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周行一/大學的未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06 02:30聯合報 周行一


在台灣,經常聽到雇主的抱怨是:大學畢業生的工作技能不能滿足公司的要求、素質日益低落、敬業精神不夠、不耐操;大學畢業生的抱怨是:起薪太低而且薪資成長性差;老師的抱怨是:學生不努力認真學習、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學生的抱怨是:甜學分太多、老師不認真、學的東西無趣。

台灣有一五八所大專院校,超過九成以上高中職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因為少子化,想升學的基本上都有學校可讀,這種對大學教育的高需求顯然與上述抱怨不相稱,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大家不滿意大學教育,為什麼還要念大學呢?

傳統觀念是,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提高所得,以前只有部分人讀大學的時候,的確,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所得較高,這個情況在全球也是如此,但過去廿年台灣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實質所得停滯不前,當大家都已上大學時,大學教育並未對大學畢業生的所得有正面影響。我們也許可以把所得停滯歸因於其他與大學不相關的因素如總體政經環境等,但是所得並未因大學普及化而提高卻是一個事實,尤其不能忽略的是,主導國家政經發展的都是大學畢業生。

基本上,台灣即使所謂「好」學校畢業生的所得也是原地踏步,只有少數人所得能高速成長,造成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因此大學教育不但未對畢業生有立即加值作用,對畢業後的所得成長也幫助有限。高中職畢業生持續選擇升學應該是因為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當大家都念大學時,害怕自己不念會輸在起跑點,何況白領階級比藍領階級社經地位高的觀念持續作祟。

實際上有愈來愈多的人選擇到海外做小留學生,或者念大學,有些人沒有出去是因為父母尚未轉念,捨不得小孩太早出國,或是因經濟原因。可是有一些跡象顯示,錢不夠已無法阻擋決心強的年輕人出國,如果台灣大學畢業生的所得無法改善,高中職生出走的趨勢將更形嚴重。大學教育已經是一個國際市場,當台灣因少子化正在努力吸引東南亞國家的學生時,我們的高中職畢業生也正在往先進市場移動。

以前大學教育的最主要功能是幫助畢業生找到好工作,學生在大學獲得的技能可以在畢業後長期應用,由於技能的複雜度較現代低,即使在大學所學不足,進入職場後可以藉由努力及經驗補足。現代技能拜科技之賜,一個人要靠自己補足比以前困難許多,如果在大學裡沒有打好基礎,自學的障礙很高,會因此而無法做高所得的工作,當高所得工作需要的技能日趨複雜時,與低所得工作的所得差距就會愈大,而低所得者翻身的機會愈低,這也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因此大學必須幫學生打好畢業後能自學的基礎。

看到大學沒有盡到責任的商機,私人機構正如雨後春筍出現,幫助人們學習現代科技工作環境中所需要的技能,這個現象在台灣也會發生。當愈來愈多人懷疑大學教育的價值時,台灣大學的自處之道是什麼呢?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大學教育﹒台灣大學﹒少子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