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劉維公/0.2美元的創新力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1-02 00:44聯合報 劉維公
需要電力運作的精密儀器,在非洲最終都淪為廢鐵,擺在醫院當裝飾品。圖為電腦斷層掃描...
需要電力運作的精密儀器,在非洲最終都淪為廢鐵,擺在醫院當裝飾品。圖為電腦斷層掃描儀,與本文無關。 圖/員基醫院提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在非洲的烏干達與坦桑尼亞地區,超過一半以上的醫療設施是無法接上插座通電。世界銀行的報告則是指出,全球有十億人口,是生活在缺電、沒有道路,以及沒有基礎設施的地方。

如何改善這些地方居民的生命健康處境,例如非洲人的平均壽命為五十點六歲,而美國人與西歐人則是七十六歲,是當代非常棘手與迫切的發展課題。它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政策思維模式,亦即先花大筆經費做基礎設施,待完成之後再引進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法。此一政策模式之所以不可行,是因為這些地方如果有經費可以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它們根本就不會陷入發展的困境。期待這些地方能夠獲得基礎設施經費的人們,只會像是等待果陀一樣的一直失望下去。

我們需要不一樣的創新典範。現今許多人們所歌頌的創新案例(例如物聯網的創新智能應用),往往僅適用於現代化基礎設施成熟的地方。在非洲許多地方,任何需要電力的科技設備,不管技術再怎麼先進、功能再怎麼強大,其下場都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史丹佛大學生物工程師普拉凱西(Manu Prakash),是值得我們認真效法的新典範人物。近年來,他積極倡議儉樸科學(frugal science)哲學,主張科技應用研發的成果,應儘可能的降低「取用」與「使用」的成本,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弱勢群體)可以受惠,而非只是照顧到中上階級以上的人。

在二○一四年,普拉凱西成功研發出紙製的顯微鏡(foldscope),其成本不到一塊錢美元,但功能跟一般顯微鏡一模一樣。紙製顯微鏡大幅度降低科學教育普及的成本門檻。以儉樸科學的理念為訴求,普拉凱西在募資平台上成功得到群眾的支持,在二○一七年生產一百萬個紙製顯微鏡,分送到全世界各地。

紙製的離心器(paperfuge)是普拉凱西及其團隊的最新研發成果。這個產品的起心動念,是普拉凱西有一次在非洲烏干達推廣紙製顯微鏡時,親眼看到一個醫療中心將離心器當作「門擋」來使用。發展落後地區其實是精密科技儀器的墳場。由於缺乏電力、不易操作、零件昂貴等原因,這些精密的儀器最終都淪為廢鐵,擺在醫院當裝飾品。

然而,離心器是非常重要的設備,醫院迫切需要它去檢驗病人是否感染瘧疾、肺結核,或是愛滋病?全球每年有將近五千萬人的死亡人數,而其中有百分之十的人是死於這三大疾病。

普拉凱西團隊是從五千年歷史的玩具拉線飛輪(whirligig)得到研發紙製離心器的靈感。它的重量只有二公克,靠簡易手動的操作,九十秒內就可以完成血液的檢驗。相對於一般離心器的價格高達數千美元,紙製離心器只需要0.2美元。

用0.2美元去拯救成千上萬人的性命。這就是創新令人深深著迷的魅力。(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非洲﹒烏干達﹒愛滋病﹒物聯網﹒瘧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