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舒國治/在紐約開中國餐館之探討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4 01:26聯合報 舒國治

在美國,普遍言,中國菜甚是有名。且有名了一百年。然中國菜教人覺得「不爭氣」,亦已然有了至少卅年。猶記八十年代,旅行美國各地見泰國館雖是後起小老弟,普遍較乾淨,且價錢略高於中菜。九十年代在英國,見印度菜已不便宜,並且亦要弄成比中菜似要更領風潮。

倘以紐約市為例,韓國菜最顯興旺氣,尤其西卅二街左近早被戲稱為韓國城可知。而韓國餐館一家接著一家,入坐的食客,全世界各種族皆有,顯然大夥皆能認同這種菜式的吃法。連我這種在紐約北面五、六小時的森林山嶺區飽賞楓紅幾十天後來抵「大蘋果」,被問及想不想念亞洲食物時,我竟道:想,但不必非得吃中國菜!於是朋友帶我吃了韓國菜,且吃了三次。

人在西洋國度,想吃家鄉口味,例如米飯、醃製的菜、醬油調味的肉、或熟悉的咬嚼質地,這是頗美的感覺;再來就是如何滿足它而已。中國人到了北美,想吃故鄉食物,結果見了韓菜,甚至連中菜都不考慮了,這是很值得玩味之現象。

我懷疑中國菜在美國或許有一實況,即要不是有太多的傳統唐人街「蘑菇雞片」(Mu Goo Gai Pin)式的老式餐館,要不就是偶有幾家極高檔如洛杉磯卅年前的China Club那種貴館子。中檔又令人頻進頻吃的如韓國烤肉、石鍋拌飯、豆腐鍋等的這種簡明易食的館子竟然不怎麼明顯易見。

日本菜仍是亞洲菜中最高檔者。於是其普遍度亦輸給了韓菜。

倘有人想在紐約市開教人喜歡、教人易於辨認、更富現代精神、又相當正宗的中菜館,我認為,絕對有可為。

當然菜色要下工夫好好設計。舉例言,前菜若有炸物,如春捲,切不可製成美國「雜碎」店所陋習製出的那種,要設法製出江南家庭每每包出的那種細美程度。哪怕餡料只是最平常的大白菜與肉絲,卻熟香佳味最是經典。最先推出的小碗湯,不論是「蒓菜角圓湯」(如杭州花港觀魚「知味觀」之製),或上海「瑞福園」的野生小黃魚湯底的餛飩湯,皆是佳例。至若冷菜,不妨以「酵素菜」為其中一、二味,如泡菜、如醃蘿蔔皮、涼拌萵筍、涼拌蘿蔔絲海蜇皮。倘要加上滬寧式的熏魚、嗆蟹、醉雞、油燜筍、菜等,則更經典矣。

主菜之登場,甚不容易。我認為可略參照「火鍋」之食法。即三數個牛肉的部位,片成十幾廿片,現涮現吃一如上海的「輝哥火鍋」。涮好沾特別調製的醬(而非醬油那類市售成料)。若不欲吃紅肉,想吃海味,亦有象拔蚌切片,可快涮快食,更是美鮮。涮完的湯,可以之煮粥或下極薄的麵條或麵片。

青菜之投入鍋內,如綠葉蔬菜、白葉蔬菜、玉米、山藥等,當亦是好配方。

此處所舉火鍋做為主菜之法,只是食肉之例。至若蒸魚、煮蟹等亦各成菜。而雞料理因中式有皮、骨之顧慮,蹄膀料理亦有皮與肥膘之顧慮,則在設計上需作更詳之思考。

倘無意在紐約市這般繁華之都開店,更想在新英格蘭無數老村鎮開那獨一無二的極有個人風格、極有品味的小型中菜館,事實上,絕對會有知音。

有一種人,身負絕技,精研好幾種菜系,又厭倦了尋常上班的枯燥生活,很想在安祥的村鎮過一過隱居的生活(一如《湖濱散記》的梭羅),那麼紐約向北一個多小時赫德遜河旁的Rhine-beck這種美麗閒適的小鎮,太可以開一間技藝傲人的中國小館了。何以如此說?乃稍南有「美國烹飪學院」(CIA,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不少饕客來此參訪、觀摩、觀光、也用餐,這裏當然也教習亞洲菜。然後遊客參觀完後,倘問及所下榻旅店:「是否有精彩的中菜館」時,搞不好各旅店皆推薦你開的這家,豈不是人生之至樂耶!(作者為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