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泰平段木菇 不過庄的美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7 08:36 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雙溪報導


image

雙溪泰平里山頭林木蓊鬱,其中酸性體質的柯木和楓木就是適合菇生長的木種,和一般的菇相比,菇中極品「花菇」菇面有如花朵一般的綻裂紋路,往往拿來送禮、國宴。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
新北市雙溪泰平里位於山腰,長年溼氣重、雲霧繚繞,居民常開玩笑骨頭濕到要「生菇」,但其實近期冬春交際,陰雨綿綿,正是種菌養菇好時節,無奈當地人才外流,產量少。從事農業30多年的呂崇維前年回鄉當菇農,培育優質段木菇,「沒有比這裡更好吃的菇了。」

泰平段木菇已有一甲子歷史,地方上甚至還有「雙溪泰平香菇不過庄」的俗語,原因之一是因為菇好吃到打包開賣前,就被鄰里、親友和識貨的老主顧搶購一空;二是因為栽種的人不多,產量很少。

呂崇維是雙溪人,數十年前就跟著家人種菇,後來去外地打拚、四處學習農業技術,但眼見家鄉人力不斷外流,很是感慨。近年他「養精蓄銳」,一甲甲向泰平鄉親收購閒置林地,累積了一整個山頭後,前年決定回鄉當菇農。

image

雙溪泰平里山頭林木蓊鬱,其中酸性體質的柯木和楓木就是適合菇生長的木種,和一般的菇相比,菇中極品「花菇」菇面有如花朵一般的綻裂紋路,往往拿來送禮、國宴。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
他說,菇看似隨處可生,其實種起來很不容易,市面上的菇是在恆溫溫室用太空包繁殖,但泰平地勢得天獨厚環境,菇的口感特別Q彈。

尤其是菇中極品「花菇」,菇面有如花朵一般的綻裂紋路,往往拿來送禮、國宴,當菇長得好才會「進化」成花菇,可遇不可求;但呂崇維說,他的菇寮從海拔400公尺到800公尺,長年低溫、霧重,「花菇比例高,別的地方模仿不來。」

雙溪泰平近年來人力流失,只剩老一輩人家或退休回來養老,將種菌養菇當成沒負擔的退休活動,呂崇維想趁著還有體力、讓大家吃到好菇,「讓菇過庄」。

雖然辛苦,但他說,擁有整座山坡的菇很幸福,尤其是當天氣好採菇時,看到在陽光照射下,林中分生孢子漫天飛舞,宛如白色精靈一般飄散,比忘憂森林還要美。

image
工人們將菌種灌入木頭後,還會為木頭封蠟,以免壞菌跑進去。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
養菇人最怕… 白蟻啃木

種瓜得瓜,但要種「菌」才能得菇!雙溪菇農呂崇維說,從種菌到採收香菇的整個流程十分繁瑣,是個細密的產銷鏈,環環相扣,尤其雙溪泰平種菇人家從不用農藥,最怕白蟻吃了木頭,山羌吃了菇。

雙溪泰平里山頭林木蓊鬱,酸性體質的柯木和楓木是適合菇生長的木種,鋸成一段段拿來種菌養菇最適合,段木菇吸收的是天然森林浴,長出的菇和平地種植「吹冷氣」的菇很不相同。

呂崇維說,一段木頭只能養菇2到3年,時間到了就要從頭來過,鋸木後得鑽木、將菌種置入,並在洞口封上一層蠟,以防壞菌跑進去,否則整枝木頭會「壞了了」。

封蠟後的跑菌流程得很有耐心,讓菌慢慢在木頭裡面擴散,1個半月後就可以「散場」,將木頭放進菇寮,等著菇兒鑽出頭。

通常種菌在1至2月間進行,3月已算進度落後,呂崇維日前從桃園復興鄉找來一支精良的原住民種菌隊伍幫忙,4個人分工合作,手腳俐落,幾天就完工。

菇農把菇兒當寶貝,散置在菇寮內的木頭,為免白蟻腐蝕,地上得鋪著地毯,還怕有山羌闖進來偷吃,得用黑色網布當簡易圍籬,「山羌前腳一躍趴上木頭,可以從上吃到下」,呂崇維無奈地說,但「因為松鼠會空降」,還是防不勝防。

1年後,成果就見真章,但菇農還得烘乾香菇、分類包裝成袋,再尋找通路銷售。堅持有機栽種的呂崇維工作一年到頭不停歇,他說,有次一隻大冠鷲闖入想吃菇,卻一頭撞上網子,「後來想想,讓牠們想吃就吃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