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PP新成員 南韓成首選
2015-10-11 03:14:53 經濟日報 編譯謝汶均/綜合外電
曾在白宮任職的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表示,若上周達成協議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打算接納新成員國,南韓可望成為首選國家。

韓聯社報導,曾任白宮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協調員的古德曼說:「如果TPP現有的12個成員國,即將與有意願加入第二輪談判的國家協商,我認為南韓會是第一個候選國。」

但古德曼認為,南韓短期應無法加入TPP,因為TPP現有成員國還需要一段時間批准TPP的協議。他說,南韓加入第二輪協商的時間點可能會在2016年底或2017年之前,屆時現有成員國將願意接納新的成員國,而南韓可望成為第一批協商的國家之一。」古德曼現在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擔任亞洲經濟資深顧問。

TPP12個現有成員國在歷經漫長的協商後,終於在上周達成協議,創造出全球最大的貿易區。這12國的經濟產值占全球40%。古德溫認為,若南韓加入TPP,將受惠於TPP的關稅優惠、及TPP協定提高的效率,讓南韓獲得找到新成長來源的龐大機會。此外,南韓、中國及日本將在12月召開三方自由貿易協定的新一輪協商。

名家觀點/美中博弈意不在合 而是各取所需
2015-10-12 04:10:13 經濟日報 丁予嘉
image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歸國不到兩個禮拜,本月5日美國就和其他11個國家完成過去多年都談不攏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第一輪談判,頗有中美互別苗頭的意味。

美總統歐巴馬在TPP談判後暢所欲言,說不能讓中國這樣的國家制定國際規則(We can't let countries like China write the rules of the global economy)。當然中國也非等閒之輩,其對美外交所倡導的「新型大國關係」,正是投射了自許為大國、期望獲得他人認可的概念。總之中美之間的博弈,幾位學者用competitive coexistence(競爭共存)或frenemies(亦敵亦友)等詞來描述,傳神地表達兩國目前既競爭又合作的政經現實。

就經濟數據來看,中美的大小博弈清晰可辨。據國際貨幣基金會試算,2014年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為17兆美元,約當中國年度GDP的1.7倍,而若以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人均GDP(該國GDP與戶籍人口的比值)數據相比,則美國當年度為5.5萬美元,相當於中國同年數據的七倍,明顯讓老中氣勢矮了一截。若對照2008年時兩國人均GDP相去14倍的比值,海嘯後至今不過短短幾年,老中竟將彼此差距縮成七倍,老美就算不致坐如針氈,也應明瞭終究到了不得不正視中國的時候。習此次訪美行為找足面子,一手拿回涉及經貿、金融等要項的成果清單,另隻手討了美國支持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籃子的人情,自稱成果豐碩。

不管是習訪美或是TPP,沒任何跡象表示中美博弈有休兵的可能。全球經濟發展與日俱進,每個國家都想要享有歐美過去創造財富、及財富為內部帶來穩定秩序的治國經驗。然對多數白手起家的中產階級而言,唯有專門技術方能彰顯其社會價值並帶來財富,背後還得仰賴技術含金量較高的產業環境才行,因此中國社會亟需外力幫忙。全美科技業早就在等老中開口了,在習訪美行的某天下午,十幾位美國科技業頂尖人士在西雅圖和習碰頭,有媒體甚至揶揄說連歐巴馬都沒這號召力,可見這是個魚幫水、水幫魚的局面,只要純粹在商言商,如此有效率的會面的確是國際談判所望塵莫及的。

但為選票所牽制的美國政界卻頻頻為這種效率踩煞車,其間複雜的理由在此不多贅述,大原則仍是保護主義盛行所致。當然,原本維護自身利益無可厚非,但全球化進程早已發展數年,很多東西並非想留就留得住,如同商界自有其辦法和老中做生意,有價值的人才也容易被招攬他鄉開疆闢土,依此勢頭下去,如果保護主義最後留下的是不怎麼具有競爭力的一群,甚至得仰賴政府補貼,那不論是過頭的保守主義、或者做著政治家一統天下的春秋大夢,坦白說都在耗損著美國逐日空虛的產業和勞力結構。

說到底,博弈還不是因為餅不夠大的緣故。全球經濟先快後慢的增長軌跡,讓先行者占了最佳的政經地位,並培養最具效率的利潤創造機制,乃至後進者想複製類似經驗,一來苦無足夠的市場讓後進者分一杯羹,二來苦無足夠的時間讓後進者養成技術,因此引入技術或人才,成了不少新興國家提高經濟水平的最佳利器。反觀台灣,一個在經濟水平上高不成低不就的國家,既無把自己塞入國際組織的空間,也無充分的市場商機,那政策上是不是更該引資、或有留才惜才的用心呢?

(本文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未入TPP 陸靠內需市場挺住?
2015-10-12 04:10:11 聯合報 編譯陳韋廷/綜合報導
image
大陸憂心TPP將對大陸製鞋產業帶來壓力。 路透
分享「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日前達成協議,外界普遍認為中國大陸沒加入TPP恐不利於自身經濟發展,但華爾街日報的分析指出,大陸龐大的經濟規模與內需,有助於抵消未加入TPP帶來的傷害,至少短期內是如此。
大陸巨大的國內市場,深度供應鏈,以及創造更多國內消費者的努力,給予大陸消除TPP所帶來挑戰的影響力。由美國和日本領導的TPP共有十二個成員國,宗旨是深化成員國之間的經濟關係,以及降低或是消除關稅。

表面上,大陸顯然是被排除在TPP之外的輸家,但企業高層和經濟學家說,儘管大陸經濟成長放緩,但至少在短期內可對抗TPP所帶來的傷害。部分原因在於,大陸轉變為更仰賴國內消費的經濟體。目前為止,大陸的內需雖然還未將日漸走緩的出口完全補上,但有證據顯示消費正成為更重要的成長推動引擎。相較於百分之七左右的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今年前八個月的零售銷售成長了百分之十點五。

目前,數個產業正在大陸尋找成長動能。江蘇倪家巷集團精毛紡織有限公司說,在二○○八年到二○○九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以前,出口占了該公司銷量的七成,但如今占比已不到一半。

該公司製造經理苗芝英(音譯)說:「在TPP實施以前,我們已將我們的業務基礎轉移到我們自己的市場。」

幾十年來的工業化已幫助大陸企業開闢出現已難以挑戰的利基市場。在品質方面,雖然大陸的重機械產業仍較領導全球的同業如美國開拓重工略遜一籌,但許多廠家的產品競爭力仍遠高於亞洲競爭對手。


TPP全文 美30天內公布
2015-10-12 04:10:10 聯合報 編譯黃智勤/綜合報導
美國貿易代表傅洛曼表示,美方希望能在未來卅天內公布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全文。

經長達五年協商,十二個參與國終於在本周就TPP框架達成協議。傅洛曼說:「律師團隊正在逐步完成TPP條約內容,以備釋出。我們希望能在卅日內公布條文。」

根據美國參議院規定,任何貿易條約條文必須在完成談判的卅日內公諸於世,美國總統歐巴馬能在條文公布的六十日內簽字批准。

TPP是美國布局亞洲的重點政策,傅洛曼也駁斥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蕊.柯林頓日前對TPP做出的批評。

希拉蕊擔任美國國務卿時大力支持TPP,但她七日改口,質疑TPP未能達到保護美國勞工及環境以及提升國安的高標準。

傅洛曼表示無意對大選政治做出評論,僅表示TPP條約具有高水準,「我相信若人們坐下來花點時間展讀細節,便能給予TPP正面評價。」

另方面,在德國首都柏林,至少十五萬人十日走上街頭,抗議談判中的歐洲和美國自由貿易協定,稱此黑箱協定違反民主程序,且會壓低食品安全、勞動及環保標準。

環保團體、慈善機構及反對黨組成的主辦單位宣稱,共有廿五萬人上街抗議,反對這項跨大西洋自貿協定。警方估計,有十五萬人參與抗議,當局動員一千名警力在現場維持秩序。

德國境內對「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定」的反對聲浪不斷高漲,批評者擔心這項協定賦予大型跨國企業太多權力,犧牲消費者和勞工。

RCEP談判加速 拚年底達陣
2015-10-12 04:10:09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路透11日電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RCEP)協定」12日起將在南韓釜山展開新一輪談判。由於「跨太平洋夥伴(TPP)協定」已經完成談判,預料RCEP談判也將加速。

RCEP協定涵蓋16國,人口總數達34億人。以東協十國為主體,還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洲及紐西蘭等六國。

其中澳、紐、日、馬、星、越及汶萊等七國也是TPP會員。

南韓官員表示,這次談判的重點為市場開放,將審議各國提出的降低關稅要求,包括產品與服務,並希望「盡最大努力」在年底前達成協議。

印度高級官員表示:「各會員國已感受到壓力,將加速進行談判。」儘管中國與印度及日本的關係對立,但推動RCEP仍對各方有利。

儘管RCEP被視為TPP的另一選項,但一些人士認為RCEP協定的觀點更具前瞻性。

南韓國際經濟政策研究所區域貿易研究主任金永貴表示,中國最終的目標可能是使RCEP的範圍能涵蓋TPP,成為「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

紐西蘭外交與貿易部發言人表示:「紐西蘭視TPP與RCEP為通往FTAAP的互補性踏板。」

日本外務省官員表示,TPP完成談判,將加速RCEP的談判進度,並可能「使談判結果的層次提高」,但此一「非常多元化的團體」,對RCEP的可能型態各有不同的想法。

北京國際商務經濟大學教授屠新泉表示,「RCEP與TPP之間並無競爭關係,但整體而言,由於TPP帶來的壓力,因此RCEP談判有希望加速完成」。

南韓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宋永光相信,談判還要花好幾年,「一些國家與中國的關係緊張,因此談判過程可能並不平順」。

閱讀秘書/RCEP

RCEP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英文縮寫,源起於2011年11月的東協峰會,由東協邀請中、日、韓、澳、星、印度共同籌組「東協十加六」,透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的自由貿易協定。

各國並於2012年2月取得共識,成立貨貿、服貿、投資三個工作小組,為RCEP談判做準備。2013年展開諮商,目標是2015年底前完成簽署。若順利完成,將涵蓋約35億人口(占全球總人口一半),GDP總和將達23兆美元(約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也將是全球最大的自貿區。

TPP壓力下…中、印急促年底談成RCEP
2015-10-12 04:10:08 聯合報 編譯李京倫/報導
image
RCEP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英文縮寫,源起於2011年11月的東協峰會,由東協邀請中、日、韓、澳、星、印度共同籌組「東協十加六」,透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的自由貿易協定。
分享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五日談成後,中國大陸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參與談判國十六國代表十二日將在南韓釜山開會。路透報導,大陸和印度兩個沒有參加TPP的大國,擔心競爭對手國藉著關稅優惠搶走市場,已產生急迫感,希望在年底前談成RCEP協定。
熟悉RCEP談判內情的南韓官員說,十六國將提出針對商品與勞務的關稅減徵清單,希望「盡可能」在年底前達成共識。

參與RCEP談判的兩個大國印度與大陸都不是TPP成員國。一名印度高官說:「RCEP成員國都感受到壓力,要讓談判加速進行。」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屠新泉指出,大陸很可能會輸給同樣以製造業見長且是TPP成員國的競爭對手,例如越南將有更多商品可免稅進入美國與其他國家,他說:「RCEP與TPP之間並不是競爭關係,不過由於TPP談成帶來壓力,希望RCEP能早點談妥,讓亞洲貿易更自由。」

RCEP的構想原本由東南亞國協提出,後來大陸日漸成為重要推手,參與談判的包括東協十國、大陸、日本、南韓與印度、澳洲、紐西蘭,其中澳洲、日本、馬來西亞、紐西蘭、新加坡、越南和汶萊等七國同時是RCEP與TPP成員國。

儘管大陸、印度及日本關係有些競爭對立,但推動RCEP仍對各方有利。如果RCEP談成,將創造涵蓋十六國、卅四億人的世上最大自由貿易區。一些人士認為,RCEP協定的觀點比TPP更具前瞻性。

南韓國際經濟政策研究所區域貿易研究主任金永貴表示,大陸最終目標可能是使RCEP範圍涵蓋TPP,成為「亞太自由貿易區」。紐西蘭外交與貿易部也有類似看法。

美國並不排除大陸未來加入TPP的可能性。美國副國務卿布林肯上周在南韓首爾被問到美國是否將TPP當作制衡大陸的方法時,他回答:「TPP的目的並不是圍堵中國,相反地,如果中國有意加入,又能達到TPP的標準,我們很歡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