會區的衝擊,在地震防災風險評估及災害管理,皆需要有更深入的準備及討論。
在人口稠密的北台灣,認識其災害風險刻不容緩,除了大屯火山、山腳斷層,還有這類在更深處的隱沒帶地震潛勢區,都是我們應該考量防災的災害類型。而這次地震給我們的啟示,或許就是提醒我們,是否做足防災準備了?除了樓房的耐震、地震速報簡訊、政府的防災計畫之外,還有更根本、人人皆可為之的居家防震補強、防災演練等等,希望歷史和小地震給我們的是經驗、是啟示,而不是教訓。
馬國鳳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震識」部落格總編輯
潘昌志/地震科普專欄作家、「震識」部落格副總編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