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碁、華晶科 躋身供應鏈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12 01:47 經濟日報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知名品牌開發的智慧聯網、無人駕駛汽車在過去一年百花齊放,福特更取得加州地區道路測試的資格,台灣廠商是重要零組件供應商,包括啟碁、華晶科、和泰車、明泰等概念股都可受惠。
法人指出,啟碁切進車用電子商機,主要擁有車聯網題材,加上全球汽車龍頭豐田宣布,銷往美、日新車將全面導入車聯網,美國未來會立法規定,車輛必須配備「車間通訊系統」。市場傳出,啟碁防撞雷達新品已獲得日本客戶訂單,預估未來車用營收占比將明顯增長。
網通廠明泰已推出24GHz車用雷達感測器,有多重感測功能,提供車輛移動、速度、距離、碰撞等智慧偵測功能,並陸續出貨,可提供車輛在移動中,進行速度、距離及碰撞等智慧偵測功能,以一輛車需裝六個防撞雷達來計算,商機看好。中磊的LTE Hotspot車載系統,則可讓用戶在行駛中使用4G上網服務,並快速連結公眾網路動態行動通訊系統,隨時掌握車流量、路況分析等資訊,已開始出貨車用系統廠。
華晶科最早開發出全球第一台具備GPS功能的數位相機,後來打入納智捷供應鏈,開發車身環景影像系統;去年推出全球第一部可在無人飛行器上做線上直播的運動攝影機Cubic,也積極往車聯網、自動車市場發展。
Google vs.百度 技術大車拚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12 01:47 經濟日報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從去年跨越今年的熱門科技應用,無人駕駛汽車可穩坐前三名,這項商品在Google宣布加入戰局後爆紅,也成為亞洲與歐美汽車大廠、網路業者的科技新戰場。Google研發在前,號稱「中國Google」的百度則打算「彎道超車」,競爭正熱。
雖然Google無人駕駛研發和測試啟動較早,但中國大陸官方與業者似乎打算超英趕美。百度集團旗下百度研究院研發的無人駕駛車已於2015年12月上旬,在北京開30公里,完成不少「指定動作」,包括U字型轉彎、變換道路、超車等動作,還以每小時時速100公里行進。
百度還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宣布將在三年內商轉、五年內量產,百度從無到有,一下趕上歐美各大車廠數年的研發,百度自稱研發並非照傳統汽車業者的作法,而是利用技術優勢,與政府、科研機構、汽車廠商緊密合作。
百度第一輛無人車是以德國BMW的產品改裝,在車頂加上雷射雷達以感知路況。行車時,工作人員坐在副駕駛座位,輸入目的地後,讓汽車自動規畫並且上路。大陸官方還讓百度無人駕駛汽車走上「實境演練」。
歐美各國去年已大量推出無人駕駛的概念車,亞洲的日本與南韓車廠步調相對謹慎。南韓現代汽車最近才正式完成道路測試,並且在校園內試驗。
日本車廠中,豐田的無人駕駛車輛專利相當多,但最積極商用是日本Robot Taxi,將在今年推出機器計程車,預計2020年就能商業化營運。
汽車業者分析,如果無人車正式上路商轉並量產,最有可能運作的地方是美國加州與大陸北京。
這兩大城市正代表無人駕駛車的兩大發展趨勢,以加州矽谷來說,「什麼都要最新」,是所有創新技術的發源地,產業界有最新的無人車技術,也會在矽谷找尋商機和資金。
對大陸來說,無人車或自動駕駛車的經營策略之一,是成為大眾運輸一環,可紓解受交通壅塞之苦的北京路況。
無人車想上路 要先搬開五障礙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12 01:47 經濟日報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無人自動駕駛車正夯,但汽車業者坦言,在實驗場地做出自動駕駛車輛不難,但上路後才見真章,五項大考驗正等著無人車征服。
第一個考驗就是電子干擾問題。無人車就是一部充滿雷達、感應器、偵測器,甚至無線網路和衛星設備的車輛,這些電子產品都要使用頻率傳送資訊,就算頻寬沒問題,電子干擾也夠頭痛。
第二個是基礎設施,在無人駕駛下,乘客想去多遠?問題可能不在電與油,而在網路通不通。由於無人車大量應用後端的雲端運算,包括預知交通狀況、導航系統,一旦離開都市,網路不通,無人駕駛車馬上不通是個問題。另外,無人車不可能只有一輛車在路上,大批無人車上路、傳送的資料數量之大,可能瞬間塞爆網路,若沒有基礎設施配套,無人車「不可行」。
第三是政府政策,相關法令和環境能否跟上無人車發展。許多國家提供補助,協助業者發展,但隨財政困窘,可能讓補助斷炊。
第四是經濟負擔能力。無人車代表科技很進步,但也表示很花錢,每加一樣自動控制設備,成本就上升。業者指出,電動、無人這些概念雖好,但樣樣花錢,消費者打算花多少成本擁有無人車,是一大問題。
第五是人車分界、法令與倫理的問題,例如「無人車出事、到底誰該負責?」去年底加州通過法令,要求無人車上應配有合格駕駛。還有涉及倫理層面的問題是,「如果一輛大貨車迎面撞來,無人車該閃避而撞上旁邊的行人,還是被貨車撞上、傷及車內的生命?」沒有工程師敢在自動駕駛程式中寫出誰該犧牲的決定性程式,也讓無人車與駕駛和道路安全的關係必須被詳細檢視。
賓士概念車直覺式設計…滑面板調冷氣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12 01:47 經濟日報 記者陳景淵/台北報導
去年底車展最受注目的莫過於全球唯一未來概念車賓士F015空運來台參展,這部
賓士自駕概念車F015 本報系資料庫
分享相繼在拉斯維加斯、舊金山、洛杉磯、上海與香港等國際一級城市出現過,本報採訪團隊亦親自乘坐這輛車,感受概念車的魅力。
賓士F015的外觀具太空流線設計,前後方遍布數片大小面積不一的LED面板,具有感應、溝通功能,例如自駕模式會亮起藍燈,手動駕駛則亮紅燈,當它感應到後方有車迫近時,會秀出「stop」警示,同時啟動煞車、安全帶拉緊等安全裝置,早一步預防被撞上後可能採取的緊急措施。
賓士F015的門把旁有兩個小黑點,為隱藏式攝影機,在車頭與車尾亦有隱藏式攝影機,環繞式鏡頭拍出的影像讓F015可測量出外界環境、與行人、車輛、障礙物的距離遠近,進而調整車輛繼續安全、穩定行駛。車頂上方有個微凸像背鰭造型的裝置,是F015的接收與發射器,有點類似天線的作用,這個裝置是保持車輛的資訊連結雲端,並可與各類裝置「交談」,也可傳送訊息、圖片、影像到某個人的手機。
打開車門,內裝除了四張椅子、一個方向盤的「標準配備」,其他與一般汽車內裝完全不一樣。坐進車內,宛如進入一個大膠囊裡,四周共有六塊觸控面板,可顯示車外的畫面,也可顯示親友照片,就像手機的背景圖像。德籍工程師手指按車側上方按鈕,門自動關上,這時他拿出iPhone,透過App連接F015控制系統,按一下地圖中的台北市政府,系統立刻計算出抵達時間,門上的控制面板往快一點的方向滑動,車輛自動加速前往。
如果想在F015吹個冷氣,絕對找不到按鈕。在方向盤面板上,工程師眼望著空調的圖案,左右滑動面板便可調整冷氣大小,採直覺式的設計。
無人車翻轉產業 點亮商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12 01:47 經濟日報 記者彭慧明、陳景淵/台北報導
試想一個場景:要趕往某處,卻不熟悉路況,這時乘客拿出手機,點選App,輸入目的地。幾分鐘後,一輛車出現載客,完美避開塞車、穿過捷徑,把乘客安全且準時送到,乘客下車直奔目的地…
中間少了什麼?是的,這部車上只有乘客,「司機」就是電腦、網路及全車大量的晶片,透過偵測路況與運算,計算後讓乘客以最快方式到達目的地。
從汽車問世以來,人類駕車似乎天經地義,但從交通事故來看,人其實是駕駛過程中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之一。如今科技界正挑戰讓原本輔助的自動駕駛成為駕車主體,讓駕車成為有序、可控制的行動。
從去年到今年,車界與科技界最夯的話題就是無人車,今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中,各家車廠展示的無人車及多項功能,令消費者愈來愈能想像未來的美好願景。
以機器取代人,未來駕駛是一連串零組件的結合:車頂有一個小小的雷達感應、配備像機、GPS系統和遍佈車身周圍的感測器,用來代替人的眼睛、耳朵和反應神經,最重要的大腦與神經,則由電腦、雲端計算與網路取代。乘客上車後,透過晶片辨識身分和目的地,車輛自動以最短路徑前進。
對車商或科技業者來說,無人駕駛車代表產業的全新革命。美國知名產業諮詢機構麥肯錫顧問公司調查研究指出,無人車將引領產業的十大革命,包括汽車廠商依照功能、將有不同的戰略;大眾消費市場將出現各種創新的使用模式,例如分時、共乘等搭乘模式;汽車的銷售與客戶服務和維修也有極大改變;車險供應商甚至整個汽車供應鏈都可能全面洗牌。而重要的駕駛安全部分,因為無人駕駛車受電腦的控制,及配備先進駕駛支援(ADAS)系統的車輛普及,可望降低事故。
不過,福特六和台灣區總裁范炘說,車子好做,上路後才是挑戰,不論車商或科技業者,尋找的關鍵都是應用、能讓無人車被接受的商業模式、消費者親身體驗後,還要負擔得起。
台灣賓士經理毛淵慶表示,去年賓士在S Class的車型上搭載自駕車相關裝備,在德國一般道路上自駕行駛達100公里;賓士也規劃在美國內華達州,測試自駕卡車上路,相關測試顯示,自駕車技術發展已純熟。
范炘說,無人車是智慧行動駕駛的一部分,大家現在看無人車很炫,正因為它結合生活,能引起大家注意。一台無人車出門上路,牽涉的是相當複雜的後端平台,包括軟體的網路、雲端,硬體的各種偵測器、感應器,在行進間產生持續而複雜的大數據資料,馬上透過運算分析後由網路傳回判別,最後由消費者體驗與回饋。
無人車何時能普及?毛淵慶認為,在賓士研發自駕概念車F015時,設想的是2030年後的世界,屆時道路、城市風貌、駕駛人習慣可能都不是現在的樣子,因此自駕車會扮演什麼樣的工具,現在為各產業都在研究的課題。
自駕車須大量使用車聯網技術,牽扯到資訊交換安全性等實際問題;重要的是,法規與用路習慣也要調整。
閱讀秘書/無人車
無人駕駛汽車又稱自動駕駛汽車,為自動化載具之一,有傳統汽車運輸能力,亦能自動感測環境及導航,不需人為操作駕駛。根據定義,自動駕駛汽車能透過感測輸入的資料,更新其地圖資訊,讓交通工具可以持續追蹤其位置,即使條件改變,或汽車駛進未知的環境內。
大贏家!台積踹三星 獨吃新iPhone單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12 01:47 經濟日報 編譯廖玉玲、劉品佳、記者謝艾莉/綜合報導
南韓媒體報導,台積電打敗三星,將以10奈米製程獨家代工蘋果新一代iPhone搭載的A10處理器。這意味蘋果現有供應鏈策略將出現大幅轉變,蘋果更進一步落實「去三星化」,台積電成為大贏家。
台積電昨(11)日不對單一客戶與接單狀況置評。法人指出,南韓媒體過去向來擁護三星,這次竟「爆料」指三星無法續接蘋果訂單,若屬實,將是台積電歷來首度獨吃蘋果處理器訂單,有助台積電今年朝業績年增二位數的目標更穩健前進。
設備業傳出,蘋果代工策略轉向,讓三星半導體業務受重創,決定暫緩邏輯晶片廠擴建,原向半導體設備訂購的設備已緊急喊停。台積電方面,今年資本支出加碼到90億100億美元,其中很大的一部份,便是因應獨拿蘋果A10代工訂單所需。
三星與蘋果的競合,一直是業界關注焦點。三星去年雖然率先以14奈米為蘋果代工生產A9處理器,但僅在時程上取得短暫領先,去年第3季台積電16奈米正式為蘋果代工量產A9處理之後,台積電代工的晶片經實測後領先三星,讓台積電一戰成名,使得三星的14奈米與蘋果合作的光環持續減退。
路透引述南韓電子時報報導指出,台積電擊敗身為蘋果長期合作夥伴的三星,贏得製造蘋果新處理器代工獨家訂單。台積電將使用10奈米製程技術,為蘋果生產可能命名為A10的新處理器。
台積電和三星目前都是iPhone 6s以及6s Plus搭載的A9處理器代工廠商,據悉,A9有七成由三星代工,其餘才由台積電取得訂單。在蘋果下一代A10處理器代工訂單傳出由台積電獨拿,三星不再擁有蘋果光環的消息傳出之後,三星在首爾的股價11日大跌2.9%至113萬韓元。美股昨日早盤重挫,台積電ADR僅小跌約0.4%。
業界人士指出,台積電由原本蘋果處理器次要代工廠,搖身一變成為主要、甚至是獨家代工廠商,透露台積電的整合扇出型封裝(InFO)技術優於三星。InFO技術能將嵌入式晶片互相堆疊,並直接安裝在電路板上,減少厚度和重量。
台積電與三星比一比 圖/經濟日報
分享
日月光矽品婚事 法人看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12 02:26 經濟日報 記者簡威瑟/台北報導
日月光延長公開收購矽品期間到3月17日,法人對日月光能否成功收購矽品,依舊抱持正面態度。
資深證券分析師方慕孺先指出,日月光與矽品在全球封測市占高達三成,具有一定訂價能力,結盟有利提振台灣封測業競爭力。
元大投顧科技產業分析師陳治宇預估,考量債務融資法,獲利須扣除額外利息費用,日月光若再取得矽品25%股權,未來每股盈餘可望成長11%,維持對日月光「買進」投資評等。
公告版位
- Feb 12 Fri 2016 23:27
科技產業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