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遷建多磨 編碼保住原貌
【聯合報╱記者吳家宇/台北報導】
2014.07.31 03:47 am
當年古厝的遷建過程歷經十年,多虧李重耀建築師以獨特編碼工法,將每一磚每一瓦詳實記錄,才得以將傳統的建築異地重現。
記者吳家宇/攝影
林安泰古厝原址在敦化南路,民國66年因道路拓寬將被拆除。當時文史學者疾呼保留,政府決定將古厝遷建。
由於無法立即找到適合地點,只能將屋內所有的構件移至安和路臨時倉庫放置。後來又因故移至和平西路高架橋下放置長達6年,一直到民國74年,才在濱江街重建完成,期間經過「三上三下」的搬運過程。
古厝的遷建者李重耀,為維護台灣古蹟的國寶級建築師。他的兒子李學忠說,林安泰古厝是北市第一個保留原建物的一磚一瓦,在異地重現的建築。
李學忠指出,由於搬遷歷經近10年,途中曾毀損、遺失建材。幸好父親當初以編碼方式整理磚瓦,一塊一塊慢慢比對,再重新試組,才能讓古宅得以完整重現。這套獨特的建築工法,也為後來許多台灣古蹟存護工作效法。
林安泰家族第24世子孫林慶隆表示,古宅的重現,讓他在每個角落都能看到過往的生活痕跡,找到兒時記憶,相當感動。另外,他也認為民俗文物館舉辦的各式民俗推廣活動很有意義,能將傳統閩南禮俗傳承給後人。
【聯合報╱記者吳家宇/台北報導】
2014.07.31 03:47 am
當年古厝的遷建過程歷經十年,多虧李重耀建築師以獨特編碼工法,將每一磚每一瓦詳實記錄,才得以將傳統的建築異地重現。
記者吳家宇/攝影
林安泰古厝原址在敦化南路,民國66年因道路拓寬將被拆除。當時文史學者疾呼保留,政府決定將古厝遷建。
由於無法立即找到適合地點,只能將屋內所有的構件移至安和路臨時倉庫放置。後來又因故移至和平西路高架橋下放置長達6年,一直到民國74年,才在濱江街重建完成,期間經過「三上三下」的搬運過程。
古厝的遷建者李重耀,為維護台灣古蹟的國寶級建築師。他的兒子李學忠說,林安泰古厝是北市第一個保留原建物的一磚一瓦,在異地重現的建築。
李學忠指出,由於搬遷歷經近10年,途中曾毀損、遺失建材。幸好父親當初以編碼方式整理磚瓦,一塊一塊慢慢比對,再重新試組,才能讓古宅得以完整重現。這套獨特的建築工法,也為後來許多台灣古蹟存護工作效法。
林安泰家族第24世子孫林慶隆表示,古宅的重現,讓他在每個角落都能看到過往的生活痕跡,找到兒時記憶,相當感動。另外,他也認為民俗文物館舉辦的各式民俗推廣活動很有意義,能將傳統閩南禮俗傳承給後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