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的愛爾蘭復活節起義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7-31 02:27聯合報 郭崇倫
七月初的愛爾蘭,計程車司機提起兩小時車程之外的北愛爾蘭,「我們就像韓國,被占領分割為北邊與南邊」,這衝擊猶如醍醐灌頂,我過去完全不能體會愛爾蘭人對英國人的氣憤:英國怎麼是占領軍?著名的愛爾蘭人王爾德、蕭伯納,難道不是英國文化的代表嗎?

在都柏林最繁華的麥康諾大街上,老郵政總局(GPO)還在繼續「一九一六年起義特展」,現在猶留有彈痕的郵政總局,是這場叛變的總部,這場復活節起義只持續了六天,旋即在一萬六千名英軍鎮壓下,煙消雲散,但是他們發布《共和國宣言》,卻成為愛爾蘭的獨立宣言。

反諷的,並不是這場起義對愛爾蘭的獨立建國有長遠的影響,反而是英國政府的處置改變了民意。起義爆發後,英方立即宣布進入戒嚴,起義領袖被視為叛國,全愛爾蘭島置於高壓軍管,五千名「叛亂嫌疑分子」遭逮捕,最終處死九十人,這引發愛爾蘭人民對英國政府的不滿。所謂的大英帝國從來沒有把他們視為自己的一分子,與在亞洲、非洲鎮壓殖民地叛亂,沒有什麼不一樣,最終導致民族主義勃發,一九二二年愛爾蘭自由邦獲得獨立自治權。

但是對英國政府來說,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擔心德國在背後支持愛爾蘭獨立;起義之際,愛爾蘭外海傳出有德國潛艇的蹤影。前方酣戰,後方豈能有動亂,所以才讓倫敦下決心,採取非常措施,把獨立運動斬草除根。

這不是英國自己的胡思亂想。就在次年,俄羅斯布爾什維克革命,正是德國的情治機構把列寧送上專列火車,輾轉從北歐送到聖彼得堡,回國掌握革命主導權,從而消除德國東面戰場的勁敵。

就在愛爾蘭起義的九年前,林獻堂在日本曾向他的偶像梁啟超請教,如何掙脫異族統治。梁啟超當時規勸,不可輕舉妄動做無謂的犧牲,認為中國在卅年內無力幫助台胞爭取自由,台胞宜仿效愛爾蘭對付英國的手段,厚結日本政要,牽制日本總督府的統治,使其不致過分壓制台灣人。

梁啟超當時並沒有看到,愛爾蘭在後來起義中是受到如何嚴酷的壓制,後來這又如何成為民族解放的動力;但是梁啟超的話,竟成為日後林獻堂從事民族運動溫和路線的指引原則,林獻堂開始從創辦報紙、成立中學,乃至發起「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共向日本帝國議會提出十五次請願,展開長達十四年的非武裝抗日。

一百年後風水輪流轉,英國的脫歐,將使得與歐盟的疆界,從北愛爾蘭轉移到愛爾蘭海,這令愛爾蘭統一的可能性再度出現,也使得復活節的起義,再度有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