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戴爾挖金礦 相中資料儲存
2015-11-02 04:14:51 經濟日報 編譯 黃智勤
image
麥可‧戴爾小檔案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1983年,麥可.戴爾(Michael Dell)第一天開車去上大學時,在汽車後座塞了三台電腦。吸引他的並非只是科技,而是生財之道。戴爾親手改良這些裝置,並以高於買進價格的金額賣出。一年後他毅然休學,轉行賣電腦。年僅19歲的他註冊了自己的公司,戴爾公司(Dell)於焉誕生。
金融時報指出,戴爾日前宣布以630億美元併購資料儲存商EMC,為科技業歷來規模最大的併購案。戴爾以成本低廉的鉅額債務、加上高明的資金結構,在這個乏人問津的科技領域中挖掘價值,展示其顛覆常規的熱情不減。

產業分析師摩爾海德說:「麥可是個按部就班、思考縝密的人,他知道該如何從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生財」。

戴爾十年前將公司交由專業經理人管理,但在公司開始走下坡之後又重新入主、再也不讓大權旁落。戴爾重出江湖,象徵著他堅毅的決心與自行其事的欲望。

戴爾的堅持不懈最終有所回報。他兩年前將公司私有化下市,自己持有公司的70%股權。現年50多歲的戴爾婚姻美滿、育有四子並坐擁195億美元財富,還以自身與妻子的名義創辦了一個基金會,深耕教育與健康。

熟識戴爾的人說,他的熱忱在於商業。其他開啟個人電腦(PC)時代的「中輟生」如蓋茲與賈伯斯等人,或許是受到工程與設計所啟發,戴爾的創新則在於他總是能找到製造與販賣的更佳方式,即使到今日幾乎與他劃上等號的PC時代已經過去,他的創新能力依然為人津津樂道。

戴爾最初的商業模式,包括透過電話或傳真機直接銷售接單後生產(BTO)的PC給客人。結合1990年代的網路風潮後,這種銷售模式更是帶給PC業顛覆性的變革,受惠於低庫存且無須購買昂貴的店面,戴爾公司營運成本低廉且賺取大量現金。

成立短短兩年,戴爾公司年營收已達到6,000萬美元,戴爾也面臨是否該讓公司上市的難題。戴爾徵詢許多人的意見,討論策略性撤退,其中包括科技投資人兼新聞記者戴森(Esther Dyson)。

戴森回憶道,「他是一個商業呆子,他沒有試著寫程式,而是試著精明的處理事業」。戴爾等到23歲時才讓公司上市,比賈伯斯讓蘋果上市時還年輕兩歲。但即使他的公司1990年代起便是股市寵兒,他在華爾街卻沒交到多少朋友。

近十年來,戴爾嚴詞批評公開市場追求短期績效的風氣,並在2013年將公司私有化,他指出,唯有私有化才能讓公司持續投資、成長。

雖然以億萬投資人艾康(Carl Icahn)為首的批評者指控他用低價將公司買回,不過戴爾蔑視身為上市公司的麻煩事。他去年在LinkedIn上寫道:「光是上市公司必須舉行的活動,就耗掉執行長20%的時間,而且坦白說,這20%是最惱人的」。

然而戴爾仍有不少粉絲。協助撮合EMC併購案的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指出,戴爾既是新創企業家,又成功營運大企業,很少有人能像這樣轉型成功。

當然,戴爾在生意上的精明仍有其限度,在1990年代尾聲被問及如何拯救陷入掙扎的蘋果公司時,戴爾表示:「我寧願把公司關了、把錢還給投資人」。

併購EMC後,戴爾或許終於找到了符合個人風格的商業模式。其控股公司藉由新發行追蹤股票(tracking stock)回到華爾街,因此必須發布季報。不過公司的多數利益將留在私人子公司中。對一名擅於利用金融市場取得優勢、又想保有行事自由的企業家而言,這或許是最完美的折衷之法。

科技研發經費 七成白費
2015-11-02 04:14:50 經濟日報 編譯黃智勤/綜合外電
大型企業往往豪擲重金研發新科技,然而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近70%的研發支出恐怕因配置不當而浪費掉了。

研調機構Genpact最新的調查顯示,美國企業在數位計畫上的支出高達6,000億美元,但其中4,000億美元的投資報酬率不如預期,多數企業將投資用於維持現有或老舊的系統,而非新科技。

Genpact估計,全球去年的科技投資總額約為4兆美元,今年預料將減少5%,且浪費的金額相當驚人。這意味著企業今年手頭會比較緊,而且必須把錢花在刀口上。

Genpact產品創新部門資深副總賈柯梅利指出,在投入雲端運算、大數據、與社群科技的投資中,有67%的專案最終遭到放棄或成效不佳。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去年也指出,研發支出效率不如多數人想像的高。伯恩斯坦比較68家公司的研發支出及股價走勢,發現許多大舉支出的企業股價反而在五年後下跌,反映研發未必是股價與創新的最佳指標。

惠普一分二 今紐約掛牌
2015-11-02 04:14:48 經濟日報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惠普今日將以兩家獨立公司在紐約掛牌。 美聯社
分享個人電腦巨擘惠普(HP)公司1日正式分拆,2日將以兩家獨立公司開始在紐約股市掛牌交易。執行長惠特曼接下來的最大工作,就是要向客戶、投資人及員工證明,一個更「輕薄短小」的惠普,確實會更有效率、更有競爭力。
惠普分割為著重軟體與企業服務的惠普企業(HP Enterprise),以及主管個人電腦與印表機業務的惠普公司(HP Inc.)。

分家的目的是讓軟體管理以及桌機與印表機部門,更能專注在各自的領域。諮詢業者顧能(Gartner)的分析師畢特曼表示,現今的科技界需要這種走向,彈性的重要性遠大過規模。

相較之下,過去的死對頭戴爾公司日前重金買下資料儲存商EMC,昔日PC界兩大龍頭廠如今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戴爾顯然認為一家大型電算科技供應商更有競爭力,因為可滿足客戶「一次購足」的需求。

這不是惠普第一次分拆,2002年安捷倫(Agilent)就從惠普分割出去,但這次分拆肯定是史上最大。

這家成立近77年的矽谷巨擘,究竟是何時開始走下坡?一般多指向2001年併購康柏(Compaq)後。那項併購案爭議頗大,是由前執行長、目前爭取美國共和黨總統提名的菲奧莉納一手主導。後來惠普大手筆收購EDS和Autonomy等多樁併購案,也紛紛爆發爭議,公司的資源就這麼一點一滴耗盡。

面對中國的聯想等對手崛起,業界領導地位也被著重行動裝置的蘋果(Apple)和Google搶走後,惠普多年來退居守勢,處於組織整頓模式。

併購熱潮/產業集中…所得不均惡化
2015-11-02 04:14:48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包括航空、電訊、醫療,乃至啤酒等產業在內,全球大型併購交易正如火如荼展開,但經濟學家擔心,這些併購案將使大者恆大,不但傷害消費者,也可能使所得不均更加惡化。

經濟學家富文及奧斯扎格最近發表研究指出,併購可能使一些企業獲得「超正常報酬」,約是一般業者的10倍報酬;使企業主管及股東的所得激增,使所得不均情況更加嚴重。

南加大金融學教授估計,2013年止美國有三分之一的產業高度集中化;相形之下,1996年則有四分之一產業。

政府主管機關顯然太過放任併購。例如布希總統時期曾允許惠而浦併購美泰克,儘管兩家公司合併後的洗衣機市占率高達75%;並允許無線電話業者從六家併為四家,現在Verizon與AT&T兩家的市占率合計達70%。

歐巴馬政府也准聯合航空與大陸航空、全美航空與美國航空合併,使經營美國內線的航空公司從六家減為四家;大航空公司更容易漲價,並將其他業者擠出市場。

併購也使創新公司難以加入。從1970年代以來美國新企業創設率持續下降,2013年新創立企業家數的成長率降到10.2%,遠低於1977年的17.1%。

全球大併購案肆虐 加劇貧富不均
2015-11-02 04:14:47 聯合報 編譯陳韋廷、陳韻涵/綜合報導
市場研究機構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全球破百億美元的併購和收購案多達四十五件,為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新高,總額高達一點二兆美元(約台幣卅九兆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八十九。紐約時報在社論中警告,併購案在過去幾十年中增加了大型企業的市場力量,但最新研究顯示,併購令消費者受到傷害,並使收入不均情形加劇。

由於美國、歐盟、日本都採取零利率等極度寬鬆政策,導致市場資金充斥、借貸成本超低,今年市場不斷傳出大型併購案最新的是美國輝瑞大藥廠本周宣布有意購買愛力根,市值逾一千一百億美元(約台幣三點六兆元)。輝瑞製造威爾剛,愛力根則生產肉毒桿菌素。全球最大啤酒製造商安布英博日前也以一千兩百多億美元(約台幣三點九兆元),收購對手SABMiller公司及其債務。

紐約時報卅一日發表社論警告,根據福爾曼與奧茲沙格兩位經濟學家最近的研究,合併恐會使一些企業賺得比平均利潤大上十倍左右的「超額利潤」,遠高於一九九○年代初期的三倍。這種趨勢可能已藉由增加執行高層與企業股東收入的方式,使得收入不均程度升高。

另據兩位美國南加大金融系教授的估計,在二○一三年,近三分之一美國產業呈現高度集中趨勢,比一九九六年的四分之一大幅攀升。

例如,即便惠而浦與美泰格這兩家公司在部分家電領域的市占率高達四分之三,美國前總統布希政府仍允許兩者合併,完全忽略托拉斯問題。另外,美國無線電信業者家數也在小布希執政時自六家合併成剩下四家,造成前兩大業者威瑞森與AT&T壟斷了全美約七成用戶。

隨著競爭者數量的減少,合併後的企業更能輕易漲價,並能與同業聯手操縱價格或是生產,完全不害怕會因此失去顧客。

此外,若是一個產業由少數大型企業主導的話,創業者將很難在該領域內開創新事業。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整體經濟中的新創事業比率自一九七○年代以來便一直穩定下滑,成長率從一九七七年的百分之十七點一走降至二○一三年的百分之十點二。

全球併購 規模衝上1兆美元
2015-11-02 04:14:46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企業界掀起併購潮,分析師警告,最終可能含淚收場。圖為美大藥廠輝瑞。 法新社
分享在貨幣寬鬆帶動下,企業界再度掀起併購熱潮,今年前九個月全球大型併購案總額突破1兆美元,升抵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高水準,但分析師警告,企業界匆促「成婚」,最終可能含淚收場,並背負大筆債務。
Dealogic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金額破百億美元的企業收購案多達45件,總金額高達1.2兆美元,較一年前躍增89%。

最新併購活動是美國大藥廠輝瑞(Pfizer)上周宣布有意迎娶愛力根(Allergan);愛力根生產肉毒桿菌素保妥適(Botox),市值超過1,100億美元。

借錢容易促使企業高層轉而「購買」成長,而非以既有事業來追求成長。Intralinks策略暨產品行銷部門副總裁偉企婁說:「在通膨偏低的情況下,企業很難追求內部成長,許多大企業靠收購與地理擴張來達到成長目標」。

法國券商Aurel BGC分析師黎波斯表示,大型併購風潮先在美國復甦,去年吹向歐洲,目前可動用現金很多,貸款利率又超低。但他也強調,外部成長是個吸引人的選項,卻也潛藏風險。

美國線上(AOL)與時代華納(Time Warner)在網路泡沫時期宣布合併,當年轟動一時,最終卻以分手收場,堪稱企業史上最差勁的併購案,拆夥的原因之一是企業文化始終無法融合。

Aurel BGC策略師洛朗索說,資金變便宜是企業併購的好時機,但市場已開始留意債務極限,且企業從訂婚到結婚這段期間的景氣可能快速變化。荷蘭皇家殼牌公司(Shell)4月宣布擬以640億歐元收購BG集團。如今油價大跌,一些投資人開始懷疑這樁併購案能否完成。

全球低利時代 還沒結束
2015-11-02 04:14:45 經濟日報 編譯陳韋廷/綜合外電
在經濟大衰退結束六年後,全球各大央行似乎仍處在將利率水準維持於歷史低點附近,以刺激經濟成長的危機模式當中。

美聯社報導指出,全球需求疲弱、極低通膨率及從石油以至鋼鐵等貨品供給過剩情形均是壓低利率水準的主要原因。

美國聯準會上月底一如市場預期將基準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歷史低點,自2008年以來已近七年按兵不動。

對許多分析師來說,利率維持在空前低檔水位具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全球多數主要經濟體表現仍然疲弱。若無超低利率環境的話,經濟恐疲弱到難以成長的地步。

目前看來,全球低利環境似乎將持續下去。

上周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暗示12月將擴大購債計畫規模,意欲壓低長期利率以及援助歐洲脆弱的經濟復甦。

日本央行上月30日也宣布維持現行寬鬆貨幣政策不變。

德拉基:擬再壓低負利率
2015-11-02 04:14:44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表示,12月3日決策會議是否會進一步擴大量化寬鬆(QE)政策,仍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但他特別強調將央行負存款利率再壓低的可能性。

德拉基接受義大利「24小時太陽報」訪問時指出,「如果我們相信中期的通膨目標面臨風險,我們將採取必要的政策。我們將觀察是否需要採取進一步的擴張政策」。

他指出,目前-0.2%的央行存款利率「可能會是再次使用的工具」;不過現在要判斷是否把負利率再予壓低,還「為時太早」。

德拉基10月22日曾表示,ECB決策委員會將於12月3日召開會議時,重新檢討QE計畫的規模、實施期間及組合。他這番談話曾經帶動歐洲及全球股市及債市出現一波漲勢。

但之後公布的一些經濟數據顯示,歐元區復甦相當堅韌,通膨轉而向上。

希臘銀行 本周須提籌資計畫
2015-11-02 04:14:42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image
ECB指出,若希臘經濟嚴重惡化,希臘四大銀行的資金缺口恐擴大至144億歐元。 路透
分享
image
希臘四大銀行資金缺口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歐洲央行(ECB)檢視銀行資產情況並執行壓力測試後表示,為因應潛在經濟衝擊,希臘四大銀行須籌資144億歐元(158億美元),ECB要求這幾家銀行須在本月6日前說明將如何填補資金缺口。
ECB指出,Alpha、Eurobank、希臘國家銀行(NBG)、Piraeus這四家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在一般情況下,這幾家銀行的資金缺口為44億歐元,但若希臘經濟嚴重惡化,缺口將擴大至144億歐元。

Piraeus的財務壓力最大,預估在不利局勢下資金缺口逼近50億歐元。分析師說,希臘經濟衰退多年,重創中小企業,由於Piraeus借給中小企業的金額最多,因此Piraeus的呆帳曝險部位最大。

Piraeus上周表示,今年1至9月已提列21.21億歐元的呆帳準備金。

希臘與國際債權人今年夏季達成860億歐元的紓困協議,這筆紓困金提供250億歐元(275億美元)的資金來援助這四家銀行。

這四家銀行須提出因應未來金融動盪與損失的籌資計畫,並在年底前完成籌資工作。銀行將要求股東與債券持有人幫忙填補資金缺口。ECB官員說,預期民間投資人將在籌資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些投資人將持有普通股股票。

若民間的反應冷淡,缺口將由希臘債權人提供的紓困金補上。

希臘經濟衰退多年,導致銀行業備受打擊,今年希臘政府與柏林、布魯塞爾在國際紓困條件上僵持不下,將希臘推向退出歐元區的邊緣,更令銀行業苦不堪言。

南韓造船廠瘦身 將裁1萬人
2015-11-02 04:14:41 經濟日報 編譯黃智勤/綜合外電
產業分析師指出,南韓造船廠苦於應付如今景氣衰退的局面,預料本月起開始進行痛苦的整頓之路。

韓聯社報導,這波整頓潮除將影響現代重工、大宇造船及三星重工等造船巨擘,也將波及規模較小的業者,造船廠可能精簡營運,並在未來兩、三年內遣散約1萬名員工。最新的市場危機可能也將導致競爭力較弱的業者因訂單下滑而破產。

去年已有18.2%的南韓造船廠被歸類為可能倒閉的邊緣化公司,比率遠高於2009年的6.1%。政府也表明市場應進行淘汰,讓經營不善的公司關門。

在造船業最興盛的時代,業者賺進上兆韓元獲利並以豐厚的酬勞大舉僱用員工。然而近來全球經濟衰退,又面臨來自中國的競爭,南韓造船業者的虧損也是以兆韓元計之。即使是全球前三大造船廠現代重工、大宇造船及三星重工,今年可能也將虧損10兆韓元。

南韓金融服務委員會(FSC)主席嚴鍾勇(音譯)說,無法自力更生的業者必須淘汰,如此也有助緩和市場波動,「造船業者進行整頓,將對全國經濟帶來幫助」。

一名造船業者指出,南韓政府看來已下定決心要讓陷入掙扎的業者倒閉,並要求仍在營運的企業進行嚴格整頓。大宇造船已同意改革,可能在2016年裁減30%人力,意即可能資遣3,000人。

南韓出口連十跌 轉正無望
2015-11-02 04:14:38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image
受中國景氣趨緩影響,加上全球需求疲軟,南韓10月出口連續第十個月走跌,減幅並為六年來最大。 路透
分享
image
南韓出口變動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南韓貿易及工業與能源部表示,受中國景氣趨緩影響,加上全球需求疲軟,南韓10月出口連續第十個月走跌,減幅並為六年來最大。政府還預測11月出口轉正無望。
南韓政府1日出爐的數據指出,10月出口額較一年前銳減15.8%至434.7億美元,降幅大於前月的8.4%,也大於分析師預測的12.4%,更是2009年8月來最大。進口額較一年前衰減16.6%至367.8億美元,減幅小於前月的21.8%,但大於分析師預測的13.9%。

南韓的出口年初就開始走下坡,對依賴出口帶動經濟的南韓來說是一大警訊,南韓半數經濟產值來自出口。全球需求欲振乏力與中國經濟減緩拖累南韓出口,中國市場占南韓出口的四分之一。

中國是南韓最大的出口市場,南韓10月對中國的出口較一年前下滑8%,是連續第四個月下降,對美國出口減11.4%,對歐盟出口減12.5%,對日本出口減25.6%。

儘管南韓包括造船在內的出口可望增加,政府仍預測下月出口難以轉正,但降幅可能縮小。南韓政府表示,將竭盡所能分散出口市場,並調整出口品項,扶植美妝、製藥等具成長潛力產業。

政府雖然全力救出口,但市場觀察家仍認為近期出口難以改善,主因是中國經濟降溫,且美國聯準會(Fed)今年仍可能升息。經濟學家說,南韓經濟有所改善,但出口展望無法樂觀。

不過,HI投資證券公司經濟學家朴相鉉認為,未來幾個月南韓央行不可能降息,主要是南韓第3季經濟表現不差,而且決策官員想要看到明年初發布的全年成長數據。南韓目前的基準利率為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