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7歲少年顧母妹 最年輕模範「父親」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07:42 聯合報 記者張雅婷、呂筱蟬/桃園報導


53
「爸爸,您辛苦了」!父親節前夕,各地紛紛舉辦模範父親表揚,年僅17歲陽明忠,身兼父職照顧母親與年幼妹妹,最大希望除想完成高中學業,也成為最年輕的「另類」父親。 圖,呂筱蟬攝影
「爸爸,您辛苦了」!父親節前夕,各地紛紛舉辦模範父親表揚,年僅17歲陽明忠,身兼父職照顧母親與年幼妹妹,最大希望除想完成高中學業,也成為最年輕的「另類」父親。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父親對孩子總是默默無私付出,沒有父親會放棄自己的孩子,這也是平凡家庭親情中最不平凡之處。

桃園市大溪區27位父親、八德區49位父親昨天接受模範父親表揚。八德區公所發巧思,準備了奧斯卡小金人、臉書和彩色眼鏡、米奇耳朵、翹鬍子及最佳男主角字樣拍照看板,讓全家拍照留影。八德區長陳玉明表示,小創意讓得獎者有難忘的父親節。

今年受獎父親中,大溪區受獎人平均年齡約69歲,還有2位高齡87歲祖父級爸爸,其中復興里張文田身為巡守隊員,膝下無子,領養一小男童、視如己出。

八德區瑞發里第16鄰鄰長呂健華,今年70歲,參與守望相助隊10年來,每晚配合警察維護治安、白天還參與環保志工隊,將代表八德區接受市表揚;永豐里張國鄉即使家境清寒,仍拉拔國二及小二兒子長大,面對逆境克服困難精神,令人動容。

桃園家扶中心所舉辦「父親節」活動中,17歲陽明忠最受注目。身為高中生,自從父親2年前因案入獄,臨走前交代一句「好好照顧家裡」,面對母親因身心障礙無法工作,他休學身代父職,擔起照顧媽媽、妹妹責任。

陽明忠說,爸爸離開時,家裡僅剩2萬元,除了家務、煮飯外,還要檢查妹妹作業及聯絡簿簽名,面對房貸、水電費及學費,只好休學到處打零工,現在當油漆工,培養一技之長。

他說,「我是全家的支柱,不能哭也不能認輸」,心中最大的夢想就是想「完成高中學業」,有能力讓家人過更好生活。

父親節

外籍勞工體驗牽罟 興奮推船出海…啊!擱淺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07:42 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桃園報導


54

漁民推船出海,卻老是被風浪推回岸邊,海巡人員以為是擱淺。 記者施鴻基/攝影
55
近百名外勞從岸邊傳遞魚苗,放流入海。 記者施鴻基/攝影
桃園竹圍漁港昨天邀請台北鎵興國際近百名女性外籍勞工體驗牽罟,並放流3萬多尾黑鯛魚苗回大海復育,可惜風浪太大、漁船擱淺,無法進行牽罟,讓外勞們惋惜不已。
鎵興國際董事長黎金生昨天下午和近百名外勞到竹圍漁港,在桃園區漁會人員解說後,到海灘上學習如何牽罟捕魚,從無類似經驗外勞們,摩拳擦掌要大展身手,甚至說「今晚捉魚加菜」。

老船員徐金通等人推著小漁船出海布網,再由海灘兩端牽罟捕魚。但海上風浪轉大,漁船推向海中準備出航,一個浪打來船身就被推回岸邊,無奈被迫放棄,改放魚苗。

漁會理事長鄭芳銘、總幹事陳義成說,雖然牽罟失敗,但復育還是要做,所以準備了黑鯛放歸大海,這些黑鯛已經養了半年,再經過半年到一年半,就可以成為新漁業資源。

外勞排成一列轉傳魚苗到海邊,聲勢壯觀,她們說,放魚苗也很有意思,「現在放牠們回去,長大再抓回來吃」。

明天開始 桃園執行垃圾周收5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07:42 聯合報 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


56

桃園市(復興區除外)明天起實施周收垃圾5日,今後每周三、周日不收垃圾、廚餘,其他時間清潔車隨車收廚餘。 記者曾增勳/攝影
桃園市(復興區除外)從明天起,開始執行周收垃圾5日新措施。桃園市環保局長沈志修表示,經過一個月的宣導及配套措施,「清潔隊準備好了」!

沈志修說,北高五都早已實施周收垃圾5日,台南甚至周收垃圾4日。桃園明天起實施周收垃圾5日,每周三、周日兩天不收垃圾(含廚餘),希望有助垃圾減量、減輕環境負荷。

因為每周有兩天不收廚餘,讓坊間冷藏式廚餘機「詢問」量激增,許多大型社區紛紛採購,避免廚餘量增,影響生活品質。

環保局清潔大隊表示,已在所屬12區(復興區除外)中隊、掩埋場、轉運站等地點,設置專人管理的垃圾、廚餘回收定點,周一至周六早上7時到晚上10時,提供民眾自行前往丟垃圾廚餘。

大園區清潔中隊長黃文邦也說,沿海居民周一的垃圾、廚餘量較大,未來周一、周四在青埔社區,改以子母車來收運量大的垃圾、廚餘。

中隊長賴建南說,像垃圾量最大的桃園區,平均每垃圾量近30噸,一定要讓市民盡早知曉與習慣新措施。

環保局清潔稽查大隊長羅文林說,桃園市平均每天垃圾量1000多噸,現行全市清運垃圾、資源回收人力1000人,其他執行市容、掃街、拆除廣告物和運大型家具人力1385人,新制上路後,四分之一清潔隊員每周三出來加入市容整理,可降低環境負荷。

羅文林說,市民如無法趕在收垃圾時倒廚餘,周一到周六,可將廚餘拿到清潔隊中隊定點(可上官網http://web.tydep.gov.tw/tyemid/點選查詢地點)丟棄。

57
圖/聯合報提供
廚餘

龍潭國中封路 里民白布條抗議「還我路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07:42 聯合報 記者呂筱蟬/桃園報導


58
民眾不滿龍潭區金龍路180巷將封路,舉白布條抗議。 記者呂筱蟬/攝影
龍潭區金龍路180巷為既成道路,居民行走逾百年,早年民眾捐地興學,蓋校成立龍潭國中,校區及活動中心因此路段分為兩側,校方以學生上課交通安全為由,預計9月起上午7點至下午5點30分封閉道路、禁止汽機車通行,引發居民不滿,昨天舉白布條抗議高呼「還我路權」。

金龍路180巷在龍潭國中設校前就存在,龍潭都市計畫公布時,劃入龍潭國中學校用地也完成徵收,長期以來道路仍供民眾行走,校方7月豎立公告,表示該土地道路已獲市府核准無條件廢道。校長陳麗捐表示,學校依法行政,即使有阻力,也要確實執行公權力。

居民抗議封路成立自救會,自救會成員黃明亮說,當地是先有金龍路180巷,後來才蓋學校,大家這條路走了上百年,突然就說要封路,如果改走龍華路526巷,該處還有一所私立學校,對於幼童交通造成更大威脅,根本「行不通」。

校方說,金龍路180巷南側及北側都有已開發完成的計畫道路供民眾替代使用,最近的一條相距僅百公尺,而內政部及市政府都己裁定,該路段不符既成道路為「不特定對象通行之必要」要件,基於都市計畫法之優位性,將學校用地回歸教育使用,「封路於法有據」。


水蜜桃鮮甜上市 尖石促銷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07:42 聯合報 記者羅緗綸/竹北報導


59
尖石水蜜桃昨天起在縣府前廣場促銷,吸引買氣。 記者羅緗綸/攝影
新竹縣政府、尖石鄉公所昨天在縣府前廣場促銷水蜜桃,吸引買氣,今年水蜜桃減產,但品質提升甜度達16到20;今天在縣府前廣場還有一天特賣促銷。

促銷活動中,尖石鄉長雲天寶、新竹縣原住民行政處長曾効忠都反映,除了寒害和六月間連續暴雨,越來越多的獼猴成了「另類天然災害」,希望縣府和中央民意代表能反映,將獼猴吃掉的損失,請農委會列入天然災害救助。

曾効忠說,他估算,全台原住民50餘萬人,但獼猴數達70餘萬隻,山中農友對獼猴只能驅趕,但趕走又來,拿牠沒辦法;雲天寶說,尖石一位種甜柿的農友,年產7萬台斤甜柿,但光獼猴就吃掉3萬,讓老農痛心。

「這裡賣的水蜜桃新鮮又便宜」雲天寶說,尖石水蜜桃產地接近桃園復興鄉,有的農友將水蜜桃交復興鄉,出售的價格較貴,尖石鄉連續兩天在縣府前廣場促銷,他也和農友溝通過,不要因產量減少就拉高價格,要讓消費者以批發價購得水蜜桃。

縣府前廣場設置了80個攤位,販售水蜜桃、尖石高冷蔬菜,也有各鄉鎮市蜂蜜、檸檬茶、酸柑茶等;雲天寶說,尖石鄉水蜜桃主要種植在海拔1250到1500公尺的秀巒及玉峰兩村,全鄉栽植面積約133公頃,品種有大久保、中津白桃、上海蜜、黃金桃等。

今年水蜜桃品質和甜度提升,除透過促銷活動,也在各地郵局設置5個據點販售。昨天邱鏡淳和行政院原民會阿浪.滿拉旺處長、尖石鄉長雲天寶等人也辦祈福儀式,祈禱風災天災不來,讓消費者都能嘗到水蜜桃好滋味。

尖石鄉

原鄉房子合法化 91歲嬤high領證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07:42 聯合報 記者羅緗綸/竹北報導


60
新竹縣輔導原住民住屋合法,91歲的許阿愛(右四)昨天高興領證。 記者羅緗綸/攝影
新竹縣政府爭取「推動原住民族地區建築物合法化試辦計畫」,尖石鄉8位住戶獲得合法建照,昨天發表成果,91高齡的許阿愛說,她住了一輩子才知是違建,拿到建照很高興。

縣長邱鏡淳、尖石鄉長雲天寶說,山區民眾許多從小住到大,不知道房子要建照、使用執照,申請貸款、增改建、興辦民宿都無法取得,新竹縣獲悉政府開辦原住民區建築合法計畫,立即爭取為示範區,也創下全國首例。

昨天尖石鄉公所到縣府前廣場促銷水蜜桃,同時發表改善成果,頒給許阿愛等8戶合法房屋證明及兩戶民宿許可證明。

許阿愛等人說,山區原住民原本用竹子搭房子,後來有了磚塊水泥,就逐漸更換,接著,家庭成員增多,就在房子旁再搭建,過程中,並不知道要先申請建築執照、使用執照。

他們指住了大半輩子才知房子不合法,今年在縣府、鄉公所輔導下「把違建變合法房子,拿到房子的身分證」,未來計畫爭取做民宿;雲天寶打趣的說,許阿愛91高齡獲悉房子變合法,高興得睡不著覺,原本躺床上,如今高興地起床領證照。

尖石鄉


創「灶」開趴 食農家族同享美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07:42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61
在起灶達人劉德輔指導下,大庄國小完成一座兼具窯和灶功能的戶外廚房,可作食農教育基地。 記者李青霖/攝影
花了10天完成一座兼具「窯」和「灶」功能的灶窯,昨天出現在新竹市大庄國小生態教育園區,參與「起灶」的全省各地熱心食農的親子們,自製披薩放入窯中,中午共食,都說:自己做的真好吃!

參與起灶的志工,10來歲到50多歲都有,利用泥土與磚塊,由起灶達人劉德輔指導,從7月20日到30日,完成造型優美又實用的灶窯;劉德輔說,這座兼具「窯」和「灶」功能的戶外廚房,可當作學校推動「食農教育」的基地。

由清華、交大學生組成的「沺源青工作室」,近年積極在新竹地區推動食農教育,這次與劉德輔在大庄國小推「創灶生伙」計畫,號召社區志工與師生共同起灶,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認同他們的理念,也給予贊助。

沺源青主持人清大研究生彭正龍說,10天的「『創灶』共作營」主要目的是為大庄國小設計食農教育的戶外廚房基地,落成這天,包括社區媽媽、學校師生與各地來的志工,一起在灶旁辦「創灶生伙」共食派對,享受回歸自然與DIY的成果,感覺特別美好。

大庄國小推動食農教育約一年半,校長張惟亮利用校園後方閒置空間,規畫了香草菜園,由學校師生經營,從翻土、耕作、撒種、澆灌、除蟲、拔草到收成,都親力親為,還帶師生到各地參訪,了解食農精神與有機農耕要領,「師生一起解決問題」,改變了傳統刻板教育方式。

昨天共食派對還有新竹女中「沂風植栽設計」社員,自製披薩麵皮和餡料供小朋友DIY,社區新住民媽媽也提供各自家鄉菜與賓客分享,在大庄國小生態園區,享受自然美食。

可食校園 食安、生態理念扎根

【記者李青霖】從農地到餐桌上,如果都清楚食材成長、管理與經營者理念,菜上桌後,自然敢大口啖食,享受美味,這是食農教育的理想目標之一。

食農教育在先進國家備受重視,食安問題不斷的台灣,開始有一群人默默推動,新竹市包括:培英國中,大庄、青草湖、南隘、內湖、水源等國小已實際推動,都讓師生有不一樣的感動。

以大庄國小為例,利用校園後方荒置的空地,規畫農耕區、探索區、魚菜共生系統,最近造座土磚窯灶,完成從耕地到餐桌「可食校園」的最後一哩路。

師生曾經歷翻土、耕種,辛苦種的蔬菜,一夜間被蟲吃掉時的驚愕,一起找資料、問專家,自製網室防鳥,學製環保酵素防蟲,甚至闢專區滿足蟲兒需求,藉著系列方法,不僅解決問題,也學會與自然共生、共好理念。

食農教育也是翻轉教育的媒介,老師因著學生的改變,重燃熱情,不再拘謹於板書教學,讓學生更勇於嘗試與探索;這樣的環境薰染下,孩子們成長後,自然重視食安、重視環境與生態,從而督促食品業者改變生產模式,未來不管從事那一行業或做決策,也會有不一樣的思維。

食農教育

竹東幼兒畢旅 撿柴、採菜、做竹筒飯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07:42 聯合報 記者林麒瑋/峨眉報導

62
新竹縣竹東一家幼兒園由師長指導,教幼童學習劈柴。 記者林麒瑋/攝影
新竹縣竹東一家幼兒園,安排幼童在峨眉鄉進行兩天一夜的畢業旅行,為孩子邁入國小一年前學習探索、發覺,由老師帶領燒製竹筒飯,透過一系列活動,讓孩子接近大自然,獲得寶貴的生活經驗。

「五感體驗,開啟孩子自我潛能」幼兒園長紀姬芳說,園方帶孩子到峨眉一家民宿體驗、學習,兩天一夜行程昨天劃下句點,幼童透過大地探索,學習成長。

幼兒園學習收集木柴、採集野菜、製作竹筒飯,及手作畢業紀念提袋,夜晚燃起室內壁爐,讓孩子們圍爐發表在幼兒園3年的感想,並與父母在林間享用畢業餐會。

「很高興!」學童蕭閎澤說,畢業旅行前一晚,開心到睡不著,這樣的體驗很棒、很好玩;學童李詠晴說,在活動中跟著同學一起打太鼓、搓湯圓,讓她不會忘記這一快樂時光。

紀姬芳說,透過各式活動,帶領孩子以身體感受,藉由團隊合作,讓孩子學會與人互動、相互幫忙,也建立自信心與自我生活管理,兩天一夜的探索畢旅,是幼兒園成立後的創舉,讓孩子新的學習體驗,也會有美好的記憶。

民宿業者錢佳慧樂意協助,指能安排孩子保留天真、走入自然,接觸音樂、藝術和營隊活動,是給進入國小前的孩子,最重要的啟發和禮物。

幼兒園﹒畢業旅行


父親節將屆 苗栗家扶邀寄養爸爸分享喜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07:42 聯合報 記者翁浩然/竹南報導


父親節快到了,苗栗家扶中心昨天邀集寄養家庭的爸爸們分享「當爸爸」的喜悅,60歲的龔明松當寄養爸爸已26年,照顧過48名寄養孩童,他說,學習和不同的孩子相處,讓他更懂得包容,許多孩子都還保持互動,「家門也隨時為孩子們敞開!」

苗栗家扶受縣府委託辦理弱勢兒少寄養安置服務,昨天安排寄養家庭爸爸舉行包尿布比賽,並進行座談與分享,期盼更多人加入寄養家庭的行列。

60歲的龔明松原本是大卡車司機,他說,本來是個急性子,當寄養爸爸後常利用下班與休假時間進修兒童心理學等課程,陪孩子談天、說故事、運動,一起成長,更懂得包容、處世變得圓融。

他說,他照顧過的第一個女孩如今已卅多歲,是個專業美髮師,常會打電話問候、送她生日卡片及蛋糕,讓他很窩心,當年一句「龔拔拔」也讓他持續投入寄養服務至今,還跟許多照顧過的孩子保持互動。

其中一個孩子他照顧了5年,如今也已30歲,從事餐飲業,心情不好會打電話或約他見面談心,節慶還會帶著禮品同樂,「就像自己的孩子」,看孩子們事業有成,過得不錯便覺很欣慰!

49歲的寄養爸爸林鴻良說,年輕時為養家拉長工時,孩子由家中長輩扶養,6年前孩子都獨立了,決定當寄養爸爸回饋社會,「剛開始什麼都不會,一切從零學起」,能體會做爸爸的感覺很棒,也期盼更多人共襄盛舉。

寄養家庭﹒父親節

竹南官義渡公園 生態導覽新亮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07:42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苗栗報導


63
苗栗縣竹南鎮官義渡紀念公園擁有多元生態,將進行環境營造,成為生態導覽新亮點。 記者張裕珍/攝影
苗栗縣竹南鎮中港溪畔的官義渡紀念公園擁有多元生態,塭內社區爭取水土保持局經費進行環境營造,以昔日賞鯨事件為概念,打造鯨魚型環形步道,搭配地景與植栽小徑,預計年底完工,成為生態導覽新亮點。

塭內社區發展協會推動「五行生態之旅」有成,向水保局台中分局提案獲審核通過工程經費近400萬元,以五福大橋旁的官義渡紀念公園為環境營造場域。

水保局人員彭瓊慧說,環境營造範圍約1600坪,為河川公地,以不破壞既有地形為主,鋪設鯨魚外型的環形步道,並拆除原有賞鳥平台作入口廣場,另有2條植栽小徑與風車、蝴蝶、彈塗魚等造型地景。

「可沿著步道觀景、賞日落」水保局人員強調,中港溪畔環境優美,配合高低地勢打造觀景嬉戲廣場、石板階梯步道,便於導覽解說,並保留生態原貌,清除雜木、矮灌木,但濱海大型喬木將留下。

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日興說,鯨魚型步道概念來自七十多年前的賞鯨事件,漁民發現鯨魚被炸死拖回,吸引多人搭渡船賞鯨,未料翻覆造成卅多人溺斃,這段意外讓老一輩難以忘懷。

陳日興說,環境營造工程年底完工後由塭內社區認養,將串聯河港文化與生態環境,由志工導覽解說,例如螃蟹、蝴蝶、鳥類與羊角藤等動植物都可就近欣賞,並將爭取環境教育認證。

賞鯨

苗醫辦趴 癌婦慶生開心笑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07:42 聯合報 記者胡蓬生/苗栗報導


64
癌末病患王姓婦人昨天生日,衛福部苗栗醫院醫護人員幫她圓了「吃蛋糕」的願望。 圖/苗栗醫院提供
新住民王姓婦人因癌症復發住進衛福部苗栗醫院,已是癌症末期,期待再過一次生日,醫護人員獲知後,提前為她安排慶生,還用手機視訊讓她與大陸的10歲獨子齊唱生日歌,昨天她的生日再次到病房為她加油打氣,在生日快樂歌聲中,她臉上綻放出久違的笑容。

院方表示,52歲王姓婦人嫁來台灣多年,已取得身分證並設籍台南,離婚後10歲獨子寄居大陸廣西親友家,她因病無法工作,生活陷入困境,獲其他陸籍新住民協助搬到苗栗居住。

王姓婦人2周前住院,苗栗醫院安寧共照團隊關懷過程得知昨天是她的生日,且她期盼過生日及品嘗沒有奶油的蛋糕,院方考量她的病情和身體狀況,將病房布置得充滿溫馨氣氛、製作生日卡片、訂製蛋糕,還買了中國風的音樂盒當生日禮物。

日前院長許振榮和醫療團隊提前幫她慶生,幾名陸籍「姊妹淘」都到場祝賀,還透過手機視訊讓王婦與獨子合唱生日快樂歌,感人的場景讓在場的人忍不住眼角泛淚,新住民友人也忍不住讚美「台灣人真有愛心、醫院太可愛了!」

副院長李永恒和安寧照護團隊昨天再度到病房轉送生日紅包,還用國、英語版生日歌營造歡樂氣氛,讓她再次感受醫護人員的愛心和祝福。

新住民﹒癌症

通霄「注意石虎」標示 9面僅剩3面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07:42 聯合報 記者胡蓬生/通霄報導

65

苗縣在128縣道等路段豎立「注意石虎」標示牌,最近又傳出遭人噴漆汙損,但農業處派員查看並未發現。 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府4年前在通霄鎮128縣道等路段設置的「注意石虎」標示牌,最近又傳出遭人惡意噴漆,網友PO上網立刻引起熱議,縣府派員查看雖未發現,但當年架設9面標示牌如今僅殘存3面,農業處呼籲民眾不要恣意破壞。

石虎屬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苗栗縣是國內最大的石虎棲地,為凸顯苗栗生態保育的決心及特色,去年縣府設計出的吉祥物「貓裏喵」,也是以石虎為造型。

由於石虎「路殺」意外頻傳,縣府農業處2012年4月特別在接連發生石虎路殺意外的128縣道通霄、西湖路段豎立9支菱形的「注意石虎」標示牌,提醒駕駛人注意石虎出沒並減速,不料陸續有標示牌遭人噴漆汙損,惡意行為也引來網友一陣罵聲。

日前又有網友PO出石虎標示牌遭人噴漆,並指在公館往通霄的山路上發現,馬上引來網友「吃飽太閒」、「為什麼不噴漆在自己臉上」、「沒公德心」的批評聲浪,也引起網友議論。

縣府農業處自然生態保育科長劉猷士說,看到網路PO文後,第二天就派員沿途查看,但幾面標示牌都未見汙損痕跡,提醒民眾不要汙損標示牌,以免觸法,駕駛人行經有石虎標示牌的路段也請小心慢行。

自然保育科技工徐國楨表示,4年前豎立9面菱形的注意石虎標示牌,後來又增設2面三角形的標示牌,但舊款標示牌只剩下3面,其他去向不明,去年9月迄今西湖128線、三義130線、後龍溪苗29線等路段及後龍龍港車站、卓蘭都發生過石虎路殺意外,至少5隻石虎被撞死。

石虎


石虎田插秧趣 體驗綠色生態區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07:42 聯合報 記者胡蓬生/通霄報導


66
苗栗縣通霄鎮楓樹社區農村再生計畫執行長徐新凱推廣友善石虎田,不施化肥、不灑農藥、除草劑,盼農地和動植物恢復原有生機。 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通霄鎮楓樹社區近年來投入石虎保育工作,繼「石虎米」後,當地農村再生計畫也鎖定「友善石虎田」目標推廣,今天舉辦「石虎田插秧趣」的體驗活動,盼打造整個村落成為綠色保育的生態社區。

楓樹社區居民林義雄等人為協助保育石虎,近年投入心力以無毒、友善耕作方式栽種稻米,取名「石虎米」,林務局也在田邊架設紅外線感應相機,一年多前成功「捕捉」到石虎身影,還發現麝香貓、白腹秧雞、野兔、白鼻心等動物,證實居民打造的石虎米農田生態豐富,儼然成了野生動物的新樂園。

楓樹社區農村再生計畫執行長徐新凱表示,他參與過一季的石虎米栽種計畫,石虎米在社區居民和石虎專家陳美汀的合力推動下,已有具體成果,至於他推廣的友善石虎田,農民栽種的作物不一定是稻米,已有10戶農家投入,有的種花生、火龍果、文旦,也有水茄苳、羊奶頭等。

徐新凱說,友善石虎田已有近兩甲農地參與,要求不噴灑農藥、除草劑,也不施化學肥料,農民耕作雖較辛苦,收成也可能減少,但以傳統、自然的生態法長久經營,農地和動植物才可能恢復原有的生機,隨著小動物、昆蟲的物種增加,才有助於石虎生存。

他說,參與友善石虎田的農地,將設法協助爭取無毒栽培及綠色保育認證,期盼未來整個楓樹社區都能成為生態保育的寶地,這項工作必須持之以恆,並非短期可見成效。

楓樹社區今天推出的友善石虎田插秧趣活動,預計有一百多名親子參加,上午在馬家庄集合,隨後下田插秧體驗,還安排生態解說、傳統農具介紹及犁田示範,預計下午3點結束。

招牌狗「黑妞」人人愛 零食竟比員警多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19:58 聯合報 記者許政榆╱即時報導



原是流浪狗的「黑妞」,因為小時候太醜沒人要,新竹縣關西分駐所不捨送走,只好將牠「扶養長大」,至今已「亭亭玉立」,許多「乾爹乾媽」不時送來零食、狗罐頭,所內有時「一半都是黑妞的食物」。黑妞個性活潑、外向,看到陌生人會不停地吠,員警表示以後等牠長大,「不排除栽培牠成為警犬」。

20

關西分駐所「黑妞」與員警互動良好。 記者許政榆/攝影
王姓員警表示,一開始撿到流浪的黑妞剛出生不久,「又小又醜」根本沒人想認領,但是員警看他個性好也聽話,與警察互動不錯,加上分駐所空間大、環境適合,因此經同意後,將黑妞留在分駐所內飼養。
由於在分駐所有人關照,至今已八個月大的黑妞長得漂亮,很多民眾前來詢問「是否可以認養」,但分駐所員警表示「都養這麼大,當然捨不得」,因此黑妞也成了分駐所的另類招牌。

員警表示,黑妞有很多「乾爹乾媽」,平時會送零食過來,甚至有時候零食比員警還多。由於警察工作壓力大,黑妞時不時會繞到員警座位旁磨蹭「關心」,讓員警稍作放鬆,緩和過於緊張的工作氣氛,也成為所內不可或缺的「開心果」。

平時黑妞看到陌生人進出分駐所會大聲「汪汪」,若看到上手銬的嫌犯更是「兇猛地吠」,讓員警讚「有警犬的氣魄」,但由於牠現在年紀還太小無法訓練,若再長大些也不排除讓黑妞成為專業警犬。

21
「黑妞」可愛模樣,讓前來關西分駐所報案的民眾忍不住探頭觀看。 記者許政榆/攝影

不捨父母心血 音樂老師返鄉研發柚子香腸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31 17:19 聯合報 記者李蕙君╱即時報導


「我以為自己的人生就是每天穿得漂漂漂亮、室內吹冷氣教音樂,直到父親生病,我必須返鄉照顧父母,吹風淋雨種柚子、烤香腸,雖然一路走來很辛苦,但我感謝這樣的人生變化,讓我有機會把家鄉的柚子搬上舞台、提升價值!」

交通部觀光局今年「食來運轉遊台灣」美食活動,選出台灣百家在地特色商品,其中20家獲邀到世貿參展,台東縣東河鄉民
22

林香妹每天努力在外面以小小的攤子烤著柚子香腸行銷,獨特口感獲顧客肯定。記者李蕙君/攝影
林香妹自創的「腸香佐柚」柚子香腸是唯一台東入選產品;她沒有豪華店面,只有一個小小的烤香腸攤及網路行銷平台,用心被肯定與看見。
原本在桃園擔任音樂教師的林香妹,老家就在東河鄉泰源地區,10年前她不捨父母辛勤栽種柚子,但家鄉柚子每年產量卻受颱風影響、價格也不穩定,決定研發柚子的另一種價值,她思考著:「除了柚子皮能做清潔劑,柚肉還能怎麼融入食品內,提升價值與特色呢?」

23

林香妹每天努力在外面以小小的攤子烤著柚子香腸行銷,獨特口感獲顧客肯定。記者李蕙君/攝影
林香妹與弘光科技大學食品系合作,耗費兩年時間研發出「柚子香腸」,並已申請專利。「許多人一開始吃覺得有點像檸檬,後來都能猜出是柚子,它的特色性很強。」她將新鮮柚子果肉作為主原料,融入溫體豬肉灌成香腸,烤、煎得外皮酥脆,不管是熱呼呼吃或冷一點再品嘗,第一口即能感受到結合柚子微酸帶甜的美味,這份獨特提升香腸口感,吃起來更不顯油膩。
24

林香妹每天努力在外面以小小的攤子烤著柚子香腸行銷,獨特口感獲顧客肯定。記者李蕙君/攝影
林香妹坦承,專利剛申請後,捨不得離開能發揮專業的音樂教室,卻又想發揚家鄉柚子價值,幫東河柚子做宣傳,因此她總趁著周六、日的時候,推著攤子到外面賣柚子香腸,產品也曾名列桃園十大特色商品之一。每周六、日在台11線省道上的東河包子店前烤柚子香腸,周一至周五則在都蘭村32鄰咖啡店前。
25
林香妹每天努力在外面以小小的攤子烤著柚子香腸行銷,獨特口感獲顧客肯定。記者李蕙君/攝影
「我這雙彈鋼琴的手已經忘記怎麼彈鋼琴了,但是很會作柚子香腸料、灌腸,也很會烤香腸哩!」樂觀的林香妹,忍耐著碳火熱度烤出一根根柚子香腸,但一步步獲顧客讚賞與肯定,是她最大動力來源,曾經年節連假一天賣出400根柚子香腸。
26

林香妹申請專利的柚子香腸,口感獨特,吃得到香腸的美味與柚子的酸甜,不油不膩。記者李蕙君/攝影
27
林香妹每天努力在外面以小小的攤子烤著柚子香腸行銷,獨特口感獲顧客肯定。記者李蕙君/攝影
28

林香妹每天努力在外面以小小的攤子烤著柚子香腸行銷,獨特口感獲顧客肯定。記者李蕙君/攝影
29
林香妹每天努力在外面以小小的攤子烤著柚子香腸行銷,獨特口感獲顧客肯定。記者李蕙君/攝影
30
林香妹每天努力在外面以小小的攤子烤著柚子香腸行銷,獨特口感獲顧客肯定。記者李蕙君/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