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然工法 找回萃湖之美
2015-06-20 08:19:18 聯合報 記者高宛瑜/台北報導
台北市木柵公園內的萃湖蓊鬱綠樹環繞,別有叢林的原始感。 記者高宛瑜/攝影
分享北市木柵公園內的「萃湖」,昔日是蔣公行館一部分,多年來民眾不當放生,導致外來種侵蝕湖內原生動、植物。文山社區大學師生為挽救生態,將趁水壩維修工程且水位較低時,號召志工和裝底泥的純棉T恤,在施工前設置「生物庇護所」,以自然工法還「萃湖」原來的美。
長期投入濕地教學的陳德鴻在文山社大開設「濕地生態探索工作坊」,將教室拉到「萃湖」,學員田野調查發現,湖中有許多外來種生物,影響當地生態,「在水族館看到的魚,這裡幾乎都找得到」,包括巴西烏龜和魚虎,還有紅龍,一點都不誇張,曾一次撈出700多隻外來種。
萃湖內有不少外來種魚類,破壞原有生態。 圖/陳德鴻提供
分享
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縫紉班學員將民眾捐來的T恤縫成袋子,用來裝萃湖底泥。 圖/文山社大提供
分享
而這場「移除外來種的抗戰!」第一步先移除遮蔽湖面的水芙蓉等植物,接著在中上游做一條土堤,將下游原生物種放到土堤內水域,即「生物庇護所」,並趁水位降低時移除強勢外來種。
土堤怎麼做?師生想到好方法,將湖底土泥裝到袋子裡成土包,再堆疊成「攔沙壩」。導覽志工梁乃悅說,原要買麻袋,但經費不足,突發奇想想到用純棉T恤,將袖口和領口縫起來就成袋子,預計招募兩千件,但目前數量仍遠遠不足。
梁乃悅說,待公園處「抓漏」工程結束,會將土包移至沿岸,保護被侵蝕的岸邊,讓湖濱樹木得以生長,供生物棲息。
公園處長張郁慧說,「萃湖」在文山社大保護下,自然生態和保育都做得很不錯,但仍有民眾認為放生是做功德,導致湖內有不少外來種生物。
公園處預計7月先清淤、移除外來種,再調整環湖步道,減少人對「萃湖」的干擾。下游處也會建置淺潭,復育螢火蟲。
2015-06-20 08:19:18 聯合報 記者高宛瑜/台北報導
台北市木柵公園內的萃湖蓊鬱綠樹環繞,別有叢林的原始感。 記者高宛瑜/攝影
分享北市木柵公園內的「萃湖」,昔日是蔣公行館一部分,多年來民眾不當放生,導致外來種侵蝕湖內原生動、植物。文山社區大學師生為挽救生態,將趁水壩維修工程且水位較低時,號召志工和裝底泥的純棉T恤,在施工前設置「生物庇護所」,以自然工法還「萃湖」原來的美。
長期投入濕地教學的陳德鴻在文山社大開設「濕地生態探索工作坊」,將教室拉到「萃湖」,學員田野調查發現,湖中有許多外來種生物,影響當地生態,「在水族館看到的魚,這裡幾乎都找得到」,包括巴西烏龜和魚虎,還有紅龍,一點都不誇張,曾一次撈出700多隻外來種。
萃湖內有不少外來種魚類,破壞原有生態。 圖/陳德鴻提供
分享
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縫紉班學員將民眾捐來的T恤縫成袋子,用來裝萃湖底泥。 圖/文山社大提供
分享
而這場「移除外來種的抗戰!」第一步先移除遮蔽湖面的水芙蓉等植物,接著在中上游做一條土堤,將下游原生物種放到土堤內水域,即「生物庇護所」,並趁水位降低時移除強勢外來種。
土堤怎麼做?師生想到好方法,將湖底土泥裝到袋子裡成土包,再堆疊成「攔沙壩」。導覽志工梁乃悅說,原要買麻袋,但經費不足,突發奇想想到用純棉T恤,將袖口和領口縫起來就成袋子,預計招募兩千件,但目前數量仍遠遠不足。
梁乃悅說,待公園處「抓漏」工程結束,會將土包移至沿岸,保護被侵蝕的岸邊,讓湖濱樹木得以生長,供生物棲息。
公園處長張郁慧說,「萃湖」在文山社大保護下,自然生態和保育都做得很不錯,但仍有民眾認為放生是做功德,導致湖內有不少外來種生物。
公園處預計7月先清淤、移除外來種,再調整環湖步道,減少人對「萃湖」的干擾。下游處也會建置淺潭,復育螢火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