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服務業發展危機 政府不能再漠視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0-30 02:38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國商業總會上周發布「2017產業建言書」,點出整體商業經營環境「五大障礙」及政府「八大失能」,呼籲要破除重工輕商的政策迷思。商總更批評蔡政府上台一年多來過於冒進改革,造成旅行、旅館、遊覽車及不動產等四大「新興」慘業,商總理事長賴正鎰更直言,這新四大慘業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廣義的商業就是服務業,國內服務業占GDP比重63.1%,就業人數占總就業59.2%,重要性比製造業高出很多,但服務業主要由內需市場及出口製造業衍生的需求所支撐,而且加入市場門檻低,平均規模較小,中小企業充斥,因而以服務業成員為主的全國商總,在發聲分貝及政府重視程度上,遠不如以出口製造業為主的全國工業總會。
去年520以來,蔡政府提出「5+2創新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等,和服務業發展關係不大;強調解決五缺問題,主要也是回應工總建議;勉強和服務業發展有關的政策如長照2.0、公共托育計畫等,規模及資源投入都很有限;而備受爭議的一例一休修法亦是以製造業管理為思考模式,因而重創需要更大工時彈性、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服務業。商總代表服務業發聲,直言政府重工輕商,並非無的放矢。
商總點出旅行、旅館、遊覽車及不動產等四大新興慘業,主要是受到兩岸關係的影響,尤其中南部業者受創最深,這個部分值得政府注意,也需要從宏觀的角度,有力應對未來各種可能變化。事實上,四大慘業只是整體服務業發展中的一個環節,更須擔憂的是,服務業發展面臨中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危機正逐步浮現。
首先,內需成長加速萎縮,嚴重削弱服務業發展動能。服務業主要由內需市場所支撐,根據中央銀行報告,2001~2016年亞洲四小龍、美國、日本等皆因內需對經濟成長貢獻明顯下滑,導致經濟走緩,相較之下,台灣內需貢獻降幅最為嚴重,較1986~2000年大降6個百分點,從而也造成服務業成長減緩,占GDP比重從2001年68.78%的高峰,降到去年的63.1%。
這種趨勢在最近幾年似乎更加惡化,例如,今年出口成長率預估近一成,但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卻僅2%出頭,主因就是內需包括民間投資及消費成長率創下近年新低。內需加速降溫已成為削弱服務業發展動能的最大不利因素。
其次,老化' rel='124418'>人口老化及人力外移衝擊服務需求。服務業主要客戶是國內民眾,但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又有大量人力外移,其中因為產業外移而長住在海外尤其是中國大陸的人口估計超過150萬人,嚴重衝擊內需及服務需求。未來十年,此等問題將加速惡化,成為服務業發展的限制因素之一。
第三,服務業國際競爭力不足。要突破服務業市場規模太小的限制,必須提升傳統服務業如金融、運輸、旅遊等之競爭力,並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國際醫療、國際物流等新興服務業,但國內管制過多,自由化程度不足,又未能和國際接軌,以致服務輸出無論是總額或占全球比重,皆居亞洲四小龍之末;再加上兩岸因素,這兩年服務輸出甚至有減少現象。
另一方面,外商進軍國內服務業市場,對本土服務業發展,亦構成強大競爭壓力。例如來自新加坡的電商公司蝦皮2015年底在台灣正式上線,兩年來對國內最大電商集團網路家庭(PChome)構成強大威脅,更凸顯出台灣服務業競爭力不足及發展危機。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0-30 02:38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國商業總會上周發布「2017產業建言書」,點出整體商業經營環境「五大障礙」及政府「八大失能」,呼籲要破除重工輕商的政策迷思。商總更批評蔡政府上台一年多來過於冒進改革,造成旅行、旅館、遊覽車及不動產等四大「新興」慘業,商總理事長賴正鎰更直言,這新四大慘業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廣義的商業就是服務業,國內服務業占GDP比重63.1%,就業人數占總就業59.2%,重要性比製造業高出很多,但服務業主要由內需市場及出口製造業衍生的需求所支撐,而且加入市場門檻低,平均規模較小,中小企業充斥,因而以服務業成員為主的全國商總,在發聲分貝及政府重視程度上,遠不如以出口製造業為主的全國工業總會。
去年520以來,蔡政府提出「5+2創新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等,和服務業發展關係不大;強調解決五缺問題,主要也是回應工總建議;勉強和服務業發展有關的政策如長照2.0、公共托育計畫等,規模及資源投入都很有限;而備受爭議的一例一休修法亦是以製造業管理為思考模式,因而重創需要更大工時彈性、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服務業。商總代表服務業發聲,直言政府重工輕商,並非無的放矢。
商總點出旅行、旅館、遊覽車及不動產等四大新興慘業,主要是受到兩岸關係的影響,尤其中南部業者受創最深,這個部分值得政府注意,也需要從宏觀的角度,有力應對未來各種可能變化。事實上,四大慘業只是整體服務業發展中的一個環節,更須擔憂的是,服務業發展面臨中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危機正逐步浮現。
首先,內需成長加速萎縮,嚴重削弱服務業發展動能。服務業主要由內需市場所支撐,根據中央銀行報告,2001~2016年亞洲四小龍、美國、日本等皆因內需對經濟成長貢獻明顯下滑,導致經濟走緩,相較之下,台灣內需貢獻降幅最為嚴重,較1986~2000年大降6個百分點,從而也造成服務業成長減緩,占GDP比重從2001年68.78%的高峰,降到去年的63.1%。
這種趨勢在最近幾年似乎更加惡化,例如,今年出口成長率預估近一成,但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卻僅2%出頭,主因就是內需包括民間投資及消費成長率創下近年新低。內需加速降溫已成為削弱服務業發展動能的最大不利因素。
其次,老化' rel='124418'>人口老化及人力外移衝擊服務需求。服務業主要客戶是國內民眾,但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又有大量人力外移,其中因為產業外移而長住在海外尤其是中國大陸的人口估計超過150萬人,嚴重衝擊內需及服務需求。未來十年,此等問題將加速惡化,成為服務業發展的限制因素之一。
第三,服務業國際競爭力不足。要突破服務業市場規模太小的限制,必須提升傳統服務業如金融、運輸、旅遊等之競爭力,並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國際醫療、國際物流等新興服務業,但國內管制過多,自由化程度不足,又未能和國際接軌,以致服務輸出無論是總額或占全球比重,皆居亞洲四小龍之末;再加上兩岸因素,這兩年服務輸出甚至有減少現象。
另一方面,外商進軍國內服務業市場,對本土服務業發展,亦構成強大競爭壓力。例如來自新加坡的電商公司蝦皮2015年底在台灣正式上線,兩年來對國內最大電商集團網路家庭(PChome)構成強大威脅,更凸顯出台灣服務業競爭力不足及發展危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