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筆記/川普司法戰VS.台灣司法改革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14 02:50聯合報 蕭白雪


美國總統川普的穆斯林禁令引發的官司戰,讓全球關注美國司法權如何制衡行政權;台灣從本月起,即將展開新一波強調全民參與的司法改革,但最近一連串事件仍感受不到司法變革的新氣象。

當川普以國家安全為由,所下的一紙行政命令、接連被美國法官裁定暫停執行,川普再不開心,最多仍只能嗆聲「法院見」,等待司法最後定奪;即使聯邦最高法院的終審決定尚未出爐,此案凸顯的是,當行政權恣意妄為、為所欲為時,仍有司法權可讓國家回到憲法的軌道上。

當台灣不少人為美國司法權對抗總統的表現而讚賞時,反觀台灣的行政法院最近對不當黨產委員會的某些決定,行政權追討黨產的正義,仍需透過正當程序藉以實踐,是行政法院提醒黨產會的基本原則。結果只見黨產會主委等人對法院裁定大分貝批評,罕見肯定司法制止行政處分濫權的聲音。

試想,接下來大法官會議將在言詞辯論庭不久後,對同志婚姻案作出解釋,屆時挺同與反同團體可能一致認同叫好嗎?大法官在此號議題的解釋會是「橫看成嶺側成峰」、讓挺同、反同者各取所需?還是讓司法再度淪為「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讓政治操控司法的貶抑聲再起?

台灣司法長期沒有威望與公信力,除了司法系統缺乏良好的傳統外,政治人物或社會名流總以政治角度對待司法、看待司法;有權力者私下對司法案件關說、運作的傳言不斷,甚至傳言總能成真,一再加深普羅百姓對司法不信任。

但是,檢視此次司改會議各小組表列討論議題,不管是司法院審判機關化、最高法院人力配置到檢察官法律定位等,多數仍屬於法律圈內人的制度論辯,就算作出結論,民意對司法的觀感真會因此改觀?民眾會因此更信賴司法?

有人形容,司改國是會議從議題、參與者、小組分配,仍由特定團體主導,不少人形容接下來的司改小組會議,到最後由總統主持的司改國是會議,與年金改革會議一樣,劇本早已寫好,會議只是過場、配合演完這齣戲。如今,戲都還沒開演,已有演員揚言退出。

台灣司法要擺脫恐龍標籤,最終仍得回到在每件個案的處理,能否經得起有無違反憲法精神、是否符合基本人權價值的檢驗。

不當黨產委員會﹒川普﹒國是會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