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異位性皮膚炎 「環境過敏原」是元凶
2015-04-30 03:18:07 聯合報 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
國內10歲以下兒童,平均每10個就有1個有異位性皮膚炎,很多家長認為它跟食物或藥物過敏有關;不過,皮膚科醫師表示,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原多半與環境有關,清潔室內環境、做好皮膚保濕、避免壓力過大,才是減少搔癢找上門的關鍵。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朱家瑜表示,很多人以為異位性皮膚炎跟食物或藥物過敏有關,或以為自費抽血驗過敏原就能診斷,但其實異位性皮膚炎前5大過敏原是塵蟎、蟑螂、貓毛、狗毛、花粉,極少與食物和藥物相關。
朱家瑜說,根據臨床觀察,8成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都在5歲前發病,2成是5到10歲間發病,極少數是青春期後發病;但約有近8成患者在青春期過後會好轉,但仍有兩成持續惡化,至於惡化因素依年齡不同,2歲以下患者惡化原因第一名為皮膚乾燥,其次才是環境過敏原和感染。
至於2歲以上兒童病情惡化的原因,則與環境中的過敏原最有關係,另外發現皮膚乾、天氣熱、流汗、曬太陽、壓力大或焦慮也會讓病情惡化。
朱家瑜表示,有些家長以為異位性皮膚炎小時候不治療,長大也能自行痊癒,但其實這是錯誤觀念,就像平常考試都考不及格的孩子,大考不可能突然就考一百分,異位性皮膚炎仍要及早治療,才可避免日後惡化。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曾發表「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和衛教手冊,學會秘書長黃毓惠建議患者平常應做好3項基本工作,在日常照護上,不管夏天、冬天都要做好保濕,冬天選擇滋潤型產品,夏天則選擇清爽型,避免阻塞毛孔;其次則是注意環境中的過敏原,家裡要定期清掃。
黃毓惠說,最後一項守則為避免情緒起伏太大,像是壓力太大、減少熬夜、暴飲暴食,都會讓病情惡化。
2015-04-30 03:18:07 聯合報 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
國內10歲以下兒童,平均每10個就有1個有異位性皮膚炎,很多家長認為它跟食物或藥物過敏有關;不過,皮膚科醫師表示,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原多半與環境有關,清潔室內環境、做好皮膚保濕、避免壓力過大,才是減少搔癢找上門的關鍵。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朱家瑜表示,很多人以為異位性皮膚炎跟食物或藥物過敏有關,或以為自費抽血驗過敏原就能診斷,但其實異位性皮膚炎前5大過敏原是塵蟎、蟑螂、貓毛、狗毛、花粉,極少與食物和藥物相關。
朱家瑜說,根據臨床觀察,8成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都在5歲前發病,2成是5到10歲間發病,極少數是青春期後發病;但約有近8成患者在青春期過後會好轉,但仍有兩成持續惡化,至於惡化因素依年齡不同,2歲以下患者惡化原因第一名為皮膚乾燥,其次才是環境過敏原和感染。
至於2歲以上兒童病情惡化的原因,則與環境中的過敏原最有關係,另外發現皮膚乾、天氣熱、流汗、曬太陽、壓力大或焦慮也會讓病情惡化。
朱家瑜表示,有些家長以為異位性皮膚炎小時候不治療,長大也能自行痊癒,但其實這是錯誤觀念,就像平常考試都考不及格的孩子,大考不可能突然就考一百分,異位性皮膚炎仍要及早治療,才可避免日後惡化。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曾發表「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和衛教手冊,學會秘書長黃毓惠建議患者平常應做好3項基本工作,在日常照護上,不管夏天、冬天都要做好保濕,冬天選擇滋潤型產品,夏天則選擇清爽型,避免阻塞毛孔;其次則是注意環境中的過敏原,家裡要定期清掃。
黃毓惠說,最後一項守則為避免情緒起伏太大,像是壓力太大、減少熬夜、暴飲暴食,都會讓病情惡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