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哪個家過年? 盼成快樂選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06 02:18 聯合報 里毛/博士生(英國里茲)


讀三日王瑞琪「妳,回哪個家吃年夜飯?」一文,心有戚戚焉。

結婚十年,回家吃年夜飯困擾我十年。這個世界包括台灣已有許多女總統,儘管台灣已有性別平權的進步法律,社會對已婚女性種種不平等規範,卻仍像隱形枷鎖般存在著。例如除夕要在夫家吃團圓飯,已婚女性要到初二才回娘家等。這些不合理的社會規範,依舊掐住許多結婚女性的翅膀,與夫妻自主討論的空間。

目前雖然已經有很多方式可以技術上解決這些困擾,例如兩家人一起去餐廳吃年夜飯,卻沒有鬆動太多台灣社會刻板而且不公平的性別規範。只要問問周邊的結婚女性,尤其是嫁到小鄉鎮的女生,她們幾乎都對除夕社會規範要在夫家吃年夜飯而憂愁著。事實上有許多的數據與研究顯示,過年造成結婚女性非常大的心理壓力,身心都不健康。

婚後有了孩子,看著先生的大家族很開心地吃著年夜飯,我多希望我的小家庭也能有機會和我的爸媽一起在除夕分享圍爐團圓的喜悅。後來的幾年只要春節前幾個星期,我就非常憂鬱,多麼想跳脫這些不平等的規範,自由地決定回家過年的順序,但總是害怕閒言閒語而怯弱地任困擾憂鬱持續著年節假期。

後來和先生詳談後,我們決定在年夜飯後回我父母家續攤,只是還是引來部分長輩的質疑與不滿。為什麼結了婚的女生單純地在過年回自己的原生家庭,就要背負這些閒言閒語?且多數的負面語言來自同樣曾經被壓迫無法自由回家過年的女性家族長輩?一種「媳婦熬成婆」時卻同樣複製父權社會、而沒能更加體諒已婚女人的處境,更是無比淒楚。

有朋友勸說:「只要忍一忍就好」。如果這必須要是一種忍耐,為甚麼不是輪流忍一忍?為什麼忍的永遠是女人?而且這樣的忍耐不是一時,而是讓既有的男性為主的家庭觀念更加鞏固,讓很多女生以及未來的女生都要陷入不斷的忍耐。我們要讓這樣的困擾與憂愁一代又一代地延續?

或者也有人說年假那麼長,只是除夕在夫家吃飯,之後都可以回娘家過年,有那麼嚴重嗎? 但為什麼不能反過來想:除夕自由決定在夫家娘家吃飯有那麼嚴重嗎?為什麼一定要有一方在這個歡樂的年假委曲求全呢?而且犧牲的那一方通常都是女生?

也有人說,家裡有其他兄弟會照顧爸媽,為什麼只因有兄弟在,就合理化已婚姊妹不用回家吃年夜飯呢?我們也是會想家的孩子,想要婚後仍有機會好好回家吃年夜飯而已。

如果我們都認同性別平權的普世價值,除個人行動上的實踐外,也要在教育、媒體傳播上促進、鬆動這些不公平不合理的狀態。例如春節主題教學上,不再強調女性只有初二才回娘家的說法,而是鼓勵男女輪流回雙方老家吃年夜飯,或給予友善環境與夫妻自主討論空間以因應實際需求或交通狀況回家過年等。這些都能減輕已婚女性的憂鬱,也讓婚姻的社會規範更公平更良善。

讓年夜飯沒有任何人會受委屈,讓回家過年是一個快樂自在的選項。

延伸閱讀
妳,回哪個家吃年夜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