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隆新火車站、西岸碼頭 野狗流竄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7 09:00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image
基隆碼頭旅客候船室前常有野狗盤踞,讓往來乘客很害怕。 記者游明煌/攝影
分享
基隆新火車站北站與西二、三碼頭間有近20隻野狗流竄,許多車子得急煞車才不會撞上,險象環生;遇到民眾靠近還會追、吠叫,有夜歸女被追到跌倒。動保所表示,已派員逐隻實施絕育,會再派人了解,如有追人或咬人威脅會馬上捕捉。

賴姓女子在台北上班,晚上搭火車回到基隆已晚間9點多,她向本報投訴指出,日前下班回家走出北站,過港西街在西岸碼頭旅客候船室前遇到一群野狗,有一隻黑狗一直對著她猛吠。

賴女說,當時四周沒人,她一害怕就往前跑,有隻黑狗一直追她,害她跌了一跤,雖然狗沒有咬人,卻讓她嚇了一大跳。 新站美輪美奐,一出站就有這麼多野狗,實在是諷刺,「怎麼沒有捕捉呢?」

記者到西岸碼頭旅客候船室前查看,發現有多隻野狗盤踞,看到人靠近會吠叫,並跑向北站前廣場,後來又一整群跑到機車收費停車場亂竄。

整群野狗衝過港西街時,因車子很多,駕駛緊急煞車才沒有撞上。一名排班計程車司機說,「狗每天就這樣亂跑,很誇張」。

一名停放機車的男子說,白天還好,晚上就很嚇人,很怕會撲上來咬人,他前幾天取車離開時,也有狗追著他的車,他趕緊加足油門離開。

基府動保所長陳瑞濱表示,已接獲多位民眾反映,北站附近有野狗流竄,經查發現野狗有人會餵養,才會愈聚愈多,會派人前往勸導。因有好幾群,已對部分野狗完成絕育措施,希望可以代替撲殺。

羅東轉運站動線亂 縣府允改善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7 09:00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羅東報導


image
羅東臨時轉運站因上下車同路段,造成人車擁擠,縣議員黃素琴等人昨天會勘後,將進行調整。 記者羅建旺/攝影
分享
羅東轉運站每天人車多,宜蘭縣議員黃素琴接獲陳情指出,因上、下車同路段,接送車集結,人多車擠,交通紊亂;縣府昨天會勘,承諾整體評估,1周內提改善方案,以利後續儘速解決。

羅東轉運站預計民國108年完成,目前臨時轉運站設在羅東後火車站前,轉運站平日旅客約有萬人,交通尖峰時刻更達2萬人次,客運與市區公車近千班次,如果加上民眾接送的人車,車多人擠,情況嚴重。

縣議員黃素琴接獲陳情指出,羅東轉運站設置旅客下車停靠地點規畫不當,嚴重影響交通動線,造成站東路到陽明路間傳藝路段交通混亂、人車混擠。她昨天邀縣府與地方人士會勘,尋求改善之道。

黃素琴說,臨時轉運站因上、下車都在同一個點,造成塞車嚴重,希望調整,而上、下車處的周邊道路都是90度轉彎,機車待轉區轉角口,曾經因此出過車禍,動線應該改變。

黃素琴指出,人習慣方便就好,因此,客運上下車處會有計程車、接送的轎車、摩托車集結,希望有其他開放空間可當接送區,並認為轉運站現在就塞了,童玩節在4個月後就到,應趕快解決,讓遊客到宜蘭可輕鬆方便、不塞,人車安全。

縣府建設處公共運輸科科長鍾瑋說,轉運站上車處與下車處分流,會全區整體考量與評估,包括國道或市區公車,並增加接送區,方便轉乘市區公車或火車,或親友接送,至於現行大客車動線會影響陽明路與傳藝路口機車待轉區,會調整繪設。


冬山河生態綠舟 開園日仍4/22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7 09:00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宜蘭報導


image
宜蘭縣冬山河生態綠舟,縣府計畫將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開園,相關周邊活動正在研擬規畫中。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原定去年10月開園的「冬山河生態綠舟」,受颱風侵襲,園區滿目瘡痍,歷經整修,縣府預計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開園;外傳園區委外經營管理經費被縣議會刪除,開園計畫恐生變,縣府昨天強調,開園日期不受影響,也研擬替代方案。

投入逾12.6億元經費打造的冬山河生態綠舟,占地約14公頃,園區規劃梯田、菜園、濕地和山林,儼然成為宜蘭縮影,全區分為大地遊戲區、學習體驗區及友善生活區,縣府希望透過園區結合食農及食安教育,打造全台最重要的生態教育基地。

縣府去年9月與人禾基金會簽約,委託經營管理,並編列900萬元補助基金會執行環境教育課程,首期300萬元去年11月起執行中,但全案被縣議會多位議員質疑,認為縣府免費提供場地給廠商營業賺錢,痛批縣府是「凱子」,刪除預算300萬元,造成委託案出現資金缺口,眼看首期專案將在2月底到期,外界質疑縣府4月開園計畫恐跳票。

「如期開園」,縣府工商旅遊處長陳長偉表示,因應預算不足,已與廠商協調,雙方合議延長至開園後由縣府暫時接手,目前正洽談變更合約內容,希望把餐廳、賣店先由縣府經營管理,環境教育相關方案也在草擬中,會尋求替代方案繼續經營,讓生態綠舟正常營運。

縣府強調,4月22日開園計畫不受影響,當天將以獻園取代開園儀式,希望把園區資源獻給民眾,其他周邊活動還在研擬中,要給民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梅花湖「玩花」蠟梅越剪越開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7 09:00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冬山報導


image
宜蘭梅花湖休閒農業區的童話村有機農場,推出「臘月尋梅趣」活動,提供蠟梅插枝DIY體驗,歡迎民眾遊玩。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
位於梅花湖休閒農業區內的童話村有機農場,種植上百棵宜蘭原生種蠟梅,每年冬季春初,推出「臘月尋梅趣」活動,開放遊客體驗蠟梅插枝DIY,讓民眾動手「玩花」。

童話村有機農場從民國102年參加縣府舉辦的地景競賽,在園區種植300多棵臘梅,每年11月中旬開花,直到翌年3月,年前剛完成剪枝的蠟梅,目前正值花季,園區一片火紅美景。

「冬天裡的一把火!」蠟梅的花瓣豐富多色,顏色比梅花嬌豔奔放,花蕊白色,花瓣呈放射狀轉為漸層艷紅,優雅大方,過年時節,十分應景討喜。

農場推出「蠟梅插枝DIY活動」,老闆娘吳麗珠表示,蠟梅的花期很長,十分好種,剪枝就能存活,因此開放大人和小朋友一起體驗,作為生態教育好玩又有意義。

剪枝能讓梅花開得健康又漂亮,一方面減少養分消耗,一方面是利用植物強韌的生命力,只要感覺到株體被破壞,就會本能地開花結果,反而讓花開得燦爛。

「歡迎遊客來剪梅花。」吳麗珠說,今年蠟梅開得最美,歡迎遊客體驗剪枝、插枝,還能帶回鹿公仔花盆,意者可撥電話0932090003預約。

傳藝中心周二有禮! 捐發票免費遊傳藝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7 09:00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五結報導


捐發票可以免費遊!國立傳統藝中心行公益,今年6月前每個月的周二,獲指定的縣市民眾只要憑身分證件與不限消費金額的統一超商發票,即可免費入園。

傳藝中心昨天指出,傳藝中心去年開始推動「每月一公益」,邀弱勢團體遊園,今年推出「愛串連北臺灣、做公益免費遊傳藝」,幫助宜蘭家庭扶助中心的弱勢家庭。

中心表示,公益活動從3月起持續到6月,每月有指定的縣市,只要捐統一超商(7-ELEVEN)發票,在周2即可享免費入園,募得的發票將全數捐給宜蘭家庭扶助中心。

傳藝中心指出,指定的縣市中,3月是臺北市、4月是新北市、基隆市,5月是桃園、新竹、苗栗,6月是宜蘭,當月每周二,指定縣市的民眾憑身分證明及不限消費金額與區域的7-ELEVEN發票,即可免費入園,1張發票優惠1人。

宜蘭家扶中心社工督導吳珮瑜表示,宜蘭有900多戶家庭列案申請協助,約有1500多名學童需要幫助,募得發票將專款專用,作為弱勢學童的助學金。

相關訊息可上傳藝中心官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活動通」http://art.pcsc.com.tw或facebook網站http://art.pcsc.com.tw/fb查詢,或電話專線(03)9507711轉228查詢。

壯圍懷恩堂旁整地 居民以為要蓋納骨堂抗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7 09:00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image
壯圍懷恩堂納骨堂老舊,且容量已滿;雖然第2納骨塔已是既定計畫,但還沒發包,暫不會施工。 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
宜蘭縣壯圍鄉公所配合清明節掃墓,昨整理壯圍懷恩堂納骨堂旁空地,一旁住戶誤以為第2納骨堂要動工,近50人前往攔阻,包商只好暫時停工。鄉長簡文魁解釋,只是要設圍籬整理空地,作為臨時停車場,雖然第2納骨塔已是既定計畫,但還沒發包,暫不會施工。

壯圍鄉公所主管的懷恩堂納骨塔,已有20多年歷史,2萬個塔位已滿,加上建物老舊,公所在民國102年就提出爭取設立「生命紀念館」,也就是興建第2納骨塔的計畫,但附近居民數度抗爭,計畫停止。

昨天上午,納骨塔附近的居民發現有機具進場,懷疑鄉公所派員施工,大約近50名居民到場抗議。居民表示,他們住在納骨塔旁,反對納骨塔再擴建,會影響生活品質,要求遷移到其他場所,鄉公所不可以未獲居民同意就進場動工。

鄉長簡文魁解釋,昨天真的不是動工,而是清明節快到,掃墓車輛多,鄉公所打算先整理納骨塔旁的空地作為臨時停車場,並施作圍籬維護環境。

僅管壯圍生命紀念館計畫暫停,但鄉長簡文魁仍表示,為了下一代著想,第2納骨塔的興建勢在必行,他看到許多鄉親的骨灰都得拿到外地納骨塔放置,很是心酸;至於抗議居民的意見,鄉公所會繼續溝通,也希望民眾提出具體看法,如對地方的建設和回饋,鄉公所會和鄉代會討論。

鄉公所規劃生命紀念館第1期經費9600萬元,為4層樓高的納骨塔,最多可容納3萬多座骨灰,其中鄉公所須自籌1600萬元,其餘已獲同意向國庫署貸款8000萬元。

鳳林瘋「天穿」 做紅粄玩筷子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7 09:00 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鳳林報導


image

傳統童玩DIY吸引不少小朋友體驗。 記者王思慧/攝影
分享
鳳林鎮是花蓮縣著名的客家庄,昨天舉辦客家天穿日,除有客家八音和歌謠表演,還有環保及衛生宣導、客家擂茶、搓湯圓等活動,最特別的是客家粄DIY闖關遊戲,讓民眾玩得不亦樂乎,鎮長蕭文龍表示,希望透過資源共享方式,讓客家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image
鳳林天穿日昨天登場,民眾體驗傳統模具製作紅粄。 記者王思慧/攝影
分享
蕭文龍表示,今年首度結合鳳林鎮客屬會舉辦活動,對一般民眾來說,傳統上農曆新年只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但是對客家人來說,過年是直到正月二十日「天穿日」為止,相傳這天正是女媧娘娘煉五彩石補天大功告成之日。

為感念女媧娘娘煉石補天的偉大功勞,客家人在天穿日會製作甜粄紀念,客委會也訂正月二十日天穿日為全國客家日。

鳳林天穿日活動有近千名民眾參與,最特別的是傳統製作紅粄DIY。鎮公所提供木頭模具,讓所有參加的阿公、阿嬤或小朋友們親手製作自己的紅粄。只要把紅豆內餡包進生米團,再印上龜紋或壽桃,蒸好後就能成為自己的紅粄,大家都做得開心不已。

另外吸睛的是超大型的童玩「筷子槍」,民眾紛紛搶著玩,重溫童年時光,熱熱鬧鬧的聊天穿、玩天穿。

蕭文龍指出,客家話有句俗諺:「有做無做,聊到天穿過;有賺無賺,總愛聊天穿」,意思是指天穿日男不耕地,怕鋤地會使大地漏水;女不織衣,怕穿針刺破天空,就算天穿日賺的錢也會漏光,代表天穿日對客家人有著重大意義,希望透過活動凝聚客家人意識,讓客家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人口增加 吉安兩村增設30個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7 09:00 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吉安報導


image
吉安鄉光華村、勝安村因人口增加,多了30位鄰長,鄉公所呼籲變更的各鄰民眾記得到戶政事務所更新身分證。 記者王思慧/攝影
分享
花蓮吉安鄉勝安村、光華村因各鄰戶數有差距,且區域範圍劃分不均、人口增加,造成鄰長在協助推動鄉政業務上出現困難,吉安鄉公所因此依據花蓮縣村(里)、鄰編組及調整自治條例,為兩村共增設30個鄰,讓鄰長方便並有效管理各鄰事務。

吉安鄉公所民政課長劉宋彬表示,依照鄰調整作業原則,每鄰戶數應以50戶至100戶為原則,若是超過100戶,就必須重新劃分。

吉安鄉人口九萬多人,共18村、498個鄰,其中勝安村的第6鄰因學區的關係,已高達505戶,讓鄰長原本的工作負擔太重,相關事務推行有困難。

鄉公所指出,考量勝安村及光華村多數鄰都已超過100個戶數的規定,經代表會提案同意,並陳報縣府核定備查後,為有效管理各鄰事務,重新調整並增設鄰別,方便民眾辨識,將勝安村原18個鄰增設為37個鄰,光華村原7個鄰,調整為18個鄰,希望在人口數逐年增加的吉安鄉,鄰長能落實推展鄉政業務。

劉宋彬課長表示,這30位新任鄰長都是由村長指派,由村內熱心服務幹部擔任,增設勝安村19位、光華村11位鄰長,都已於2月25日入編。

提醒戶籍地鄰數有更改的民眾,一定要記得到吉安鄉戶政事務所更改身分證,門牌也應配合整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