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健康管理/醫療革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9 04:04 經濟日報 王欽堂

這家復健科診所和多數的健保復健科一樣,醫師給你處方後就開始蓋章數格子的工作。西醫處理疼痛的方法,千篇一律是電、熱、超音波或牽引力等。技術員似乎早已忘了學校所教,運用徒手治療及對病患衛教工作的重要,更不用說對病人造成疼痛原因的關心了。這種機械式的復健療程似乎大家也見怪不怪,但這是不是正也是整個健保體系下醫療現況的縮影?

我和許多上班族一樣,因上班久坐,加上姿勢不正確,而有肩頸疼痛困擾。求助於西醫復健科時,就用上述的電熱、超音波等來處理。找健保中醫時,處理的方法則是在經絡上針灸治療,而每次健保規定最多僅三根針灸,始終成效不佳。

《疼痛是你最好的醫生》(原名The Body Doesn't Lie)一書,作者薇琪.維拉柯妮斯出生於希臘雅典,她是一位歐洲整骨療法專家,專長是整骨療法,長期治療皇室芭蕾學校舞者及無數劇團舞者。她說,「疼痛是一個機會,疼痛不只是表面所見,它可能是關於你的生活、關係、工作、心智狀態的真相。」東西方醫學都同意身心互為影響,當然,疼痛就有可能是來自於生命中某段時間的創傷和失落。

主流醫學的限制

疼痛也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然而如果疼痛的問題如此多元,當然探討的面向及處理的方法就需要很廣泛。而健保和主流醫學卻限制了這些可能性。因此,整個健保體系下的醫療功能,除了發揮急症救治能力外,剩下的,就是在做暫時消除各種「症狀」的工作。

最近因為健保費率將調降,有關健保財務議題又成為輿論焦點。至今年10月底,健保安全準備金為2,165億元,已經達到4.83個月,超過最高三個月的法定上限,被研議要調降費率。只是過去健保財務一向困窘,最慘的時候還曾向銀行貸款1,000千億元,突來的超收讓各方覬覦。代表消費端的產業代表,當然希望在經濟前景不佳之下,減輕雇主和投保人負擔。而醫療體系的代表則強調,超收的錢當然要優先補償過去「核刪」的費用,和改善所謂「五大皆空」的問題。

遇到選舉,利多突然多了起來。只是如果依照目前健保支出年成長率6%不變,恐怕很快又要調高費率。公衛學者專家主張建立收支連動機制,讓健保費率和石油一樣是機動性的調整,或可能是一個較可行的政策機制。

台灣醫療支出占GDP的比重是6.6%,低於韓國的7.4%及日本的10.1%,更低於歐美國家。若要跟上國際標準,同時隨著國內人口老化趨勢,將來健保支出必定更多,保費收入勢必也要增加。只是這個支出的成長,應該是用在健康照護的哪一個環節,才是最值得投資的方向,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議題。

醫療給付的盲點

知名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在他《醫療革命》 (原名Redifining Health Care)書中指出,過去20年,健康照護已經不再是美國人引以為傲的事。美國每年花在健康照護上將近2兆美元,費用仍不斷上漲,幾乎造成國家危機;品質問題是美國健康照護另一個重大問題,「醫療過失」是美國主要的死因之一,一項研究指出,每年有高達22.5萬人到28.4萬人因此死亡。

波特教授建議以「包裹式定額給付」 (Bundled payment)的方式,涵蓋病人在整個診療過程所有醫療服務的費用,如此才能將費用及醫療提供過程的內容,與「醫療價值」相互連結。而目前台灣和美國仍然使用「論量計酬」給付制度(Fee-for-service reimbursement),這種給付方式是按醫療提供者的服務量計酬,顯然與創造病人價值的精神相違背。

首都市長日前談到健保問題時直陳,「大家都知道健保問題所在,但就是沒有人敢改。健保應先確認是社會福利還是保險,如果是保險就要回歸保險的本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許多問題都是「知易行難」,知道但是做不到。政策推動如此,落實健康生活方式不也是如此?

健康管理/BMW養生術 幫你健康加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9 04:04 經濟日報 張晴宜

《健康力,就是競爭力》(經濟日報出版)作者、哈佛健康事業董事長王欽堂日前在新書分享會上談師法自然的養生之道,他呼籲,現代人想健康就要正確地吃,儘量吃「真食物」,避免或少吃「類食物」及「食品」。

王欽堂投身預防醫學事業20餘年,見證全民健保實施後醫療環境的改變,也看到近20年來國民醫療支出的成長和國人健康每況愈下的矛盾。有鑑於此,希望藉由長期以來對醫療體系及職場健康的觀察和體悟,將畢生專業集結成書,促使國人愛護自身健康,為個人找回「健康力」,為企業找出競爭力!

王欽堂與讀者互勉,想要健康,就要正確地吃,儘量吃「真食物」如地瓜、南瓜、洋蔥等保有原形狀的食材,避免或少吃「類食物」及「食品」。回歸正常、師法自然,其實就能讓複雜的人體正常運作,減少毒素的積累。

他舉自己為例,早餐很簡單,只有一杯飲料,是由十幾種食物製作打汁的「精力湯」,平時以「少油、少鹽、少糖」的原則調理食物,若難避免外食或應酬,就儘量挑「食物」吃,同時每樣菜色也酌量減半食用。

王欽堂也提出「BMW」養生術概念,BMW分別為Bike(單車)、Metro(捷運)和Walk(走路)。他指出,上班族常說沒時間運動,其實隨時隨地都可以動,讓心跳達到一定速率,身體處於燃燒脂肪狀態至少20分鐘,可以代謝內臟脂肪,勝於長時間運動的效益。

他說,健康沒有特效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對健康多一點關心與重視,並定期落實健康檢查及檢後健康生活改善計畫,身體有問題才能及早發現,解除可能罹患疾病的危機。


圓夢計劃/創業經驗的學與得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9 04:04 經濟日報 ▉傅安國

相信大家都聽過老生常談的這句話:「成功有方法,失敗有原因。」但值得玩味的是,又有多少人真能對所謂的方法與原因,心有所領悟?

有二個同質店家,位址在極近的同區域內。在筆者約莫10來分鐘的觀察下,A店的年輕經營者低頭滑手機,偶會抬頭看看周遭,但沒有聽到他對過往消費者打招呼或做出任何引客的動作。B店是另一位年長經營者,派出二位女兒站在其促銷文宣板前,不斷地對著過往消費者說:各位叔叔阿姨,姐姐哥哥,我們的美式咖啡特價39元喔,歡迎購買,裡面坐…。

「創業過程不是學到就是得到。」寶碩財務科技總經理陶宏德如是認為。

因此,創業者該自診並認清你在創業所得到和學到的經驗或方法究竟是助力還是礙石?應該及時改善舊法或持續偏執?抑或是一直停滯於現狀而不思作為?

時間總會帶出最真實的答案,創業者要能由經驗觀察中學習、及時調整創業戰略及運用資源吸引顧客的眼光。立即放掉我執,在你真能看清創業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和方法後。誠如電影《蜘蛛人》中的一句台詞:「是選擇造就了我們,而我們永遠能選擇對的事。」

「凡事多思維,切莫猝瞋怒,今日用不上,必定有用時。」以古代哲人說的此話,期勉現在和2016的準創業者們,好學,好得。

(作者是經濟部創業圓夢計劃創業輔導顧問)

管理陀飛輪/要徑流程 排除關鍵瓶頸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9 04:04 經濟日報 ▉邢憲生

有時我會在上課時要求全體學員朝同一方向排成一列,在不能說話、不能偷看的情形下,將一些數字從最後一位學員用碰觸的方式傳到最前面的那位學員。

雖然學員們會選擇不同的策略來完成使命,而傳遞數字的速度也會因方法不同大異其趣,不過有一個相同的現象倒是不停的出現:傳遞的成效會因為某一位學員的疏失、忌諱、或是不熟悉而不如預期。

此時,如果隊伍的領導不去做調整,在不能摒棄任何一位成員的要求下,過程中的這位「瓶頸」就必定會繼續拖累整個團隊。「這時該怎麼做才是最恰當的?」有學員詢問。

記得小時候,學校的老師會舉辦一些戶外教學、遠足來滿足好動的小學生。但因為小朋友走路的快慢難以掌控 ,排隊行進的速度常讓老師們頭疼不已。如果當時有兩、三位老師或家長隨行,在首尾相互照應,還能控制住隊伍長度,若只有一位老師帶領,事情就比較麻煩了。

往往排頭的學生不是抱怨後面的同學走太慢,或是率性地跑個人影全無,就是殿後的學生哀號前面的人走太快,或是因踽踽獨行而逐漸脫隊。

面對隊伍行進上的困境,老師有時會強硬地要求所有學生保持一定的速度。不過在違反人性的情形下,老師最後還是會因為無法控制而累得精疲力竭。

有一回,一位導護老師在放任我們隨意地走一段路後,叫住了最前頭的學生,並且要求其他的學生靠攏上去。接著,她將整個隊伍調轉了180度,讓原先走最慢的學生排在最前頭領路,而所有的學生都不能超過前一位同學。

這種緊隨領頭的安排解決了隊伍太長的問題(腳程最慢的學生擋住了比他快的同學),整體隊伍行進速度也增快不少(排後面的學生會不停地催促前面走快一點)。

由於一個用木片箍成的水桶其裝水的多寡,是由其組成木片中最短的那一個高度所決定的,而再強韌的鏈條最後也會在最弱的環節上斷掉,因此如何避免最弱的部分或人員成了破壞整個系統或組織運作的害群之馬,就是領導者必須承擔的責任。

在專案管理中,有所謂的要徑流程方法(Critical Path Method, by DuPont )來管理過程中的關鍵瓶頸。譬如,在專案中如果有幾個部分都必須要完成,那麼花費時間最多的部分就必須先動手做。因為,一旦拖到剩餘的時間不足以完成這個最耗時的部分時,整個專案勢必無法準時完成。

其實在行進任務中,那位導護老師就是運用類似的手法,來處理隊伍行進中的關鍵瓶頸(讓最慢的學生走在前頭成為最被關注的激勵對象)。一旦瓶頸的影響力被降低了,隊伍的表現就會不一樣。

不過,專案過程中的瓶頸可能是由人、事或是物所造成的。對於事或物所引起的瓶頸,我們可以很直接地藉由調整、繞過或放棄來消除它,但是由人所引起的瓶頸,就不宜輕易地用排除關鍵人員的手法來處理。除了因為人是感情的動物,當事人以及周遭的夥伴會受到處理的手法影響外,大部分因人引起的瓶頸其實是可以從目標的重新訂定、專業能力的加強、以及個人動機的提升來消除。

因此,倘若領導者能以開放的心胸,承認系統中必然的不足,並且願意虛心地找出關鍵瓶頸後面發生的原因,再對症下藥,那麼其所須付的代價將會遠低於只是換人或是放棄之類的選擇。同時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同理心,以及以身作則的影響下,也可對專案中參與者產生正向的激勵效果。

(作者是資深企業顧問,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