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催動民間投資 突破經濟困境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27 03:4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國內兩家重量級企業投資美國的新聞,引起國人相當大的關注。一是台塑企業預計投資近新台幣5,000億元,包括規模最大的路易斯安納州94億美元投資案。另外,台積電也傳出有意赴美設立最新的3奈米製程技術晶圓廠,投資額也高達5,000億元,雖然台積電表示還未定案,但政府仍極力慰留並引發諸多討論。
台塑與台積電是台灣在傳產及高科技的龍頭企業,赴海外設廠可能引發上下游供應鏈相關產業的移動,影響當然不能小看。但是,相較於兩大企業持續投資,整體上市櫃公司的投資動能,卻已呈現後繼乏力的現象。
根據統計,去年上半年國內企業擴廠投資額僅剩234億元,較前年同期衰退34%,連續三年衰退;台灣的外人直接投資金額(FDI)也創四年新低。根據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公布,2015年全球外人直接投資金額達1.76兆美元,大增38%,這是繼2012年到2014年連續三年負成長以來首度回正。但是,台灣2015年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24億美元,年減率達14.9%,創四年新低,明顯遜於香港、新加坡、南韓等鄰近國家。
如今台灣面臨最大的問題,不僅是企業在國內投資金額衰退,更嚴重的是台灣企業根本不投資,即使海外投資也乏善可陳。投資嚴重不足已是台灣經濟與產業成長受限的最大原因。
再看看近幾年上市櫃企業配發現金股息的比率與金額愈來愈高,更能夠一目瞭然。根據統計,去年整體上市櫃公司發放1.13兆元現金股息,已連續兩年超過1兆元,而今年在許多公司陸續宣布高額的配息政策後,推估股息發放很可能還會再創高。2016年上市櫃公司全體獲利約1.7兆元,若以六成至七成的發放率估算,預計可配發出1.02至1.2兆元的現金股息,再加上近來企業流行現金減資,公司將現金還給股東,並讓公司的資本額減少,預料投資人會拿到的現金,可能再創新高。
對投資人來說,企業將大部分獲利以現金股息發放,讓股東獲得合理回報,原本無可厚非,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企業不再配發股票股利,也代表經營者認為產業成長已有限,不再需要大舉投資,這種現象,正是台灣出現成長瓶頸及投資動能不足的根源。
因此,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國外及本地企業加碼投資,絕對是要持續努力的方向,但若企業要往海外投資,政府和輿論也別老是以舊觀念來限制或批判,每個企業的發展都有其全球戰略,不同產業也有不同階段的需求,老是想把企業綁在國內,過去液晶面板產業未及時走出去的錯誤政策,就可能再發生。而且,如果企業能夠到海外征戰,即使投資不在台灣,對企業的成長仍有大貢獻,根據統計,上市櫃公司的海外投資占盈餘比重都在三成以上,企業能獲利,受惠的是全體股東,絕對應該正面鼓勵才對。
其實,目前台灣最努力在海外併購的例子就是鴻海,去年鴻海集團斥資近4,000億日圓入股夏普,如今日商東芝有意出售記憶體事業股權,鴻海也表達高度興趣。此外,鴻海集團去廣州投資面板廠,以國際聯盟與跨界經營等策略,推動企業繼續成長,都展現企業家不畏征戰的大格局,足以給許多保守的政府與企業部門做對比與參考。
此外,更重要的是,當政府很努力要在財政拮据下,推動前瞻基礎及數位等建設時,別忘了企業大量配息,真正有錢的是在民間,如何讓民眾恢復信心,願意加碼投資,而非現在大部分資金都流向海外,或是放在固定利息的定存。台灣的產業投資已經落後,未來的衰敗已隱約可見,政府若不對產業困局有感,拿出辦法創造實績,恐怕才是真正災難的開始。
台積電﹒台塑﹒東芝﹒奈米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27 03:4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國內兩家重量級企業投資美國的新聞,引起國人相當大的關注。一是台塑企業預計投資近新台幣5,000億元,包括規模最大的路易斯安納州94億美元投資案。另外,台積電也傳出有意赴美設立最新的3奈米製程技術晶圓廠,投資額也高達5,000億元,雖然台積電表示還未定案,但政府仍極力慰留並引發諸多討論。
台塑與台積電是台灣在傳產及高科技的龍頭企業,赴海外設廠可能引發上下游供應鏈相關產業的移動,影響當然不能小看。但是,相較於兩大企業持續投資,整體上市櫃公司的投資動能,卻已呈現後繼乏力的現象。
根據統計,去年上半年國內企業擴廠投資額僅剩234億元,較前年同期衰退34%,連續三年衰退;台灣的外人直接投資金額(FDI)也創四年新低。根據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公布,2015年全球外人直接投資金額達1.76兆美元,大增38%,這是繼2012年到2014年連續三年負成長以來首度回正。但是,台灣2015年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24億美元,年減率達14.9%,創四年新低,明顯遜於香港、新加坡、南韓等鄰近國家。
如今台灣面臨最大的問題,不僅是企業在國內投資金額衰退,更嚴重的是台灣企業根本不投資,即使海外投資也乏善可陳。投資嚴重不足已是台灣經濟與產業成長受限的最大原因。
再看看近幾年上市櫃企業配發現金股息的比率與金額愈來愈高,更能夠一目瞭然。根據統計,去年整體上市櫃公司發放1.13兆元現金股息,已連續兩年超過1兆元,而今年在許多公司陸續宣布高額的配息政策後,推估股息發放很可能還會再創高。2016年上市櫃公司全體獲利約1.7兆元,若以六成至七成的發放率估算,預計可配發出1.02至1.2兆元的現金股息,再加上近來企業流行現金減資,公司將現金還給股東,並讓公司的資本額減少,預料投資人會拿到的現金,可能再創新高。
對投資人來說,企業將大部分獲利以現金股息發放,讓股東獲得合理回報,原本無可厚非,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企業不再配發股票股利,也代表經營者認為產業成長已有限,不再需要大舉投資,這種現象,正是台灣出現成長瓶頸及投資動能不足的根源。
因此,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國外及本地企業加碼投資,絕對是要持續努力的方向,但若企業要往海外投資,政府和輿論也別老是以舊觀念來限制或批判,每個企業的發展都有其全球戰略,不同產業也有不同階段的需求,老是想把企業綁在國內,過去液晶面板產業未及時走出去的錯誤政策,就可能再發生。而且,如果企業能夠到海外征戰,即使投資不在台灣,對企業的成長仍有大貢獻,根據統計,上市櫃公司的海外投資占盈餘比重都在三成以上,企業能獲利,受惠的是全體股東,絕對應該正面鼓勵才對。
其實,目前台灣最努力在海外併購的例子就是鴻海,去年鴻海集團斥資近4,000億日圓入股夏普,如今日商東芝有意出售記憶體事業股權,鴻海也表達高度興趣。此外,鴻海集團去廣州投資面板廠,以國際聯盟與跨界經營等策略,推動企業繼續成長,都展現企業家不畏征戰的大格局,足以給許多保守的政府與企業部門做對比與參考。
此外,更重要的是,當政府很努力要在財政拮据下,推動前瞻基礎及數位等建設時,別忘了企業大量配息,真正有錢的是在民間,如何讓民眾恢復信心,願意加碼投資,而非現在大部分資金都流向海外,或是放在固定利息的定存。台灣的產業投資已經落後,未來的衰敗已隱約可見,政府若不對產業困局有感,拿出辦法創造實績,恐怕才是真正災難的開始。
台積電﹒台塑﹒東芝﹒奈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