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水裡來、火裡去」 周末到野柳看神明淨港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08 06:15聯合報 記者祁容玉/新北報導

.66

獨特的野柳神明淨港儀式,勇士扛著神轎躍入海中,驅逐水中鬼怪,祈求風調雨順、漁貨豐收安。 圖/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元宵節來新北市不僅可賞平溪天燈,11、12日還有獨特的野柳神明淨港文化祭,並號召250名勇士扮裝跳海祈求平安,現場準備當地海鮮搭配祈福平安米、直徑3公尺的「巨無霸海鮮飯」,讓千人分食保平安。
野柳神明淨港已有百年歷史,是文化部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包括地方漁民將保安宮開漳聖王、媽祖、周倉將軍和土地公等神尊請上船「淨海巡洋」,漁民返港分送海產「漁獲滿艙」、男丁扛神轎躍入漁港的「神明淨港」、跟扛神轎赤腳過火的「神明過火」四大主題活動。

民政局長江俊霆說,「野柳神明淨港文化祭」除行銷在地文化,神明淨港最大特色是「水裡來、火裡去」,11日當天將開放250個名額,歡迎大家扮裝參加,有機會獲得限量翡翠灣溫泉會館住宿券,報名詳情可上網https://www.ca.ntpc.gov.tw/。

另為行銷北海岸豐富漁產,11日當天還準備直徑3公尺、總重超過1噸的巨無霸海鮮飯,以軟絲、鮮蝦、鮮魚搭配保安宮的祈福平安米,可供千人分食,前300名享用者,還可獲得「開漳好運匙」,另有海鮮福袋競標以及多項DIY祈福手作體驗。

由於活動當天遇上寒流,民政局表示,報名跳海者會先排除有心血管及氣喘等呼吸道疾病者,現場備有救生船和救生員,跳海勇士必須穿上救生衣,上岸後會立刻提供熱食暖身,希望不怕冷的民眾一起來共襄盛舉。
67
野柳神明淨港文化祭,現場還準備巨無霸海鮮飯,讓千人分食保平安。 記者祁容玉攝影
野柳﹒神轎﹒漁民

台東炮炸寒單爺 10日起連炸3天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08 06:14聯合報 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


68
台東炮炸寒單爺是台灣元宵節重要文化活動之一。 圖/本報資料照片
元宵節「台東炮炸寒單爺」活動場次定案,自10日元宵前夕開始,一連炮炸3天,玄武堂並增加一場公益場,為1位80歲、不便出門的寒單籐椅老師傅「到宅」炸寒單。
玄武堂堂主台東縣議員李建智說,郭姓老師傅為玄武堂製作寒單爺出巡時的籐椅多年,如今年歲已大,他的孫女日前表達阿公對炮炸寒單爺的深刻情感,很想重溫炸寒單的熱鬧,但行動不便無法出門擠人潮。玄武堂決定幫老師傅圓夢,12日下午結束議會前場次後,前往老師傅住家前炮炸。

李建智說,今年炮炸寒單爺越趨國際化,不但有兩團國際交換生參與體驗,還有多家國際媒體隨行拍攝;河北省邯鄲縣即將興建寒單廟,今年也將參與,作為建廟參考。

台東炮炸寒單爺每年吸引不少遊客參觀、遊子也返鄉「鬥鬧熱」,今年共辦19場,11日元宵節上午10點到晚上9點就有12場,讓台東「小過年」熱鬧非凡,場次可上台東市公所網站查詢。

台東﹒元宵節

北港朝天宮廟景花燈世界最大 萬人驚艷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08 06:12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姜宜菁、陳雅玲/雲林縣報導

.69

2017台灣燈會北港燈區昨晚率先啟燈,國定古蹟朝天宮經光雕師周鍊親自操刀,成為世界最大的花燈。 記者姜宜菁/攝影
2017台灣燈會昨晚率先在台灣花燈原鄉的北港燈區開燈,朝天宮昨天引燃媽祖聖火,展開千人元宵踩街,雲林縣長李進勇和觀光局長周永暉與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共同啟燈,倒數後4個燈區萬燈齊亮,尤其「朝天宮廟景主燈」開亮後,展現建築之美,驚艷全場。
2017台灣燈會虎尾主燈區預定11日由總統蔡英文啟燈,北港燈區率先啟燈,為台灣燈會熱身,昨天下午湧進上萬人潮,朝天宮進香團更絡繹不絕,許多香客改變行程停駐北港賞燈。

朝天宮舉行元宵祈福法會,萬人團拜,千人提燈踩街更是浩浩蕩蕩,許多遊客等不及,各燈區早已擠滿賞燈人潮,昨晚元宵晚會登場,玖壹壹等歌手藝人精彩歌舞,隨後雲林縣長李進勇和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等貴賓,在萬民倒數聲中,啟動2017北港花燈。

4個燈區萬燈齊亮,尤其曾為美國自由女神設計燈效的世界級燈光大師周鍊,所創作的世界最大「朝天宮廟景花燈」,在獨特的投光與光雕設計下,整座朝天宮建築神殿,錯落分明,懸梁翹脊、剪粘壁雕,更是線條彩亮,全場齊聲驚嘆「真是世界最美麗的花燈!」

李進勇帶領大家遊街賞燈,遊客爭相登上廟後景觀公園頂樓,捕捉世界最大花燈的鏡頭,千變萬化的神奇宮殿花燈成為網紅。觀光大橋燈區的百鳥朝鳳,群鳥燈影飛舞,讓人目不暇給;巷弄燈區更具特色,坐在彩燈繽紛的古巷中享受一碗古早味杏仁茶,滋味在心頭;花布小燈,滿滿的東洋風味,步行其間,像走在日本小街,格外浪漫,轉個彎又是另一個燈的世界,北港古仔燈大師林聰賢的作品掛滿街,很有古風,還有鬧元宵猜燈謎,燈期至本月19日。
70
2017台灣燈會北港燈區昨晚率先啟燈,雲林縣長李進勇(前排左三)、交通部觀光局長周永暉(前排左四)等人主持開燈。 記者姜宜菁/攝影
朝天宮﹒花燈﹒台灣燈會

元宵節這家掛蘿蔔燈 還送到祖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08 06:08聯合報 記者吳淑君/基隆報導
.71

元宵節別人掛燈籠,基隆馬家掛的是蘿蔔燈,還要送到祖墳,為祖先照亮回家的路。 記者吳淑君/攝影
民國38年300多位從大陸山東搭船撤退來台居戶,在基隆上岸落腳後形成「山東巷」,早年元宵節別人掛燈籠,他們家戶掛蘿蔔燈,還送到祖墳,寒風細雨中處處搖曳著蘿蔔燈燭光,流露著家鄉的溫暖,如今剩下馬鳳鳴一家還堅持這項傳統。
馬鳳鳴說,即使父親去世8年,他們繼續用作蘿蔔燈來思念父親,小時候挨在爸爸身邊作蘿蔔燈的傳統,也成了父親留給他們最美的回憶和最深的年味。

來台第三代,承繼馬記齊魯麻油廠的馬鳳鳴說,元宵節作蘿蔔燈在他家已有78年歷史了,一次作30多個,有紅色、白色,放上自己作的燭蕊,下午先送到祖先墳上,晚上則在家中各角落點亮。

早年大家點亮蘿蔔燈,還會比賽看誰家燒得長、點得亮?點得越長、越光亮,代表第二年生意更好、身體更健康,蘿蔔燈也和天燈、水燈一樣,把路照亮,讓祖先找到回家的路;但約7年前起,就僅剩他家還送蘿蔔燈到祖墳,再也看不到處處搖曳著蘿蔔燈燭光場景。

當夜色來臨,他們看著這些燭光,好像回到小時候,這些長輩都還在身邊。80歲的馬楊美愛是本省人,當年嫁給外省人差點鬧家庭革命,她說,她努力融入山東人習俗,作餃子、饅頭都難不倒她,元宵節作蘿蔔燈是上一代給的福分,要再傳下去。

72
元宵節別人掛燈籠,基隆馬家掛蘿蔔燈,還送到祖墳。 記者吳淑君/攝影

73

元宵節別人掛燈籠,基隆馬家掛蘿蔔燈,還送到祖墳。 記者吳淑君/攝影

74
元宵節別人掛燈籠,基隆馬家掛蘿蔔燈,還送到祖墳。 記者吳淑君/攝影

元宵節﹒天燈

你印象中的農夫是什麼樣子?
135
2017/02/08
在雲林北港附近的小鎮,有一個種稻、種花生的農夫,五十多歲,三十多年來穩定務農,一家大小的生計是他的首要考量。經濟壓力較大時,他會去兼差當鐵工,或幫人除草。
好不容易撐到幾個小孩陸續長大,不必再為了學費、生活費憂煩,農夫想了好久好久,決定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來當一次「憨仔」。不用除草劑跟化肥的作法,剛開始覺得麻煩,加上鄰里長輩指指點點的壓力,心裡忐忑不安,但吃過一次自己種的香米、花生,就難以忘記這樣的滋味了。
特立獨行 放任野草生長

雲林北港往另一個方向走十五分鐘,有另一個特立獨行的農夫,今年六十多歲,他在鄉里認真的農友眼中散漫、整天只想要「七逃」,做事不太認真,連草都放給它長,還說什麼自然農法,「黑白來」。
其實,務農是他的事業第二春,第一份工作退休後,兒女也長大了,他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種地瓜、黑豆、玉米。有趣的是,正因這愛嘗鮮、隨和的個性,農夫很快便結識不少新朋友,也讓他的理念和農產可以快速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讓越來越多人看見他們,也願以行動支持他們。
還有一個農夫在台中中部的山城裡,從上一代手中接過果園,畢生心血就投注在三百棵果樹上。為了一家人的安穩,農夫與農會密切交流,積極嘗試各種新技術、新品種,成立產銷班,尋找資源,希望自己農場能產出消費者最愛的果子。早期價錢好,小賺一些,然而,1980年代後期開放進口後,價格一年比一年差,讓農夫只能拉緊褲帶。
拚生計的同時,農夫知道務農的根本還是要回歸土壤的健康,所以每次施肥、下藥都會儘量稀釋,試著讓這份靠天吃飯的活,可以做得更長久一點。
每年農耕前 問神種啥會賣

另一個農夫住在南投深山裡、玉山腳下,從村子到市區要開車兩個小時。住山區的困擾是對外交通不穩定,一旦道路坍方,夏季採收的高冷蔬果就出不去了,那可是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堆久了、不新鮮了就毫無競爭力,等著被販仔砍價,甚至只能堆著爛掉。
因此,每年農耕之前,農夫都要到神壇前問神,哪一種作物今年可以賣到好價錢,也祈求衣食無虞的一年。不過,心裡有些矛盾:雖然山裡的生活不差,空氣也好,但總覺得矮人家一截,除了拿鋤頭,其他都不太會。
最後一個是住在台中淺山地區的年輕女農,大學畢業就選擇留在家裡,走進幾百坪的菇寮,跟著家人一起學養菇。這讓最疼愛她的阿嬤一直不能理解,聰明伶俐又會念書的孫女為什麼不離開這裡,好好到都市闖一闖,當個白領人,工作也輕鬆。
但孫女算給阿嬤聽,妳看我現在出去找工作,一個月只有25K,還要租房子、油錢、吃飯,算一算根本存不到錢,還不如回家種香菇……
對農夫的想像 可以更狂野

你印象中的農夫是什麼樣子?年邁阿伯?事業有成的歸鄉人?科技產業畢業的研究生?清秀可愛的小女生?種稻、養蘭花、製茶、養豬、種水果……農友的樣貌越來越多元,我們對農的想像也得更狂野一點。
(本文出自聯合報繽紛版)
撰文/蘇之涵


北部瘋紅藜 屏縣府推廣種植面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08 17:02中央社 屏東縣8日電

136
紅藜。 聯合報系資料照
紅藜因具高抗氧化成分,成為北部人追求的養生食品,價格居高不下,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處長長伍麗華表示,紅藜是排灣族傳統作物,縣府正與工研院合作,努力推廣種植面積。
幾年前,紅藜的價格1台斤才不過新台幣100多元,如今,價格從1台斤250元到800元不等,北部人瘋紅藜,屏東縣政府輔導原住民地區種植紅藜多年,這2年紅藜商機成熟,縣政府與工研院合作,輔導屏東原住民鄉擴大有機紅藜種植面積。

伍麗華表示,紅藜是排灣族的作物,排灣族人發現紅藜的醱酵功能,將紅藜用來釀酒,或加入小米及米中食用,屏東是排灣族人數最多的縣市,在這波紅藜熱潮中,屏東縣政府與工研院合作,透過土壤檢驗,輔導原住民在適合的土地擴大紅藜種植面積,在去年1年中,全縣種植面積已從40公頃增加到100公頃。

縣府去年成立「屏東農業促進合作社」,已有6個原住民鄉加入,最南到達春日鄉,有100多名會員,連原住民縣議員都加人紅藜種植行列。伍麗華說,縣府的目標是將紅藜面積擴大到與咖啡面積差不多,至少300公頃,有了穩定的供應源後,就能開發紅藜保健食品、保養品。

伍麗華表示,今年底,縣府將在沿山公路185線沿線再擴大紅藜面積,形成紅色的紅藜田景觀,讓原住民鄉海拔750公尺以上種咖啡,750公尺以下種紅藜。

伍麗華說,在國外,與紅藜同性質的印地安區藜麥已開發各種保養品請國際巨星代言,由於紅藜是台灣原住民區原生植物,縣政府希望能打出「台灣紅藜」的名號,讓紅藜與國際接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