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斜張橋 能與環境融合
力與美兼具…斜張橋 能與環境融合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0-06 02:45聯合報 蔡俊鐿/結構技師、中央大學土木系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報載宜蘭橋採斜張橋,民眾擔心橋塔衝擊天際線與宜蘭河岸景觀。事實上,參考德國塞弗林橋的單塔斜張橋與科隆大教堂遙相輝映,以及國際橋梁大師克拉特拉瓦在西班牙的阿列米諾大橋,宜蘭橋橋塔改在河岸、調整塔柱造型及高度,是可降低衝擊的。

回顧台灣河川橋常造成人員傷亡及社會經濟重大衝擊,橋梁採造價便宜的多跨梁橋,營運階段大筆花費在河工保護措施,萬一斷橋引致人員傷亡及社會經濟成本損失,加上拆老橋蓋新橋成本,其生命期之總成本是非常可觀而且不便宜的。

橋梁設計須考量安全、實用、經濟及美觀四個基本要素,台灣河川橋安全設計三大風險因素為沖刷、地震及颱風,減少在河道中布設橋墩,由中短跨徑梁式橋改為長跨徑之斜張橋或脊背橋(矮塔式斜張橋),降低潛在的風險為其斧底抽薪之解決方式,景觀地標則為其附帶增加效益。

斜張橋及脊背橋初期建造成本高,材料可選擇較低成本及維護性低的預力混凝土構造,對營運階段之風險及維護成本是相對較低的,加計避免斷橋造成社會經濟成本增加及人員傷亡,是絕對有利基的。橋梁全壽命周期包括規畫、設計、施工、營運及維護,在設計階段應考慮日後營運維護,目前橋梁光雕電費龐大,可考慮太陽能局部取代。

橋梁的美一定要跟環境融合在一起,而且從各個角度來看都是美的,每個橋址都有其適合美的橋型,同樣的斜張橋,淡江大橋擺在宜蘭河就很奇怪,橋址環境是很重要的,橋型不是隨便套用的,與環境融合是首要考慮。國際橋梁大師林同棪曾說一座橋要用上幾百年,蓋得不漂亮,以後看膩了怎麼辨;未來橋梁的設計趨勢將會是越大、越長、愈經濟且愈美麗。兼具力學及美學造型的斜張橋及脊背橋,相較一座實用、普通、單一交通機能的梁式橋梁,一座親和性甚佳之橋梁,會更能吸引人們的留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