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葉銀華/雙紅效應 怕?不怕?
2015-11-12 01:37:42 聯合報 葉銀華(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中國大陸清華紫光集團入股台灣力成股權(封裝測試廠)、挖角台灣DRAM創業者,並直接宣布有意投資聯發科股權,種種的動作顯示紅色供應鏈、紅色資本市場的「雙紅效應」,已經影響台灣的產業與資本市場。而政府看待此問題,不能只單看允不允許陸資參股,也不是在怕與不怕中做選擇,而是要知道如何整合評估、做出適當反應。

何謂「紅色供應鏈」?即是中國大陸建立本土電子上下游與周邊產業,取代原先進口,並對海外發展,而受到最大威脅是台灣的電子業。而「紅色資本市場」概念,衍生自紅色供應鏈,指大陸股票市場有較高本益比,吸引台商集團將大陸營運部分,切割出去,尋求在大陸掛牌或上市,而不選擇回來台灣資本市場籌集資金。

大陸政府積極栽培紅色供應鏈,所提供補助措施,最基本的是租賦優惠、利息補貼,最直接的是要求政府機關、國營事業僅能向本土扶持企業採購。再者,大陸一系列的政策,尤其去年六月通過「國家集成電路(IC)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緊接著成立一千二百億人民幣投資基金,主要尋找「晶圓代工」以及「IC設計與封測」,協助發展半導體的態勢相當明顯。

同時,雙紅效應使得被政府扶植的大陸企業,能夠利用上市來籌募大量資金,藉以擴廠、大幅併購,幾年下來所擴充的產能和規模,遠遠或將超過台灣大廠。特別是大陸IC產業,已經形成政策強大支持的國家隊,直、間接強力要求主攻大陸市場的境外公司,必須與大陸公司合作。上述趨勢就是紅色供應鏈,在大陸逐漸變成「供應鏈紅色化」。

近日紫光旗下晶片廠同方國芯擬洽特定人認股,增資人民幣八百億元,其中六百億元用來興建存儲晶片工廠、一六二億元用以收購記憶體相關領域業者,這就是「雙紅效應的衝擊」。

另外,台商集團在大陸打內需市場,如果台商不在大陸上市,這些上市的大陸企業在取得豐厚資金後,可以大挖台商人才,台商只能遠遠被拋在後面。為了避免被淘汰,尋求在大陸上市成為台商的重點。在大陸上市,除了股市評價較高的利益外,上市本身就增加公司或品牌價值,有利於開拓大陸市場。日前大陸證監會宣布將重啟新股上市。綜此,紅色資本市場逐漸稀釋台灣股市吸引力的現象。

事實上,大陸台商或台灣上市櫃公司在大陸的營運主體,已經不再熱中回台上市(F股),而是尋求在大陸股市上市,或先在新三板掛牌,未來再轉成上市公司。

或許台灣公司要主打大陸內需市場,無法避免地要與大陸同業、上下游產業合作;有人提出台灣不可能擋住紅色供應鏈的潮流,既然擋不住就要認清楚、順應潮流,一起合作對抗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然而希望台灣公司要以永續經營角度思考,有自己的競爭力,而非股價能賣多少;並且在與陸企合作時,必須把握關鍵的主導權,同時確保智財權的保障。

其次,兩岸經濟協議應架構兩岸產業合作、分工的公平環境與制度。再者,有關產業創新相關法規,提供相關誘因留住人才,希望能儘速立法通過。最後,台灣資本市場必須有所改革,除了制訂陸資參股台企的合理規範外,亦需努力吸引境外公司回台上市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