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三張沒有完成的答卷(下)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27 03:50聯合報 黃年/評論工作者(台北市)


最後,我想再提出兩點看法。

一、我在書裡強調,武統不可能發生,也不應該發生。我說出了一些理由,其中的一個理由是:

如果是和平統一,是兩岸自己的事。

但如果是武力統一,那就是國際道義的事,也是人類文明的事。

武統,台灣會很痛苦,大陸也會很危險。這些危險或許會包括:一、可能受到國際聯手抵抗的危險,那種抵抗,可能不僅止於美國和日本的聯手而已。二、可能增加中共在人類文明及中國歷史上的負債,那種負債可能與文革不相上下,甚或可能超越文革。三、武統也許拿到了土地,卻拿不到「心靈契合」。

今天,想拿掉一個釘子戶都不容易,何況是要用武力消滅一個二千三百萬人的民主政體?

所以,我認為,武力或許可以嚇阻法理台獨,但不能用來統一。

二、我在整本書的核心概念,就是主張不要輕易拋棄「一中各表」。我認為,在過去、現在、未來,一中各表都是兩岸之間最重要的議題。

目前兩岸都出現要揚棄「一中各表」的聲音,認為「中華民國」既保不住了,就應直接朝向「一中同表」。

但是,放棄了「一中各表」,更將助長「中華民國失敗論」及「中華民國無望論」;不僅使台灣更失凝聚「中國意識」與「中國連結」的架構,尤其可能更增強台獨意識的合理化。

主張放棄「一中各表」者應當警覺我說的「杯子理論」: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放棄一中各表,也許是台灣有些人的一種孤臣孽子的悲憤,也許是「寧給大陸,不給台獨」的悲情,但這卻是破罐子破摔的情緒性反應。

如果連「一中各表」在台灣都站不住,就絕無可能將台灣一步推向「一中同表」。所以,不能將策略建立在情緒上。

北京也當警覺:沒有一中各表,兩岸的路只會更不好走,甚至走不下去。這也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一中各表」是兩岸之間最重要的平衡架構,因為它兼顧了「連結點」與「主體性」。失此,難以和平發展,亦難和平統一。

在台灣的外省人,有一種「梨形結構」。像梨子的形狀,幾十年來,在台灣真正成為獲益者的外省人,只占梨子的上半部,其實是外省人的少數;相對的,多數外省人,都是,或都自認為是梨子的下半部,付出多,得利少,甚至最後走進榮民之家,癱在床上。所以,當中華民國在台灣受到挫折,中國在台灣受到挫折,他們就很可能出現「寧給大陸/不給台獨」的悲憤。

放棄「一中各表」的情緒,就是在這種思考下發生的。但是,這種思考與情緒,是一種梨子底部的思考,比如黃復興。它並不是台灣的最大公約數,也不是台灣的主流思考,這種論調是台灣的少數,不可能帶動風氣與潮流。

我們看,如果新黨作這種主張,可能還符合台灣政治的比例原則。但如果是國民黨作這種主張,這就是自己拆自己的台。

等到國民黨變成一個放棄一中各表的黨,國民黨就會變得更小、更弱、更邊緣化,國民黨也就失去了作為台灣泛藍及反台獨、非台獨的最大平台的效用。國民黨新黨化,這是一件非常非常嚴重的事。

在座諸位可能有人還記得,在二○一六年台灣大選的前一年,也就是二○一五年五月,我到上海來,也是在這個論壇上我就說過,即使國民黨有人要放棄一中各表,大陸也不能輕率跟從。但是今天已經出現了這樣的情勢,我請兩岸再認真思考,要不要丟掉「一中各表」,能不能丟掉「一中各表」。

「一中各表」不是沒有用,而是「一中各表」做得不夠。

把台灣問題看成台獨問題,是一個角度;把台灣問題看成「中華民國保不住」的問題,則是另一個角度。台獨,就談如何化解台獨;中華民國保不住,就談如何保住中華民國。如此,就會發現,台灣問題看似台獨問題,其實是「如何保住中華民國」的問題。

我說這些,或許會被認為不靠譜。但如果諸位能從汪道涵先生的「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和「共同締造論」來思考我的論點,就知道,我只是不希望汪先生的悲天憫人和先知先覺成為絕響。

以上,也許說得不夠周延,但皆出自真誠,請各位指教。

一中各表﹒台獨﹒國民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