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中共19大鋪陳的「強國之路」
2017-11-01 03:2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共19大之後,美國著名時事評論員、專欄作家法里德.扎卡里亞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指出在美國繼續受困於川普總統的日常古怪舉動和攻擊性言論之際,世界的另一端,正發生著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中國正在向外界發出將形成另一個超級大國的信號。
扎卡里亞的觀點,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中美對比之下巨大反差的印象,這當然也沒有錯,但從中國的角度看,與其說更著力於與美國的競爭,不如說中國更關注於跟自己比,中國正全力以赴地重返長遠歷史中(除了近200年)中國始終第一的世界地位──中共19大鋪陳的就是中國的「強國之路」或「復興之路」。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19大報告中提出了新判斷、新目標與新概念。新判斷有三:(1)中共黨及國家事業正在歷史性變革;(2)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因為在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情況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進入新時代,這也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在這樣的新判斷下,習近平提出了中國發展的新目標。習近平指出,綜合分析國際形勢和中國發展條件,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強國,意味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於全球,也意味著中華民族將以更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靠什麼?靠的就是新概念,新概念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具體地說,就是習近平治國理政大方略,分內、外兩大部分。內的部分包括了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五位一體(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生態)、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外的部分包括了一帶一路、全球治理倡議及全球布局。
五年前的2012年,習近平上任之初,就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願景。中共19大的報告,進一步把願景具體化為「現代化強國」。中國夢也罷,強國也罷,有無什麼具體指標可以判斷這樣的夢已經實現,這樣的目標已經達成了呢?就「復興」這個概念而言,應是指重新恢復到中華民族在長遠歷史中曾經有過的輝煌時刻,換言之,也即是:重返第一;重現威儀;重整江山。
就重返第一而言,中華民族各種指標包括經濟力、科技力、軍事力、文化力等等,在長遠歷史中均長居全球前沿甚至第一。如今GDP在全球的排名已自1978年的第15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二位,估計再10到15年,也即是2030年前後應可重返第一;軍事方面,綜合實力應僅次於美國。600年前,中國曾是全球第一海洋強國,其後沒落,被九個海洋強國超越,21世紀的中國當可望再度成為數一數二的海洋強國;科技方面,普遍也在回升之中,專利申請僅次美國,量子科技已領先全球。
就重返威儀而言,漢唐盛世,無論典章制度、文明禮儀、文化生活哲學等均是各國仰慕及學習的典範。中國近代歷經百年衰落,加上文革動盪,一度被全球漠視,但隨著綜合國力快速崛興,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模式似乎正在被全球重新認識、重新評價及重新尊重之中。
就重整江山而言,習近平指出,中國領土與主權的完整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海峽兩岸經過30年的重新接觸與交流,經濟、社會、文化的融合日增,如果中國大陸果如19大報告所強調的,將努力滿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美好生活的需求,那麼兩岸最終走向,更值得關注了。
公告版位
- Nov 01 Wed 2017 04:18
經濟日報社論/中共19大鋪陳的「強國之路」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