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笨蛋!投廢票只是增加自己的挫折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31 02:0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這次大選選情超冷,預估投票率可能降至七成許,創下歷來總統大選最低紀錄。立委部分,由於參選政黨多達十八個,在小黨爭奪下,台灣政治板塊也將出現一波新的位移。不唯如此,由於藍營內部失敗主義氣氛瀰漫,許多支持者出現「投廢票」或「分裂投票」的呼聲,為明年台灣政局的不安更添變數。
選民因對政治不滿而不去投票或改投他黨,原是民主政治的常情,這也是人民鞭策政黨改進的主要動力之一。問題是,台灣尚非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更是一個國際地位受到擠壓的國家;也因此,選舉引發的政治版圖變化,每每不只是「換人執政」或「路線修正」那麼簡單的事而已,而屢屢涉及國家政經路線的總清算及大轉彎,連帶牽動族群、認同與價值的傾軋,乃至連教科書中的史實都可能橫遭修改。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選民因為失望而放棄投票,或者因為灰心喪志而隨便投下廢票,其結果必然對台灣的發展不利。
近半年來,在網路上倡議「投廢票」或「分裂投票」的言論廣為流行,相激相盪。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國民黨提名過程內亂不止,二方面是「換柱」之粗暴操作,再加上不分區立委的草率提名,使得許多泛藍及深藍選民感到高度失望。其間,再加上綠營或網路酸民的不斷嘲諷挑撥,而國民黨又未做出什麼挽回人心的努力,在在加重了藍營支持者「投不下去」的情緒。
簡單地說,藍營選民之所以想要拒投或投廢票,是為了發洩或平撫自己的政治挫折感。但必須提醒的是,投廢票或不投票的結果,其實反而將更增加自己未來的挫折,絕非明智的決定。去年九合一選舉結果就是最佳例證:那次選舉反映了藍營選民對馬政府處理太陽花等事件的失望性棄投,但迄今一年,這種政治挫敗感只是越來越強,未曾稍解。這次選舉若再棄投,台灣政治天平一旦驟然倒向一方,換來的恐怕將是台灣未來四年更多的紛亂不安,以及自己未來四年更強的憂鬱。
計算選票,一向是政治人物的專長;而台灣選民長期耳濡目染這些爾虞我詐,乃至親歷受騙、後悔的痛苦,許多人也練就了一套自己的選票精算術。所謂分裂投票或投廢票,諸如當年選民自行依身分證字號尾數決定配票對象,皆是由此而來,目的無非是企求在混亂的選局中使選票發揮最大綜效。然而,投票行為發展到如此技術性選擇的地步,某種程度也就失掉了自主性,成為政黨或特定政治人物的棋子,而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公民。
進一步說,政治上的藍與綠,其實不只是兩個政黨而已,而是兩套不同的價值體系和政治風格。而真正能決定藍綠各自的價值的,並不是國、民兩黨或兩黨之主席,而是雙方支持者的精神與集體意志。綠營的選民,因具有本土優先或台獨意識的價值信仰,因此凝聚力更高;這從二○○八年綠營在陳水扁貪腐的衝擊下仍能保持四成多的得票率,可見一斑。相對而言,藍營選民比較關注的是台灣經濟發展、民主進程和對外關係等的廣泛議題,這些則因為缺乏強烈意識形態的催動,而顯得凝聚力鬆散,動輒因單一事件受到動搖。當然,近年由於國民黨在論述與行動上的荏弱,屢屢不能守住應有的立場,而讓支持者感到失望;但換一個角度看,國民黨守不住的戰場,如果藍營選民能以選票協助鞏固,其實也是在鞏固自己的價值,自毋需說成是悲愴的「含淚投票」。
以目前的選情,政黨輪替顯然已是不可阻擋之勢;但如果不希望台灣因為此役而支離破碎或梁歪柱斜,那麼國會的制衡絕不能棄守。以民進黨一貫之強悍作風,一旦取得國會過半,對法案即可予取予求;如果高達三分之二,便能翻雲覆雨;如果聯合其側翼政黨取得四分之三優勢,便可提案修改憲法,變更國號。若走到那個地步,台灣還有心思拚經濟嗎?還有餘力推動各項迫切的改革和建設嗎?
前不久的法國選舉,選民透過第二輪的投票,化解了國家極右傾的危機。而台灣大選把總統和立委綁在一起,是孤注一擲的設計,很容易因下注式的氣氛造成政治制衡於一夕間傾斜;正因如此,選民投票更要謹慎,不要作出使自己後悔的事。投下廢票,若只是增加國家的動盪和個人的挫折,那不啻是在懲罰自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31 02:0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這次大選選情超冷,預估投票率可能降至七成許,創下歷來總統大選最低紀錄。立委部分,由於參選政黨多達十八個,在小黨爭奪下,台灣政治板塊也將出現一波新的位移。不唯如此,由於藍營內部失敗主義氣氛瀰漫,許多支持者出現「投廢票」或「分裂投票」的呼聲,為明年台灣政局的不安更添變數。
選民因對政治不滿而不去投票或改投他黨,原是民主政治的常情,這也是人民鞭策政黨改進的主要動力之一。問題是,台灣尚非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更是一個國際地位受到擠壓的國家;也因此,選舉引發的政治版圖變化,每每不只是「換人執政」或「路線修正」那麼簡單的事而已,而屢屢涉及國家政經路線的總清算及大轉彎,連帶牽動族群、認同與價值的傾軋,乃至連教科書中的史實都可能橫遭修改。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選民因為失望而放棄投票,或者因為灰心喪志而隨便投下廢票,其結果必然對台灣的發展不利。
近半年來,在網路上倡議「投廢票」或「分裂投票」的言論廣為流行,相激相盪。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國民黨提名過程內亂不止,二方面是「換柱」之粗暴操作,再加上不分區立委的草率提名,使得許多泛藍及深藍選民感到高度失望。其間,再加上綠營或網路酸民的不斷嘲諷挑撥,而國民黨又未做出什麼挽回人心的努力,在在加重了藍營支持者「投不下去」的情緒。
簡單地說,藍營選民之所以想要拒投或投廢票,是為了發洩或平撫自己的政治挫折感。但必須提醒的是,投廢票或不投票的結果,其實反而將更增加自己未來的挫折,絕非明智的決定。去年九合一選舉結果就是最佳例證:那次選舉反映了藍營選民對馬政府處理太陽花等事件的失望性棄投,但迄今一年,這種政治挫敗感只是越來越強,未曾稍解。這次選舉若再棄投,台灣政治天平一旦驟然倒向一方,換來的恐怕將是台灣未來四年更多的紛亂不安,以及自己未來四年更強的憂鬱。
計算選票,一向是政治人物的專長;而台灣選民長期耳濡目染這些爾虞我詐,乃至親歷受騙、後悔的痛苦,許多人也練就了一套自己的選票精算術。所謂分裂投票或投廢票,諸如當年選民自行依身分證字號尾數決定配票對象,皆是由此而來,目的無非是企求在混亂的選局中使選票發揮最大綜效。然而,投票行為發展到如此技術性選擇的地步,某種程度也就失掉了自主性,成為政黨或特定政治人物的棋子,而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公民。
進一步說,政治上的藍與綠,其實不只是兩個政黨而已,而是兩套不同的價值體系和政治風格。而真正能決定藍綠各自的價值的,並不是國、民兩黨或兩黨之主席,而是雙方支持者的精神與集體意志。綠營的選民,因具有本土優先或台獨意識的價值信仰,因此凝聚力更高;這從二○○八年綠營在陳水扁貪腐的衝擊下仍能保持四成多的得票率,可見一斑。相對而言,藍營選民比較關注的是台灣經濟發展、民主進程和對外關係等的廣泛議題,這些則因為缺乏強烈意識形態的催動,而顯得凝聚力鬆散,動輒因單一事件受到動搖。當然,近年由於國民黨在論述與行動上的荏弱,屢屢不能守住應有的立場,而讓支持者感到失望;但換一個角度看,國民黨守不住的戰場,如果藍營選民能以選票協助鞏固,其實也是在鞏固自己的價值,自毋需說成是悲愴的「含淚投票」。
以目前的選情,政黨輪替顯然已是不可阻擋之勢;但如果不希望台灣因為此役而支離破碎或梁歪柱斜,那麼國會的制衡絕不能棄守。以民進黨一貫之強悍作風,一旦取得國會過半,對法案即可予取予求;如果高達三分之二,便能翻雲覆雨;如果聯合其側翼政黨取得四分之三優勢,便可提案修改憲法,變更國號。若走到那個地步,台灣還有心思拚經濟嗎?還有餘力推動各項迫切的改革和建設嗎?
前不久的法國選舉,選民透過第二輪的投票,化解了國家極右傾的危機。而台灣大選把總統和立委綁在一起,是孤注一擲的設計,很容易因下注式的氣氛造成政治制衡於一夕間傾斜;正因如此,選民投票更要謹慎,不要作出使自己後悔的事。投下廢票,若只是增加國家的動盪和個人的挫折,那不啻是在懲罰自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