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思維 要跟上技術革命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0-22 23:58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生產技術革命對於就業所可能造成的衝擊愈來愈受到重視,在新一波的產業革命席捲下,各國勢必建構新的勞動政策思維以為因應,值得我們關注。

世界銀行(World Bank)上個月發布了《遭逢麻煩?製造業導向型發展的未來》報告,指出智慧自動化、先進機器人與3D列印等新技術的進步,將對製造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對開發中國家就業創造及扶貧能力的影響。若干產業將會因機器人與其他技術進步等原因,使原本由人類從事的工作被自動化所取代,除了這個眾已周知的影響外,更重要的是廠商在選擇生產地點時,考量因素將由工資逐漸轉變為技術,引發先進國家企業將工廠遷回母國。例如,最近德國愛迪達及荷蘭飛利浦均分別將運動鞋及刮鬍刀的生產工廠遷回本國,以接近終端消費者。

無獨有偶地,世界貿易組織(WTO)在上個月發布的《2017年世界貿易報告:貿易、技術及就業》中,也指出隨著貿易開放及技術進步,雖然促進了經濟成長並提升人民生活水準,但由於技術勞工需求增加、非技術勞工需求減少,將對部分地區與產業帶來衝擊。報告中也以美國為例,具體指出若衡量貿易開放及技術進步對美國勞動市場的影響,則美國的總失業僅有20%來自於貿易開放,其餘80%實係由科技進步所造成。這實與川普總統的認知大異其趣。

事實上,科技革新的影響正方興未艾。在經濟成長趨緩及科技應用的帶動下,已助長了歐洲「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趨勢,愈來愈多的歐洲年輕人從事約聘或短期工作。為了因應零工經濟的衝擊,歐盟正研擬改革政策,包含了規範雇主明確說明勞動條件義務、保障最低工時、明訂試用期上限,也拉近傳統與非典型工作的保障差距(如保險與休假制度),以提升非典型工作的勞工權益與社會保障。歐盟試圖先與工會和雇主協商,若無法取得共識,就將透過立法提案方式進行改革。

歐盟的做法還只是治標。WTO更進一步呼籲,為了降低貿易及技術進步對就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各國政府應制定一系列具競爭性、包容性以及補償措施的調節性政策來妥善因應;也指出WTO、G20應發揮功能,協助政策制定者意識到當前及未來的挑戰,並提供研商因應對策的對話平台。

世界銀行也對當前眾多尋求提振製造業的國家提出了「3C策略」建議以因應新技術趨勢。一是競爭力(competitiveness)─在透過改革以降低單位勞動成本之餘,亦可藉由創新商業模式、擁抱新技術及製造業服務化等方式來提升競爭力。二是能力(capabilities)─培訓員工學習新技能,加強企業吸收新技術的能力,建立有利於使用新技術的新基礎設施及新的法律規範等。三是連結力(connectedness)─除了提升包含原材料及零組件等貨品的貿易開放程度外,也應重視將服務融入製造產品以創造綜效。

無論歐盟對零工經濟的因應對策、WTO針對各國勞工政策的建議或是世界銀行對產業發展政策的建議,都凸顯了全球對於新技術趨勢所可能帶來影響的憂慮。而台灣也正面臨派遣勞動的諸多問題,未來還可能更加嚴重,但我們處理的積極程度尚不如日、韓等國。台灣也急於朝向智慧製造與智慧應用發展,但日前麥肯錫的報告指出,台灣企業數位化的程度與能力薄弱,加上台灣企業使用外勞的人數仍在快速成長等事實,在在顯示一來台灣產業轉型、運用新技術的趨勢依然遠遠落後,二來面對新技術所該建立的勞動政策新思維仍付之闕如。

面對WTO及世界銀行的言者諄諄,台灣實亟需善用他山之石,儘速擬定因應新技術趨勢的勞動政策,不該再陷於一例一休的無盡漩渦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