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豚會轉彎 藻礁無法「搬家」
2017-10-06 02:43聯合報 魏國彥/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台北市)
經濟部長沈榮津五日在立法院表示,考量台北港容量不足,擬議將籌建的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將留在原訂的桃園觀塘,至於十多年來大家所關心的觀音藻礁問題,會「將保育類藻礁」移到旁邊的復育區。
在淺海泥地建造生物礁,就好比如何在一片泥濘中建立高樓,困難之至,這個問題延綿一世紀之久,讓無數地質學者折腰鎩羽,現在我們台灣又到了創造奇蹟的時刻,竟然打算讓藻礁搬家,移地復育!

藻礁的建造主要是以石灰質的紅藻(又稱珊瑚藻,其實與珊瑚無關)、綠藻為先鋒,它們需要附著在硬質的基底物質上,在泥質環境中,必須寄身於砂石顆粒表面;而砂石顆粒在淺海海流與潮水的帶動中經常翻滾,石灰藻類與伴生的其他動物,如苔蘚蟲、大型有孔蟲互相交纏穿織,在不斷在滾動的顆粒上包覆增生,而最終成為拳頭大小的「紅藻石」。

當成千上萬的紅藻石覆蓋了原來的泥沙海底,就有了一片硬質礫石鋪面,嬌貴的珊瑚就可以來殖民,來建立真正的珊瑚礁,吸引五彩繽紛、美麗多樣的熱帶魚、海膽、水螅等一同來炫麗海底珊瑚花園。這是一個以地質時間為單位的千年萬年旅程。初期的藻礁階段尤其辛苦,就像拓荒英雄,胼手胝足,花費十年、百年去包覆石粒表面,每年只能增長數毫米。

觀音藻礁初形成於六、七千年前,中間曾被台灣西部的砂石淤積所掩埋,近年又因入海的沉積物減少,而得以裸露,恢復生機,正處於生態社群演替的初期階段。

觀音藻礁位在東亞「珊瑚金三角」的最北角,近年又發現了稀有及瀕臨絕種的「柴山多杯孔」石珊瑚,為了這個名列保育名單的珊瑚,經濟部竟然異想天開,以為可以像其他保育類動物一樣,把它們換移到附近特別劃設的保育區去復育即可。

事實上,生態保育是要保育整個生態系,而非特別的明星物種或瀕危物種而已;尤其,從紅藻球到藻礁到石珊瑚,是一系列生態演替的連續階段,把石珊瑚割離單獨處理完全昧於珊瑚礁社群發育的學理。若只是將三五株多杯孔珊瑚特別呵護、照養於幾個人造景點,除了滿足膚淺的「沒死掉」的法律要求外,完全悖離了生態保育的初衷本意。大片面積的藻礁溫床如若消失,損失的會是台灣西北海岸的大量生物多樣性,以及伴隨的生態功能。做為海洋物種的種源庫,一旦消失,台灣西北海岸的漁業資源將受到衝擊。

白海豚也許會轉彎,但是,石珊瑚絕不可能單獨復育,它是生物礁發育演替過程中的一個段落,一個里程碑。經濟部若只想留下「里程碑」,卻毀去漫漫時空所構築的整條生態廊道,那就是殺雞取卵、買櫝還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