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中在新石油戰爭的得失
2015-01-18 20:51:50 世界日報 社論
美國股市16日回升,道指升190點,S&P 500升26點;原油價格反彈,回升至每桶49.69元,是美股回升的主因。油價自去年6月以來已跌60%,2014年全球對石油需求的增產量,只及實際需要增產量的一半;換言之,市場出現嚴重供過於求,以致價格持續下跌。石油是全球最重要地緣政治商品,油價大跌,俄國、伊朗、委內瑞拉經濟重挫,已形同新的「石油戰爭」,產油國和耗油國各有得失,誰是輸家或贏家?中美兩國誰得誰失?

第一,未來一段時間,世界原油不大可能減產,油價很可能維持每桶80元以下,60元是重要關口。為什麼產油國不減產?石油輸出口國組織(OPEC)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阿聯酋原有意減產,但沙烏地自1980年代石油危機採用減產手段後,發現效果不大,自此未再使用;過去40年,三國已從高油價累積大量財富,可坐視油價下跌不懼。至於其他OPEC成員國,則因財力不足,不但無力減產,甚至還須增產,才能維持國家財政收支平衡和高生活水平。況且,美俄等產油大國今年估計也不會減產。

第二,美國成全球最大產油國。國際能源署(IEA)報告,美國2013年平均每日產油1003萬桶,全球排名第三,僅落後1150萬桶的沙烏地和1080萬桶的俄國。但拜頁岩油增產所賜,美國今年可超過沙烏地和俄國,成為第一;未來數年,美國產油量還會增加,2020年將增至1160萬桶,沙烏地則減至1060桶,俄國減至1040桶。值得注意的,美國雖是最大產油國,但石油消耗量也全球最大,2013年平均日耗1890萬桶;換言之,產油不夠自用,平均每日須進口890萬桶。進口量大,油價大跌,購油支出大減,是美國成為低油價贏家的原因。

第三,低油價對美國利多於弊。低油價是好是壞,目前存在爭論。油價大降減少駕駛人汽油費支出,有助降低物價,但過低油價顯然不利股市,可能導致經濟收縮。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桑默斯(Larry Summers)認為,低油價可成為刺激美國經濟的重要因素;聯準會結束長達五年半的買債計畫,準備於今年中提高利率,如果美國撤消維持39年的石油出口禁令,讓美國公司將石油出口(國產油因為不能出口,賣給本國煉油廠的批發價較低),將可對美國經濟產生巨大刺激作用。桑默斯認為,大衰退以來,美國經濟復甦緩慢,至少有10%經濟潛力未被開發,撤銷出口石油禁令,會成美國經濟發動機,再次提升美國經濟力量。

第四,中國是低油價最大贏家。中國2013年日產原油420萬桶,但進口1080萬桶,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國,產油量不夠消耗,須每日進口690萬桶,進口數量大,從低油價獲得的好處也大。中國2013年進口石油支出2220億美元,當時每桶110元,如以大跌價後每桶60元計,支出可減為1250億元,減幅達1000億元。另外,中國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正在國際市場搶購原油,譬如上月在新加坡原油市場,購入破紀錄的47船(cargoes)中東原油(相當於2400萬桶);這是趁低價吸納,用作戰略儲備。

第五,產油國減價戰,競相削價,向中國銷售原油。中國進口原油,一半來自中東,25%來自非洲;油價大跌後,中東和非洲產油國激烈競爭中國市場,不惜減價,譬如奈及利亞輸往中國原油,去年5月到11月,減價達80%;西非到中國的運油航路較長,中東到中國的運油航路較短,西非本就沒有中東的優勢,以致去年從西非到中國的運油成本增加50%。

第六,未來兩三年,中國對石油需求不會減少。中國經濟正在放緩,2014年成長率估計只有7.3%,2015年估計為7.1%,經濟放緩導致石油消耗量減少。不過,一般估計,中國政府會採取刺激經濟措施,避免經濟急速收縮,所以未來兩三年成長率,估計仍會保七,因此對石油需求仍強勁。最新資料顯示,中國2014年12月平均每日進口719萬桶原油,打破紀錄;2014年全年則進口3億1000萬噸原油,也創歷史新高;2015年的進口量,估計會增加5%。

綜合而言,中國是這波低油價最大贏家,不但大幅減少購油支出,還趁機大量搜購原油,作為儲備,並藉搜購石油,強化對中東和非洲的影響力。至於美國,低油價也利多於弊,除了民眾加油費大幅減少,移作其他消費刺激經濟,頁岩石油的開採利潤雖萎縮,但更提振美國的政經總體實力。中美都成為贏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