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胡亂補貼救不了經濟,更救不了選情
2015-11-01 03:17:18 聯合報 社論
行政院最近推出各種刺激、獎勵、補貼方案,為失守的「保一」目標不斷下猛藥。但各種刺激方案提得雖多,今天三隻箭、明天五張大補帖、後天再來七顆還魂丹,經濟態勢卻看不到什麼起色。久而久之,媒體與民眾都顯得無感,就像刺激藥物使用過度以致失去反應一樣,反變得渾渾噩噩。毛內閣日昨再度推出多項提振民間消費的補助方案,其實未脫僵固思維,台上那群財經首長的觀念與心態值得檢討,這些消費補助方案的拙劣當然也難以收效。
撇開我們無法左右的國際市場不談,影響一個國家經濟表現的內需市場概有三大塊,分別是:民間消費、民間投資、政府購買。如果我們僅從「需求端」去分析這三類支出行為,必然有其結構上與思考上的盲點。就結構面而言,民間投資衰退,可能是環評制度阻礙、管制法規不合理、投資環境不如鄰近國家等因素影響。如果是政府採購不足,則可能肇因於政府稅收短缺、預算編列不足、國會審查阻礙、行政效能不彰等。若要解決內需不足,當然應從這些制度或政策面的缺陷切入。然而,研擬提出政策的科員科長,通常不會有「解決制度問題」的視野,所以只能在政府支出的框架下從低水位的地方下手。如此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然激不起社會的共鳴。
從需求面切入救經濟的另一個盲點,就是忽略供給面、生產面、技術面的因素,一味著重短期的景氣刺激。台灣經濟近年來的低迷,固然有國際經濟景氣的影響,但更大的問題在產業的結構轉型。四十年前台灣關稅重、保護壁壘嚴重,在美國人的壓力下政府逐漸開放,推展自由化國際化,那是正確的。四十年來台灣在自由開放的大環境下,逐漸以台商靈活機動的經營策略打下一片天,但這片天地確有產業內涵與結構的侷限。當代工、組裝的產業優勢逐漸被對岸、越南、印度等後進國追上,台灣勢必要另尋新的產業出路。經濟部官員的盲點,就是習慣將經濟數據不佳視為「景氣」問題,而無法就真正的病因對症下藥。
照理說,經濟部與國發會的任務就是要協助廠商尋找新出路,但多年來的經濟決策卻非如此。決策官員似乎耽溺於刺激手段的運用,以為經濟體系對於政府的政策都會產生制約反應:藍燈亮了戳一下,景氣就會好轉。多年來,台灣財經政策都聚焦在各種租稅減免、加工出口優惠、減稅刺激購買、廉價港區土地、鼓勵營建業銷售,乃至強調股市交易量和漲價幅。如此自我摧殘近廿年,台灣的經濟體質當然日漸衰弱。如此長期務虛而不務本,每逢選舉更要提出所謂「政策利多」,這樣的執政艦隊既挽回不了大局,也刺激不了景氣。
台灣經濟近日由「保一」變成「負一」,這其實不是景氣問題,已如上所述。即使從刺激景氣的觀點看,行政院這次提出的節能減水、國民旅遊、網購促銷等方案,也顯然效果有限。這些消費行為多數具有「跨時替代性」,例如旅遊、網購、節能熱水器、農具機械,都是「可以現在消費,也可以未來消費」的項目。因此,政府補貼的刺激,只是讓民眾把本來將在其他時點消費的金額提前,最後的總消費金額不會有太多增加,只是平白燒掉政府的補貼預算。經濟首長聲稱此一方案有四倍的乘數效果,幾如起乩念咒,官員一頭熱,多數民眾卻無感。
總統與立委大選在即,執政黨選情不佳,這是客觀事實。也許因為如此,行政院動不動就要提出刺激方案,想要力挽狂瀾。但現實是,台灣當前的經濟困難,不就是由一批腦袋不清的科長部長搞出來的嗎?整天喊降稅救經濟的、鼓動總統與閣揆要學安倍晉三射箭救經濟的,不都是同一批人嗎?毛揆年初大張旗鼓祭出的救經濟之箭,支支落空,為何如今還要請同一批人再來一次?
行政院新推出的「消費提振方案」,猶如「跳樓大拍賣」,不但救不了經濟,也救不了選情。在野黨揶揄一句「有政策買票之嫌」,所創造的新聞與網路效應,甚至可能帶來反效果。執政黨選情已經落後,如果再加上這些拙劣的經濟決策搶版面,真不知決策官員是在幫誰助選?
公告版位
- Nov 01 Sun 2015 18:08
聯合/胡亂補貼救不了經濟,更救不了選情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