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花壇「百萬夜景」 藏在紅龍果園裡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12 17:45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即時報導



時序入冬,農民使用光照調節農作產期,彰化縣花壇鄉文德村果農入夜後點燈延長紅龍果生長期,果園晚上在成片稻田間成為亮點,還有人沿著光源尋找夜景,紅龍果園夜色成為鄉內特殊景點。

花壇果農黃金田5年前與妻子趙滿珠開始種植紅龍果,兩個門外漢時常到二林鎮取經,利用黃豆、茶葉與蛋殼改善土壤,以草生栽培提升競爭力,種出安全品質佳的紅龍果。

紅龍果盛產期在6月中旬到11月下旬,果農一般在10月後才採夜間照明,秋冬期間日夜溫差較夏季盛產期大,有利於果實生長,果肉重量可增加約3成。

趙滿珠說,台灣紅龍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夏天產量大價格不好,延長秋冬產期的經濟效益較佳,趁植物還沒休眠前就得夜間照明,使用黃光能保溫,產量因此能增加4到5成。

「遠遠看以為在辦耶誕趴」花壇鄉民葉尚雯說,紅龍果適合生長在排水性好的砂質土壤,鄉內種植紅龍果的人少,但「黃金果園」的紅龍果大又甜聲名遠播,果園夜色還被稱為花壇的「百萬夜景」。

36

花壇鄉文德村紅龍果園夜間燈火通明,被鄉民稱為當地的百萬夜景。記者林敬家/攝影
37

花壇鄉文德村紅龍果園夜間燈火通明,果農增加夜照延長生長期。記者林敬家/攝影
38

花壇鄉文德村紅龍果園夜間燈火通明,被鄉民稱為當地的百萬夜景。記者林敬家/攝影
農民

屏東萬金聖母遊行 森巴鼓、舞獅踩街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12 05:30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39
萬金聖母聖殿昨天舉行主保堂慶,聖母遊行受到數千教友簇擁。 記者翁禎霞/攝影
屏東縣萬金聖母聖殿昨天舉行開教155年主保慶典,今年8月曾遭人縱火的聖母像,在修復後昨天首度參與遊行,在數千教友虔誠隨行下,聖母再展風華。
為響應環保,今年教堂特別宣導不放鞭炮,改以森巴鼓、舞獅、棍隊等踩街,神父徐清賢歡喜有這麼多人來「逗熱鬧」,他說,萬金教堂開教150多年來,聖母像第一次遭人縱火,所幸很快再展風華。年年扛聖母遊行的教友全部報到,展現虔誠。

萬金聖母聖殿是西班牙道明會士郭德剛神父在100多年前,從高雄前金步行至萬巒鄉萬金村設立,開啟天主教在屏東傳教的歷史,每年12月都吸引大批教友南下朝聖。

屏東縣府自2011年起擴大行銷萬金聖誕季,加入光雕秀,吸引近百萬人潮,但因人潮太多,衍生不少問題,有人認為光雕秀已干擾教堂的莊嚴氣氛,因此縣府今年取消光雕秀,改在吾拉魯滋部落舉辦「燈雕」,聖殿前僅設燈區,15日會在聖殿舉辦點燈儀式。

萬金聖母聖殿神父徐清賢表示,今年聖誕季活動雖然改變形式,依然歡迎民眾以另一種心情享受聖誕季的美好。

嘉縣大林鎮這條4米寬農路 曾是清朝官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12 05:30聯合報 記者謝恩得/大林報導


40
嘉義縣大林和雲林縣斗南交界有一條不起眼的產業道路,正是清朝至日據時期的官道。 記者謝恩得/攝影
台1線省道嘉縣大林鎮北段旁的農園產業道路,正是早年的清朝官道,也是1895年乙未戰爭日軍從彰化南下,在大林遭遇台灣抗日軍隊重擊的古戰場,南華大學老師楊仕樂和學生們兩天來,隨著乙未戰爭專家張健豐大林古戰場巡禮,回顧這段被忽略的歷史。
大林子弟張健豐研究抗日「乙未戰爭」10年並發表3本專書,最新一本是「東武天皇在台灣戰死.探訪北白川宮遺跡」。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楊仕樂表示,南華就在大林,邀請張健豐以兩天時間,帶師生走訪乙未戰爭大林古戰場,以及十股圳等先人早年開拓遺留至今的史跡。

一行人搭車沿台1線到雲林縣斗南和大林鎮交界處,有1條路寬約僅4公尺農路,往北是沒入果園的泥土路,來到華興溪(石龜溪)岸,張健豐說,這條路就是清朝的官道,即官方指定路徑,無論騎馬坐轎走路都走這條路,乙未戰爭時,日軍也沿此路徑南下進入大莆林(大林舊稱)。

農路往南經過大林糖廠旁,如今也是村民的捷徑,在鹿窟溝(育菁親水公園)的橋梁附近,日軍和台灣抗日軍隊在此激戰,張健豐說,日軍在此死傷慘重,官方紀錄卻刻意輕描淡寫。後來有名的大莆林水鬼,早年曾與嘉義城隍廟、北港媽祖齊名,民間還在日本大正5年設置鎮撫亡魂石碑,他推測水鬼之說,應與乙未戰役時在鹿窟溝死傷慘重有關。

楊仕樂說,經過張健豐的講解,並到各個抗日古戰場巡禮,歷史在眼前活過來。學生和與會民眾說,如今走過台1線大林到斗南,看著一旁農田間的小徑,好像看到清官和日軍走在路上,對大林和台灣史有了新的認識。

日軍﹒抗日﹒南華大學

騎單車、採菱角 深度遊宜蘭52甲濕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12 05:30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宜蘭報導


41
宜蘭縣政府舉辦生態輕旅遊活動,由環保團體帶領民眾搭鴨母船認識生態,並且採菱角。 圖/宜蘭縣政府提供
宜蘭52甲濕地擁有豐富的水文資源,吸引珍稀鳥類棲息,宜蘭縣政府在此推動友善耕作,復育菱角等水棲植被,成效頗佳,昨天舉辦「52甲濕地生態單車輕旅遊」,串連人文與生態,帶領民眾更貼近大自然。
52甲濕地的地勢低窪,常年積水,形成潮汐淡水沼澤特殊生態,每年冬季吸引黑面琵鷺等保育鳥類棲息。縣府農業處近年來推動友善耕作,不灑化學農藥,種植適合水生環境的菱角,從去年觀察至今,吸引不少水雉到此棲息,增加保育鳥類的多元性。

為讓民眾更了解濕地生態,縣府首度舉辦「52甲濕地生態單車輕旅遊」 ,由荒野保護協會及社區人員帶領騎乘單車,沿途造訪福德廟、百年風箱樹、三奇大道等地區,看到珍稀鳥類,並搭乘鴨母船體驗採菱角。

荒野保護協會秘書王俊明說,菱角能聚集水棲昆蟲,增添生物多樣性,年產值比稻米高,兼具生產、生活及生態的三生共存,對人或環境都有幫助。

濕地﹒單車﹒黑面琵鷺

台南太子宮大醮 1.7萬神尊進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12 05:30聯合報 記者吳政修/新營報導


42
新營區太子宮本月16至24日舉辦羅天大醮,至昨天進駐的鑑醮神尊已1萬7000多尊,可望破世界紀錄。 記者吳政修/攝影
台南市新營區太子宮為全台供奉中壇元帥(三太子)的總廟,本月16日至24日舉行羅天大醮,申請鑑醮神尊的金氏世界紀錄認證,至昨天已進駐1萬7000多尊,民眾形容「神氣十足」,可望破鑑醮神尊的世界紀錄。
太子宮在清朝康熙2年先民奉請來台奠基現址已近400年歷史,每年農曆9月9日為太子爺聖誕千秋日,全台分靈的神尊有3萬多尊,從農曆7月至9月9日為進香期,過爐神尊金身高峰一天可達4000尊,堪稱是規模最大的神像遷移潮,為市定的民俗文化活動。

台灣之前宮廟的鑑醮神尊金氏世界紀錄為1萬3637尊,太子宮這次舉行羅天大醮,主委王献彰說「希望太子宮在歷史上留名」並申請金氏世界紀錄認證,至昨天進駐神尊1萬7000多尊,破世界紀錄指日可待。

太子宮顧問王振明說,來自馬來西亞也是供奉三太子的神壇日前來台尋根,經過新營太子宮時,乩童起乩進入稱太子宮是該壇神尊祖廟,進香團捐款購買太子宮的分靈神尊,並擔任鑑醮神尊,為神奇插曲。

金氏世界紀錄﹒三太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