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種思考? 國語文政策勿「異星入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08 03:36聯合報 黃連忠/文字工作者(桃園巿)



今年學測國文作文考「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首次有英文單字入題,竟有考生通篇用英文寫國文作文,令閱卷老師相當頭大。 圖/本報資料照
家母出生在日據時代,小學要學習日語。台灣從一九四九年至今已近七十年,早年兩蔣時期推動「國語」運動,二○○三年以後政府推動「鄉土語言」至今。在一九四六年,舉辦「台灣省第一屆全省國語演說競賽會」開始,成為今日全國語文競賽最初雛形,以後逐年增擴比賽項目。去年的「中華民國一○五年全國語文競賽」各種競賽項目中,僅是「語言」一項,除「國語」外,尚有閩南語、客家語與阿美族語等十九種語言的比賽項目,全部都在「全國語文競賽」之中,顯示台灣尊重包容各族群語言的多元文化。
然而,「國語」才是我們共同遵循的官方語言,以及民間主要的生活語言。一個國家的語言政策至關重要,國民團結意識與社會價值觀,往往也是從語言文化開始建構。

今年學測國文作文題目出現「N種思考」的英文字,出題老師或許自以為創意,但筆者以為這是全台灣最重視的考試之一,又不是電影「異星入境」的黑色怪圈符號,因此顯現不夠妥適慎重的態度。又驚聞有考生以英文作答「國文作文」,竟然傳出「閱卷教師表示要開會討論如何給分,甚至不排除幫考生翻譯」的傳聞,筆者以為這是徹底的邏輯錯亂,各方反彈強烈,大考中心也澄清將列違規試卷,不幫翻譯。

台灣的「國語文」繼承了中華文化正體字的字形,以及承襲了中國文化的傳統內容及其價值觀,這也是台灣抗衡大陸最大的文化優勢。可惜,台灣內部因為政治紛亂,而導致語言政策錯亂,在現今國際化的氛圍下,若捨本逐末過度推崇英文,或是抬舉政治性的其他語言,都將嚴重衝擊社會文化。

常聽到學英文的朋友說「不是英文不好,而是中文不好」,這一點可從過去台灣刪減高中國文學分從每周六小時到五小時再到四節課開始理解。二○一四年公布一○七學年度起實施的十二年課程總綱,又將國文從廿四學分降到廿學分。從學測國文作文四、五千人零分現象中,就可看出國文及文化基本知識的素養嚴重衰弱之冰山一角。在筆者服務的大學,國文學分亦將從六學分降至四學分,英文卻相對有七學分。可是,國文有那麼不重要嗎?

加強提升英文學習對國際競爭力實有必要,但若因此偏執失衡,則將失去了國文的文化薰陶與知識品質。過去台灣以中華文化為主的優勢,現今正在全面大崩潰進行中,實在令人深憂。

一○七學年度學測國文作文改為「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並且獨立施測,筆者以為這是近十餘年來最好的發展。然而,國文作文要用正體中文寫作,不能用其他語文或是「異星入境」的黑色怪圈符號,這應該是普通常識吧?應該不用再開會討論,或找外星語文翻譯專家來翻譯吧?

面對台灣國語文教育的延續與推展,主事者應該只有一種政策,而不是「N種思考」!

學測﹒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