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金融業打亞洲盃 還要加把勁
2015-04-30 02:00:4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在政府大力提倡「亞洲盃」策略下,國內金融機構更積極拓展海外業務,近來也陸續有好消息傳回,頗為可喜。業者勇於走出紅海,挑戰更大的舞台,當然應予鼓勵,但大家在「走出去」之前,是否已有宏觀與長期的戰略,抑或只是摸著石頭過河?平心而論,若要讓國內金融業真正成為打亞洲盃的選手,就須將整個亞洲都視為目標市場,並據此規劃營運策略。
當前亞洲金融產業與全球一樣,都面臨三大趨勢的挑戰,首先是人口老年化問題。聯合國2012年的《世界人口展望報告》指出,2050年全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達15.6%,比2010年的7.7%成長一倍,且除了歐洲與北美之外,亞洲的日本、中國、韓國、台灣也是老年人口占比增速偏快的地區;第二,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崛起。OECD預測,2022年全球中產階級人數將超越貧窮線人數,且有三分之二的中產階級是來自於新興國家,其中,又有近半數比例屬於中國與印度人口。據估計,這些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將在未來10~20年間創造出高達34兆美元的新消費力;第三,行動金融時代來臨。隨著大數據、雲端科技等資通訊技術進步與創新、手持行動裝置的普及,使金融業將全面走入行動金融時代,亦即所有金融相關交易和服務都可以在智慧型手機上完成。而且,除了傳統的消費金融及財富管理業務外,更將進行異業結合,未來諸如選購房屋、汽車等服務也都將整合在內。
因此,金融業的亞洲盃業務戰略必須先從這三大趨勢著手。針對老年人口多金、習慣依賴實體通路及傾向趨避風險的特性,規劃貼近老年人生活的實體分行,並提供年金特性的金融商品或壽險活化等多樣性顧問及資產管理服務;而對於開始勇於消費的中產階級,必須設計各種消費金融商品,善用中產階級較認同品牌知名度與服務附加價值感的心態,加強打造企業識別形象及附加價值,以增加其對銀行服務的黏著度。至於資訊化服務,則可利用大數據運算,依客戶特性區分出不同的顧客群,再透過智慧型手機定位功能,即時提供客戶所需的適地性服務,並結合供應鏈及非金融機構業者,使金融服務與客戶生活無縫接軌,打造出無所不在的服務網。
當上述的亞洲盃業務戰略完備後,再往下就各地區市場的差異性,研擬各種戰術。例如在台、日、韓市場就老年化及行動化趨勢進行深耕,印度及東協市場是擴展對中產階級的服務,中國市場則是三者都不能偏廢。
然而,檢視國內金融業因應這三大趨勢的成績,難免令人失望。在人口高齡化部分,雖然業者近年來陸續研發高齡社會金融商品,如長期照護保險、長期年金保險,以及推動舊保單轉換成年金險、醫療險及長期照護險,但速度依然緩慢,產品種類也只侷限於保險,而未見有其他金融商品問世,更遑論海外市場的開拓;在所謂打造數位金融環境3.0上,近期開放的線上約定轉帳、線上結清銷戶、線上申辦無涉保證人的個人信貸或房貸等存款、授信、信用卡、財富管理及共同行銷等五大類項下的12項業務,也僅是初階的數位金融業務,與大數據服務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至於,進擊亞洲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市場,路就更遠了。受制於各國法令及政治情勢影響,目前亞洲盃的戰績多半僅具有插旗的宣示效果,業務內容仍以提供海外台商在當地的放貸及外匯業務需求為主。由此可知,國內金融業打亞洲盃的準備多有不足,更凸顯出台灣在面臨新趨勢來臨時,仍缺乏宏觀又縝密的政策規劃。不過,亡羊補牢,猶時未晚,只要領航者能摒除規模做大即有戰力的盲點,正視未來金融業發展趨勢,並檢視自己的強項以權衡戰術的應用,台灣金融業者要在亞洲盃上打出亮麗成績,仍是大有可為。
2015-04-30 02:00:4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在政府大力提倡「亞洲盃」策略下,國內金融機構更積極拓展海外業務,近來也陸續有好消息傳回,頗為可喜。業者勇於走出紅海,挑戰更大的舞台,當然應予鼓勵,但大家在「走出去」之前,是否已有宏觀與長期的戰略,抑或只是摸著石頭過河?平心而論,若要讓國內金融業真正成為打亞洲盃的選手,就須將整個亞洲都視為目標市場,並據此規劃營運策略。
當前亞洲金融產業與全球一樣,都面臨三大趨勢的挑戰,首先是人口老年化問題。聯合國2012年的《世界人口展望報告》指出,2050年全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達15.6%,比2010年的7.7%成長一倍,且除了歐洲與北美之外,亞洲的日本、中國、韓國、台灣也是老年人口占比增速偏快的地區;第二,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崛起。OECD預測,2022年全球中產階級人數將超越貧窮線人數,且有三分之二的中產階級是來自於新興國家,其中,又有近半數比例屬於中國與印度人口。據估計,這些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將在未來10~20年間創造出高達34兆美元的新消費力;第三,行動金融時代來臨。隨著大數據、雲端科技等資通訊技術進步與創新、手持行動裝置的普及,使金融業將全面走入行動金融時代,亦即所有金融相關交易和服務都可以在智慧型手機上完成。而且,除了傳統的消費金融及財富管理業務外,更將進行異業結合,未來諸如選購房屋、汽車等服務也都將整合在內。
因此,金融業的亞洲盃業務戰略必須先從這三大趨勢著手。針對老年人口多金、習慣依賴實體通路及傾向趨避風險的特性,規劃貼近老年人生活的實體分行,並提供年金特性的金融商品或壽險活化等多樣性顧問及資產管理服務;而對於開始勇於消費的中產階級,必須設計各種消費金融商品,善用中產階級較認同品牌知名度與服務附加價值感的心態,加強打造企業識別形象及附加價值,以增加其對銀行服務的黏著度。至於資訊化服務,則可利用大數據運算,依客戶特性區分出不同的顧客群,再透過智慧型手機定位功能,即時提供客戶所需的適地性服務,並結合供應鏈及非金融機構業者,使金融服務與客戶生活無縫接軌,打造出無所不在的服務網。
當上述的亞洲盃業務戰略完備後,再往下就各地區市場的差異性,研擬各種戰術。例如在台、日、韓市場就老年化及行動化趨勢進行深耕,印度及東協市場是擴展對中產階級的服務,中國市場則是三者都不能偏廢。
然而,檢視國內金融業因應這三大趨勢的成績,難免令人失望。在人口高齡化部分,雖然業者近年來陸續研發高齡社會金融商品,如長期照護保險、長期年金保險,以及推動舊保單轉換成年金險、醫療險及長期照護險,但速度依然緩慢,產品種類也只侷限於保險,而未見有其他金融商品問世,更遑論海外市場的開拓;在所謂打造數位金融環境3.0上,近期開放的線上約定轉帳、線上結清銷戶、線上申辦無涉保證人的個人信貸或房貸等存款、授信、信用卡、財富管理及共同行銷等五大類項下的12項業務,也僅是初階的數位金融業務,與大數據服務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至於,進擊亞洲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市場,路就更遠了。受制於各國法令及政治情勢影響,目前亞洲盃的戰績多半僅具有插旗的宣示效果,業務內容仍以提供海外台商在當地的放貸及外匯業務需求為主。由此可知,國內金融業打亞洲盃的準備多有不足,更凸顯出台灣在面臨新趨勢來臨時,仍缺乏宏觀又縝密的政策規劃。不過,亡羊補牢,猶時未晚,只要領航者能摒除規模做大即有戰力的盲點,正視未來金融業發展趨勢,並檢視自己的強項以權衡戰術的應用,台灣金融業者要在亞洲盃上打出亮麗成績,仍是大有可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