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社論/擺脫新南向迷航 須提策略藍圖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2-10 03:09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目前在新南向政策仍有許多盲點,除了部會整合性不足的老問題外;許多政策仍是新瓶裝舊...
目前在新南向政策仍有許多盲點,除了部會整合性不足的老問題外;許多政策仍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 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政府大力宣揚台灣在新南向市場的表現,例如出口成長、投資加溫,以及來台訪客及留學生人數增加等,以彰顯新南向政策的功效。但是這些所謂亮麗成績的背後,究竟有多少是拜新南向政策之所賜,其實有很多問號。
目前在新南向政策仍有許多盲點,除了部會整合性不足的老問題外;許多政策仍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屬於短期添柴火的方式,不容易持續。但是其中最大問題是整體定位方向不明確,欠缺具體推動策略,以致事倍功半。

例如政府一再鼓吹要利用在當地經營成功的台商,拓展新南向市場;但是在當地扎根已久的台灣企業,已建立了良好的產業連結及人脈關係,政商網絡密切程度遠高於台灣官方,政府所能提供的協助非常有限。特別是目前政府希望可以引領國內企業,複製這些企業成功的模式,進軍南向市場,但能否有效形成企業策略聯盟?還是反而會形成另一種競爭關係?一直定位不明。而且由於國內訪問團絡繹不絕,對於這些標竿企業也是不堪其擾。

政府也希望利用台灣的優勢產業進軍南向市場,但是對於這些競爭力強的產業,政府能如何協助他們,目前並沒有具體的方案。事實上政府對於開拓南向市場所能提供的優惠措施,僅限於融資保證,這些企業並不太需要;若僅以新南向市場商機無限的理由,是很難促使企業轉向開發這些市場。

政府也鼓勵利用國際合作推動新南向政策,並揭示國際合作的方向,包括與主要國家(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及與國際組織(世銀、亞銀)的合作,希望可以透過策略聯盟來開拓市場,但這方面似乎繳了白卷。和國際組織的合作目前仍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另外目前美、日、中等國企業在南向市場經營模式均不相同,但經貿影響力普遍均高於台灣。

台灣與這些國家合作需截長補短,針對雙方的互補性,並掌握目標市場特性,才能形成有效的策略聯盟,但是迄今仍未見任何成功運作的亮點。而且目前兩岸關係不佳,如何與中國大陸合作開拓南向市場?特別是除了澳大利亞及紐西蘭,新南向其他16國都在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範圍,如何使兩者並行不悖並相輔相成,更是一天方夜譚。

新南向政策成功的關鍵在於以人為本,互利雙贏;必須由需求面出發,建立與這些國家長期合作夥伴關係。新南向政策啟動以來,由於對於目標國家了解不夠深入,以致無法推出打動對方的政策,更遑論形成夥伴關係。而且目前一些做法只是盲目追求成績,以開放新南向國家免簽為例,不但欠缺互惠的基礎,配套措施也不到位;只為了利用免簽追求來台旅客人數的成長,結果卻衍生了低價團充斥,旅遊品質大降;而且在免簽不設防國門洞開下產生不少社會問題,對於台灣整體的形象也有減損。

南向地區是全球區域整合的熱點,有13國屬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成員,其中七國亦屬於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的成員,RCEP與CPTPP很有可能在明年達成協議,屆時對於本區域經貿及產業分工,勢必會產生影響。台灣必須一方面因應不能加入這些大型FTA的衝擊;另一方面則需善用區域板塊所形成經濟規模及市埸機會的效益,這個部分不知政府想清楚了沒有?

如何跳出目前新南向的瓶頸,當務之急就是要勇敢的放棄現今急就章的方式,將目前18國的發展進行有系統地基盤研究,並將目前所推動的措施去蕪存菁,針對各國所缺來補其不足,進而建構與其長期合作的藍圖方為上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